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神经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学ô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疾病、癫痫、重症肌无力的内容,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内科护理学ô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内科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常见的贫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白血病和淋巴瘤,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内科护理学ô神经系统疾病
结构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
12对脑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一副舌下全
31对脊神经
主要分布到四肢和躯干,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颈神经 8;胸神经 12;腰神经 5
骶神经 5;尾神经 1
中枢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
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
临床表现
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变
首发症状常为四肢对称性迟缓无力,常因呼吸肌麻痹死亡
辅助检查
典型脑脊液改变为细胞计数正常,而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
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脑血管疾病
脑的血液循环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前2/3)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后1/3)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TIA是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突发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持续时间短暂,多在1h内恢复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反复发作,且每次发作表现相似
脑梗死
常见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
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
起病缓慢,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或TIA发作
以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等局灶定位症状为主
头颅CT
24h后梗死区呈低密度影像
治疗要点
早期溶栓
发病后3~4小时内
常用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
急性期应维持病人血压于较平时稍高水平,以保证脑部灌注
脑栓塞
心源性脑栓塞(房颤)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活动中突然发病常见
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和前驱症状
起病急,以偏瘫、失语等局灶定位症状为主要表现
在发病后24~48h内呈低密度影像
脑出血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
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无前驱症状
起病较急,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
壳核(内囊)出血
最为常见,常因豆纹动脉出血所致
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三偏征)
丘脑出血
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
脑桥出血
双侧针尖样瞳孔
发病后即可出现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像
积极控制脑血肿,降低颅内压
急性期一般不予应用降压药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颅内动脉瘤
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多有剧烈运动、极度情绪紧张、用力咳嗽和排便等明显诱因
突发剧烈的头部胀痛或爆裂样疼痛、呕吐
脑膜刺激征阳性,以颈项强直多见
并发症有【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像
DSA
可确诊颅内动脉瘤
脑脊液
呈均匀一致血性,压力增高
绝对卧床4~6周并抬高床头15~20°
帕金森病 PD
又称“震颤麻痹”
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和路易小体形成
起病缓慢,呈进行性改变
静止性震颤
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呈现有规律的拇指对掌和手指屈曲的不自主震颤
肌强直
屈肌和伸肌肌张力均增高
折刀样强直、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
运动迟缓
随意动作减少,动作缓慢、笨拙。如面具脸、写字过小征
姿势步态异常
“冻结”现象、“慌张步态”
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
适用于震颤明显的年龄病人
金刚烷胺
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多巴胺
复方左旋多巴
治疗PD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
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疗效观察
“开-关现象”
可适当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症状在突然缓解与加重两种状态之间波动
剂末恶化(疗效减退)
可适当增加服药次数或每次用药剂量
每次服药后药物作用时间逐渐缩短
异动症(运动障碍)
舞蹈症或手足徐动样不自主运动、肌强直或肌阵挛
剂峰异动症
双相异动症
肌张力障碍
癫痫
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
特征
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及刻板性
部分性发作
最常见
单纯部分性发作:不超过1分钟,无意识障碍
复杂部分性发作:主要特征是意识障碍
全面性发作
发作时意识障碍或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
失神发作(小发作):意识突然短暂中断,对发作无记忆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
癫痫持续状态
指一次癫痫持续30min以上
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脑电图为最重要的辅助检查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丙戊酸
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静脉注射
护理要点
头部放低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用牙垫或厚纱布垫在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
抽搐发作时,切不可用力按压肢体
重症肌无力 MG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征
骨骼肌无力,首发症状为眼外肌麻痹
对称或非对称上睑下垂和/或双眼复视
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现象,休息后症状缓解
重症肌无力危象Þ累及呼吸肌,出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
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疲劳试验(Jolly试验)阳性
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胆碱酯酶抑制剂
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糖皮质激素
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危象类型
肌无力危象
注射新斯的明后显著好转
多由于抗胆碱酯酶药量不足
胆碱能危象
立即停药,待药物排除后可重新调整剂量
系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注射新斯的明后症状加重
反坳危象
停药,待运动终版功能恢复后再重新调整药物剂量
对抗胆碱酯酶药物不敏感而出现的严重呼吸困难,新斯的明试验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