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绦虫
这是一篇关于绦虫的思维导图,包括: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内容。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有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药。抗高血压药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抗心绞痛药。
药理学总论的思维导图,从绪论、药物代谢动力学两个方面作了阐述,要注意会考药物、新药、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延误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这四个名词解释。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绦虫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
形态
成虫
长约2~4m
链体由700~1000个节片组成
头节上除有4个吸盘外,顶端还具有能伸缩的顶突,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
卵巢位于节片后1/3的中央,分为三叶,除左右两叶外,在子宫与阴道之间另有一中央小叶
孕节中仅见充满虫卵的子宫向两侧发出分支,每侧约7~13支
虫卵
卵壳薄且脆,虫卵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外面是较厚的胚膜,呈棕黄色;胚膜内是球形的六钩蚴,直径约14~20μm
幼虫
即猪囊尾蚴(俗称囊虫)
白色透明、卵圆形的囊状体,约黄豆大小,囊内充满透明的囊液
生活史
人是终宿主,成虫寄生于人小肠
中间宿主是猪,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
感染时期:囊尾蚴、虫卵
囊尾蚴可寄生于人体各处,如皮下、脑、眼等
致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
临床表现
粪便中发现节片
消化道症状
偶可致肠穿孔和肠梗阻
猪带绦虫幼虫引起的囊尾蚴病也称囊虫病
感染虫卵方式
自体内重复感染
自体外重复感染
异体感染
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结节、假性肌肥大症
脑囊尾蚴病
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
眼囊尾蚴病
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寄生
其他部位的囊尾蚴病
口腔、心脏、脊髓
诊断
猪带绦虫病的诊断
询问病史,询问有无生吃猪肉和排节片史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病原学诊断:粪便检查可查获虫卵或孕节,对可疑的患者应连续数天进行粪便检查 必要时还可试验性驱虫
囊尾蚴病的诊断
防治
驱
驱虫治疗病人:槟榔南瓜籽法有良好的驱虫效果,其疗效高,副作用小
管
管好厕所、猪圈
检
加强肉类检查
改
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
长约4~8m
无顶突,无小钩
卵巢分两叶
孕节内子宫每侧15~30支
与猪带绦虫几乎一样
囊尾蚴头节无顶突和小钩
中间宿主是牛(还有几种食草动物)
人是唯一终宿主
人食入牛肉中的囊尾蚴而感染
感染途径:经口
致病
牛带绦虫孕节活动明显,会主动从肛门逸出,仅成虫致病,无囊尾蚴病
人可能对牛带绦虫六钩蚴天然免疫
询问病史对发现牛带绦虫病十分重要
通过粪检可查到虫卵或孕节,但采用肛门拭子法查到虫卵的机会更多
流行与防治
流行因素
病人和带虫者粪便污染牧草和水源及居民食用牛肉的方法不当
许多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有喜食生或半生牛肉的习惯
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成虫寄生于犬科食肉动物的小肠,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和多种食草类家畜及其他动物的肝、肺、脑等组织中,引起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称棘球蚴病,俗称包虫病
是绦虫中最小的虫种之一,长约2~7mm
头节略呈梨形,具有顶突和4个吸盘,小钩共28~48个
形态上与猪、牛带绦虫卵基本相同,光镜下难以区别
随寄生时间长短、寄生部位和宿主不同,直径从不足1cm至数十厘米不等
生发囊也称育囊,是具有一层生发层的小囊 (无角质层)
犬、狼、豺等犬科动物是常见的终宿主
食草动物如牛、羊、骆驼等及人是中间宿主
致病时期为棘球蚴,可在人体存活40年以上
感染期是虫卵,食入虫卵而感染
细粒棘球绦虫病
犬绦虫病
包生绦虫病
棘球蚴病
包虫病(囊型)
机理
以机械挤压损害为主。致病严重程度与棘球蚴体积、数量、寄生时间、寄生部位密切相关
棘球蚴破裂引起
过敏性休克
继发性棘球蚴病
流行病学史:询问居住地及旅游史、职业情况
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影像学检查:B超(肝)、X线(肺)、CT、MRI等
免疫学检查:用ELISA等手段检查抗体或抗原
病原学检查:手术取出棘球蚴,或从患者痰、胸腔积液、腹水或尿液等检获原头蚴等
流行
虫卵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虫卵抵抗力强)
人、犬关系密切
儿童、牧民、皮毛制品加工者等易感染
病畜内脏乱喂犬或乱抛
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
加强卫生法规建设和卫生检疫,加强对病畜内脏的处理和管理
加强犬的管理,定期给犬驱虫
治疗病人
手术治疗为主
化学治疗:阿苯达唑、吡喹酮,遵循小剂量,长疗程的原则
曼氏迭宫绦虫
长60~100cm
呈指状,其背、腹面各有一条纵行的吸槽
成节和孕节均有发育成熟的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
呈椭圆形,两端稍尖,浅灰褐色
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内有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
裂头蚴长带状
为长带状,白色
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
体不分节但具有不规则横褶皱
生活史需经多个宿主转换,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是蝌蚪或蛙,终宿主是猫、犬
感染途径:经口、经皮肤
感染时期:原尾蚴、裂头蚴
转续宿主有蛇、猪、鸟、鼠等
人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终宿主
寄生人体机会较少,症状轻
裂头蚴
主要致病时期,引起裂头蚴病(感染重时有高热症等)
眼裂头蚴病(最常见)
皮下裂头蚴病
以游走性皮下结节、条索状或圆形包块多见
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
脑裂头蚴病
内脏裂头蚴病
成虫感染
检查粪便虫卵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裂头蚴病
询问病史、活检、免疫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传播与分布
成虫感染散在发生
感染方式
局部敷贴生蛙肉,经皮肤感染
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鸡或猪肉
误食感染的剑水蚤
预防和治疗
成虫感染可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驱虫
裂头蚴主要靠手术摘除,数量多或部位不宜手术时,也可用40%酒精奴呋卡因2~4ml局部杀虫或服用驱虫药
预防该病应做到不食生肉、不喝生水、不用蛙肉敷贴
加强对食肉类的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