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第61集
两宋时代,书院空前繁荣起来。这些书院起初或为私人自建的讲学场所,或为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当官方学校衰微之时,书院成为儒学士子寄居读书之地,发挥了教育中心的作用,由于其非官方性质,往往能养成自由讲学的风气,孕育出新的思想。
在古代,经常出现冗官问题,官僚体系过于庞大,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仅仅是宋朝,就有好几次专门针对冗官的裁撤,但官员数量却不降反增。那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冗官问题?它又为什么这么难治呢?
连皇帝生日都能成外交工具,大宋如何用历法影响西夏?宋夏战争持续了几年之后,终于停战和谈。1045年,宋朝与西夏签订和平协议之后,宋朝正式把自己的历法颁布给了西夏。这个看似仪式性、象征性的事情,实际上却影响了宋夏之间的关系。
《岳阳楼记》的冷知识:滕子京留在历史上的背影是“疑似贪污犯”。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他只是看了滕子京给他画的一幅画,然后就写了这篇文章。精神世界的超越性,是不被环境、载体所限制的,一篇千古雄文怎么会被这两个小瑕疵掩去了光芒?它早就拔地而起,直冲九霄,和天地精神独往来,虽万古而不磨灭了。只要是听得懂中文的人,不管身在何处,心有何属,听到这几句,必然是心头一暖,精神一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宋代理学
新儒学 发展
从宋神宗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新儒学由博通转向精微
由文以载道,经世致用转而更重视纯理论的探讨和心性体悟
由庞杂丰富转向规范定型,理学体系基本确立
周敦颐
字茂叔,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理学家。
宋代理学开山始祖,著《太极图说》和《通书》
将宇宙生成论与人性论联系起来,提出圣人主静的说法,将儒家学说推进了一步。
《爱莲说》表达了精神的追求“出淤泥而不染”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字子厚,祖籍开封,后迁到陕西宝鸡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
著有《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建立起理学思想的框架和自己的学说体系
学说号称关学,影响极大,成为关中地区的一代宗师。
二程
程颢、程颐二兄弟是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是河南洛阳人,长期在洛阳讲学,学派被称为“洛学”。
二程少年时拜周敦颐为师,也受过张载关学的影响,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一起探讨过易、理。
程颢主张通过直觉体悟达成对真理的认识。
程颐主张格物致知,强调由外知以体验内知。
典故《程门立雪》
朱熹
思想家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孔孟之后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字元晦,号晦庵,江西婺源人,侨寓福建建阳,主要在建阳考亭讲学,学派被称为闽学或考亭学派。
《伊洛渊源录》以二程为中心,把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排成理学谱系,确立了理学的传承。
北宋五子成了宋代新儒学的正统,程朱理学发展成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存天理、去人欲,三纲五常成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支柱
教育家
公元1170年,在母亲的墓旁修寒泉精舍,隐居守孝,著述授徒
公元1175年,和吕祖谦相互切磋学问,编成了《进思录》,史称寒泉之会。
公元1180年,修复白鹿书院,亲自订立学规《白鹿洞书院学规》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成为后世天下书院的楷模
公元1183年,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创建武夷精舍,武夷山获得了道南理窟的美誉。
公元1192年,朱熹在考亭建屋,宋理宗赐书考亭书院。
晚年遭遇党禁之祸,备受迫害,仍著述、授课。
死后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
意义
在中国思想的历史长河中,理学标志着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与隋唐佛学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阶段。
虽然理学获得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在道德理性和内部秩序的重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使传统儒学得以脱胎换骨,但民族精神却失却了汉、唐时代恢弘开拓的气象。
宋朝以后,宗法、贞节、孝道等观念大行其道,三纲五常的礼教桎梏益形强固,科举时文占据了士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追求和探索新知的创造力日渐迟钝,民主与科学精神难以产生与传播,导致了中国社会长期处于稳定却停滞的状态。
宋
代
新
儒
学
儒学复兴
宋初
制定“崇文抑武,作养士气”的基本国策。
官僚因循守旧,思想学术未脱汉唐窠臼。
官方学术仍以章句训诂为主要特点的注疏之学
宋仁宗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朝廷人才济济,文官群体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
科举入仕的才俊成为振兴儒家学说的中流砥柱
苏轼、苏辙、曾巩、韩琦、富弼、欧阳修、包拯、王安石、司马光等
捍卫儒家政治道德、伦理规范为原则
这一时期的儒学复兴成为新儒学,也叫宋学,作为义理之学,是对汉唐章句,注疏之学的否定。
庆历新政
士大夫的自我意识在觉醒,儒者的使命,不仅限于关门治学,更在于通经致用,以圣人之学为指导,服务于国家、社会。
公元1043年至1045年间,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
胡瑗
字翼之,江苏泰州人,世称安定先生,一代宗师。
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推举到中央更正雅乐,主持太学教学。
先后主持苏、湖府学,致力于学术和教育活动。
针对当时科举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倡明体达用之学
根据学生的志趣与特点,分别讲授六经意旨和治国治家的致用之学。
20余年,弟子达数千人,学校形成了沈潜、笃实、醇厚、和易的学风。
和孙复、石介并称为宋初三先生
欧阳修
古文运动领袖,对先儒传注保持怀疑态度,开宋人风气之先。
庆历新政失败后,上书分辩,被贬为滁州太守。
在滁州写下不朽名篇《醉翁亭记》
王安石 变法
科举改革
法令要求废除用诗赋词章和帖经墨义取士的旧制,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体现了王安石法先王的政治思想。
根本方法
尊师儒、兴学校,明经术,变科举,培养选拔精通圣人之学和先王之道的人才
新儒学 产物
王安石负责编纂、训释《诗》《书》《周礼》的《三经新义》
王安石创立的学术流派被称为荆公新学
传统儒学
重伦理轻本体
重文献轻架构
重经验轻思辨
新儒学
疑传注辨义理
探究必性、理性和天道
捍卫儒家道统
内容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第61集 工具|Mindmaster 制作|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