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血液系统疾病
内科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常见的贫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白血病和淋巴瘤,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内科护理学ô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疾病、癫痫、重症肌无力的内容,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内科护理学ô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内科护理学ô血液系统
结构功能
造血组织
胎儿期主要为肝、脾;成人主要为骨髓
婴幼儿时期所有骨髓均为红骨髓,造血功能活跃
成人时期,除四肢长骨的骨骺端及躯干骨,其余均为黄骨髓
正常血细胞计数
贫血性疾病
贫血
诊断标准
以血红蛋白浓度Hb
男性 Hb<120g/L; 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
贫血分级
红细胞形态特点
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铁的代谢
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铁分布以功能状态铁(血红蛋白)和贮存铁(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病因
主要病因为慢性失血;小儿常见病因为铁摄入不足
临床特征
可出现异食癖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核老浆幼”现象
补铁治疗
口服铁剂
首选
应饭后或餐中服用
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和排黑便
避免与牛奶、咖啡、茶同服,可与VitC、稀盐酸同服
注射铁剂
深部肌内注射,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Z形注射法
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肿痛、硬结形成
铁剂治疗有效者
用药后1周网织红细胞数开始上升,10天达高峰
2周血红蛋白开始升高,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服用铁剂3~6个月,或待血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巨幼红细胞贫血
叶酸、VitB12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
临床表现
食欲不振、恶心和“牛肉样舌”;四肢乏力,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触、痛觉迟钝或消失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呈“核幼浆老”现象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最常见病因为药物及化学物质(氯霉素、吲哚美幸、苯及其衍生物)
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异常
主要表现【进行性贫血+感染+出血+全血细胞减少】、无肝脾肿大
重型再障
首发症状是感染和出血
非重型再障
以贫血为主
首选雄激素促进造血(丙酸睾酮)
骨髓涂片肉眼观察有较多脂肪滴,骨髓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
治疗方式
主要治疗方式为免疫抑制疗法
治疗重型再障的首选药物
包括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环孢素(CsA)
治疗方案以ATG/ALG+CsA为主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受到破坏,寿命缩短
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皮肤多呈柠檬黄色,不伴皮肤瘙痒
骨髓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多中幼和晚幼细胞为主,形态多正常
尿胆原呈强阳性,而尿胆素呈阴性
出血性疾病
出血
止血机制
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
凝血活酶生成
内源性Ⅻ/外源性,凝血因子Ⅹ+凝血因子Ⅴ
凝血酶原的激活
凝血酶生成
纤维蛋白生成
皮肤黏膜出血
红色或暗红色斑,压之不褪色
瘀点,直径≤2mm
紫癜,直径在3~5mm
瘀斑,直径>5mm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雌激素有关
以自发性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女性病人常出现月经量过多
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加
束臂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
治疗要点
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采取脾切除
当血小板计数<20×10的9次方/L,应严格卧床,警惕颅内出血
过敏性紫癜
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以皮肤瘀点、紫癜和某些脏器出血为主,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荨麻疹等过敏反应。主要累及部位不包括心脏
血友病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为X染色体疾病。血友病A最常见
以阳性家族史、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血肿形成、关节腔出血为临床特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微血栓形成
凝血功能障碍(高凝状态—消耗性低凝状态—继发性纤溶亢进)
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血容量减少、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急性白血病
以【贫血、发热和出血】为主要表现
贫血为首发症状 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骨骼和关节痛、胸骨中下段局部压痛
绿色瘤—以眼眶部位最常见;皮肤出现蓝灰色斑丘疹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髓外复发的主要根源
首选甲氨蝶呤
辅助检查
骨髓穿刺检查是确诊手段;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原始细胞、幼稚细胞为主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的30%以上(FAB分型)或20%(WHO分型)
奥尔(Auer)小体仅见于急非淋
高尿酸性肾病
白细胞大量破坏Þ尿酸增加Þ形成结晶Þ堵塞肾小管
防治:多饮水或24h静脉补液;充分碱化尿液;口服别嘌林
抗白血病治疗
诱导缓解治疗
使病人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完全缓解(CR)
缓解后治疗
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保护性隔离
对于成熟粒细胞绝对值≤0.5×10的9次方/L的病人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不良反应
柔红霉素:心脏损害
甲氨蝶呤:口腔黏膜溃疡
长春新碱:末梢神经炎
环磷酰胺:出血性膀胱炎
外渗的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回抽药液—评估
局部滴入生理盐水或解毒剂
利多卡因局部封闭,48h内局部注射2~3次
局部24h冰袋间歇冷敷
植物碱类化疗物(长春新碱)需热敷
药物外渗48h内,抬高受累部位,促进外渗药物的吸收
骨髓抑制
最强时间为化疗后7~14天
慢性白血病
最突出症状是脾大,化疗药物首选羟基脲
淋巴瘤
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
常见病因是EB病毒感染
以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和(或)局部肿块为特征
临床分型
霍奇金淋巴瘤 HL
R-S细胞
分型:结节硬化性、混合细胞型、富于淋巴细胞型、淋巴细胞削减型
以原因不明的持续高热为首发症状,热退时大汗淋漓
皮肤瘙痒,酒精疼痛
饮酒后20分钟,病变局部发生疼痛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B细胞
易发生早期远处扩散
以化疗为主、化疗与放疗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