导图社区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先秦、秦汉文学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尽在其中;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这一张导图主要对中国文学史第一二编先秦文学、秦汉文学进行详细的框架和重点描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中国文学史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传说时期的文学
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
诗乐舞紧密结合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文学的目的和功用 (文学的基本问题)
尚质的文学倾向 (墨家—墨子)
“兴观群怨”的文学主张 (儒家—孔子)
自然朴素的文学追求 (道家—老子)
概要:儒家和道家的美学思想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影响了古代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一般来说,儒家鼓励文学走向社会人生,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文学成了中国传统文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在形式上推崇端庄雅正、温柔敦厚的风格,讲究规矩法度。道家则主张文学从现实生活中超脱出来,在宇宙自然中寻求个体精神的自由,其内容主要表达由领悟自然而得到的欣喜。在形式上,道家文学既能表现为冲淡清幽的意境,又能表现为姿意放达的兴味。正是在儒、道思想的共同影响下,中国文学才显得意蕴丰厚,摇曳多姿。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与记录
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出土资料和文献资料
《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所有古代文献中,最具有神话学价值)
第二节 中国神话的主题和意义 (关键:理解性主题对应)
创世神话
始祖神话
洪水神话
战争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忧患意识
厚生爱民意识
反抗精神
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是远古历史的回音,它真实的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它童年时代的瑰丽的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同样,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
1.首先,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2.其次,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敬重生命、爱护人民的 意识
3.再次,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抗争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具体、形象的思维
情感体验
隐喻和象征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流变与影响
神话历史化
神话发展为仙话
神话作为文学的素材
神话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订和体制
《诗经》的编订
风、雅、颂
用诗和传诗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祭祀颂歌和周族史诗
农事
燕飨
怨刺
战争徭役
婚姻爱情
《诗经》的现实精神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赋、比、兴的手法
句式和章法
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抒情诗传统
风雅与文学革新
比兴的垂范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 (编年史)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编年史)
第三节 《国语》的文学成就 (国别史)
第四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国别体)
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
对话体和寓言体
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及创作
第三节 《离骚》
第四节 《九歌》《九章》及其他作品
第五节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影响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散文、辞赋、诗歌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节 《吕氏春秋》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一节 骚体赋及“九体”
第二节 枚乘和“七体”
第三节 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第四节 扬雄四赋
第五节 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第二节 《史记》的叙事艺术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第四节 《史记》的风格特征
第五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概要:西汉王朝到武帝时期臻于鼎盛,文学创作也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在政论散文和辞赋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历史散文也出现了里程碑式的节奏,这就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史记》。 《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西汉散文由前期向后期转变时出现的,其风格兼有前期的气势磅礴、感情激切和后期的深广宏富、醇厚典雅的特点,其内容既有前期历史反思的余绪,又有后期沟通天地人的尝试。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人生画面
第三节 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第四节 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第五章 东汉辞赋
第一节 班固、张衡的京都赋
第二节 述行赋和抒情小赋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第一节 《汉书》
第二节 《 吴越春秋》
第三节 《新论》 《论衡》和《潜夫论》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