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犯罪构成
法硕,法考,犯罪构成分为: 基本犯罪构成=刑法分则的既遂犯 标准犯罪构成=刑法条文所规定的社会危害行为=量刑制度 修正犯罪构成=预备形犯 or 未遂犯 or 中止犯 or 共同犯罪 派生犯罪构成=加重犯 or 减轻犯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科类选修,逻辑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部分资料提及的充足理由律。这些规律在逻辑思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确保了思维的确定性、无矛盾性、明确性和论证性。
这是一篇关于抗辩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保证人享,连带保证人享,否认对方的权利,永久抗辩权。
最新的划分体系,刑法的空间效力主要解决的是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的问题。一般来说,刑法的空间效力有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和保护管辖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犯罪构成
确立意义
判断有罪还是没罪
计算一罪还是多罪
区别此罪还彼罪
四个要件
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法益=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犯罪对象=犯罪时所指对象=人or 物体
客观方面
危害行为=作为 or 不作为
危害结果=过失犯 or 结果犯 or 危险犯 or 加重犯
因果关系=行为+结果=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介入因素
主观方面
期待的可能性
不可抗力
意外事件
认识因素=时间地点,行为对象,方式结果
心理 & 意志 对后果所持态度
故意
直接故意=明知+希望
间接故意=明知+放任
过失
疏忽大意=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
过于自信=已经预见而轻信自己有能力避免(排斥结果发生)
犯罪目的→直接故意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侵犯财产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犯罪动机→酌定量刑情节
认识错误
法律上认识错误
1. 假想非罪:法律上是犯罪,行为人以为不犯罪
2. 假想犯罪:法律上不是犯罪,行为人以为是犯罪
3. 罪名与罪行的轻重误解
事实认识错误 法定符合说
1. 客体错误:属于不同构成要件=甲想偷包里的钱,结果偷了钱与枪
2. 对象错误:属于同一构成要件=甲欲杀乙,却误认丙为乙而杀死了丙
3. 手段错误:甲本想使用 A 毒药杀害乙,但因为误认而错用了 B 毒药
4. 打击错误:甲想要射杀一头驴,突然癫痫发作,射中了远处的乙
5. 因果关系错误 :甲本来想在第二天杀死妻子乙,而在第一天擦枪时,枪走火打死乙
犯罪主体
责任年龄 行为时
x≥16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x≥14<16 = 相对刑事责任 =烧,淫,掠,伤,贩,爆,投
x≥12<14 特殊犯罪年龄=故杀or故伤or手段狠致人残or恶劣 and 最高检核准
x< 12 无刑事责任
责任能力 行为时
年龄+精神状态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精神病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间歇性
聋哑or 盲人 =从轻减轻or免除
构成分类
基本犯罪构成=刑法分则的既遂犯
标准犯罪构成=刑法条文所规定的社会危害行为=量刑制度
修正犯罪构成=预备形犯 or 未遂犯 or 中止犯 or 共同犯罪
派生犯罪构成=加重犯 or 减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