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第 4 章 支气管哮喘
内科学2第 4 章 支气管哮喘,要求: 掌握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 掌握支气管哮喘各期的治疗原则。 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熟悉其分期及控制水平分级。
编辑于2023-08-04 00:22:58 广西壮族自治区支气管哮喘
要求
见习课要求
掌握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 掌握支气管哮喘各期的治疗原则。 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熟悉其分期及控制水平分级。
概念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剌激因素呈现的高反应性,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以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
哮喘的本质
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其本质为气道慢性反应性炎症
非特异性变态反应炎症,嗜酸性细胞浸润为主
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抗炎治疗
特异性炎症
红,肿,痛,热。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其发病具有家族集聚现象
具有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环境因素
变应原性因素
①室内变应原(尘螨、家养宠物、蟑螂)、②室外变应原(花粉、草粉)、 ③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活性染料)、④食物(鱼虾、蛋类、牛奶) 、⑤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
非变应原性因素
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
发病机制
气道免疫-炎症机制
①气道炎症形成机制;②气道高反应性(AHR)
神经调节机制
支气管受复杂的自主神经支配,除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外,还有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 NANC )神经系统
NANC神经系统能释放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神经介质如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及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介质如P物质、神经激肽,两者平衡失调则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病理
气道上皮下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的浸润
气道黏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纤毛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增殖及气道分泌物增加
支气管平滑肌肥大/增生、气道上皮细胞黏液化生、上皮下胶原沉积和纤维化、血管增生以及基底膜增厚
气道慢性炎症作为哮喘的基本特征,存在于所有的哮喘病人
临床表现
症状
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
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
体征
非发作期体检无异常发现
为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严重哮喘发作时,常有呼吸费力,大汗淋漓,发绀,胸腹反常运动,心率加快
严重的哮喘发作,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表现为“沉默肺”
哮喘发作特征
发作性:当遇到诱发因素时呈发作性加重。
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
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大多数哮喘病人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2. 5% )
肺功能检查
通气功能检测
FEV1/FVC%<70% FEV1低于正常预计值的80%为判断气流受限的最重要指标
支气管激发试验(BPT)
用于测定气道反应性
常用吸入激发剂为乙酌甲胆碱和组胺
FEV1下降≥20% ,判断结果为阳性,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BPT 适用于非哮喘发作期、FEV1 在正常预计值 70% 以上病人的检查
支气管舒张试验(BDT)
用于测定气道的可逆性改变
当吸入支气管舒张剂 20 分钟后重复测定肺功能
FEV1 较用药前增加≥12% ,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 ,判断结果为阳性,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道阻塞
呼吸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
哮喘发作时 PEF 下降
PEF 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 PEF 变异率>20%,提示存在气道可逆性的改变
胸部X线/CT检查
哮喘发作时胸部X线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特异性反应原检测
外周血变应原特异性 lgE 增高
体内变应原试验:皮肤变应原试验、吸入变应原试验
动脉血气分析
严重哮喘发作时可出现缺氧
诊断
诊断标准
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理化剌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诱因)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可变气流受限的害观检查
支气管舒张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平均每日PEF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 时具备气流受限客 检查中 并除外其 疾病所引起的喘息、 气急、胸闷和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哮喘分期
急性发作期
指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症状加重,伴有呼气流量降低
慢性持续期
指病人虽然没有哮喘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频度和不同程度 的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可伴有肺通气功能下降
临床缓解期
指病人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
鉴别诊断
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
粉红色泡沫痰
心源性哮喘
有心血管病史
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
双肺可闻及哮鸣音、水泡音,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奔马律等体征。
X线心脏扩大、肺淤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多见于中老年人。
有多年吸烟史或接触有害气体史
咳、痰、喘常年存在
有肺气肿体征
支气管哮喘:①发病年龄较轻;②过敏体质;③发作性喘息;④缓解期可无任何症状
上气道阻塞
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无诱因,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有肺癌或支气管结核的其他症状,如咯血等
X线有相应改变。
纤支镜检、痰查癌细胞可确诊。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
反复哮喘发作为特征,可咳出棕褐色粘稠痰或咳出树枝状支气管管型。
痰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痰镜检或培养可查及曲菌。
胸部X线检查可见游走或固定性浸润病灶,CT可显示近端支气管呈囊状或柱状扩张。
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
曲霉抗原皮肤试验呈双相反应,曲霉抗原特异性沉淀抗体(IgG)测定阳性。
治疗
①不能根治,②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大多数病人达到良好或完全的临床控制
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
药物治疗
控制性药物;缓解性药物
糖皮质激素
吸入型为长期治疗首选
抑制炎性细胞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兴奋性
β2受体激动剂
急性发作首选
白三烯调节剂
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茶碱类药物
通过抑制磷酸二醋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拮抗腺苷受体,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以及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等,从而起到舒张支气管和气道抗炎作用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轻度
经MDI吸入SABA 效果不佳时可加缓释茶碱片,或加用短效抗胆碱药气雾剂吸入
中度
吸入SABA (常用雾化吸入)
联合应用雾化吸人短效抗胆碱药、激素混悬液,也可联合静脉注射荼碱类
应尽早口服激素,同时吸氧
重度至危重度
持续雾化吸入短效β 2受体激动剂联合雾化吸入短效抗胆碱药、激素悬浊液,静脉茶碱类药物
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松或地塞米松,一般3~5天缓解后改为口服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给予氧疗
如病情恶化进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PaC02≥45mmHg,意识改变
慢性持续期的治疗
多数未经治疗的持续性哮喘病人,初始治疗应从第2级方案开始
如果初始评估提示哮喘处于严重未控制,治疗应从第3级方案开始
如果使用该级治疗方案不能够使哮喘得到控制,治疗方案应该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为止
当达到哮喘控制之后并能够维持至少3个月以上,且肺功能恢复并维持平稳状态,可考虑降级治疗
哮喘长期控制的目标
①达到和维持症状控制; ②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包括运动 ③维持肺功能尽可能地接近正常;④预防哮喘发作(急性加重) ⑤避免哮喘药物的不良反应; ⑥预防哮喘死亡。
小结
哮喘的本质: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
典型的表现:发作性件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诊断: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PEF变异率
最有效药物:糖皮质激素(吸入、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