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读书笔记
一本教会你如何进行新媒体写作的书
编辑于2020-03-01 10:45:51《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读书笔记
写作的好处
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思想和灵魂的绽放
高级的快乐
摆脱肤浅
你所看到的世界,因为写作的枢纽,从点状变成线状再到网状,构成了内心更完整的世界。
让人走进内涵,走向思考,走向深刻和高级。
最好的自我投资
打造个人品牌最好的方式之一
个人商业上和影响力上的巨大价值
会说的人太多,能写的人太少
职场,或者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因为在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影响力怎么构成?有两个能力:第一是写作,第二是演讲。
焦虑时代下的青年危机
思想粗糙且迟钝
焦虑的本质是知道自己不知道,想要改变。
说明你感知到这个时代的变化,你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不够去理解这个世界。至少你知道自己的匮乏。
说明你希望改变现状
所以你会发现,越是一线城市的人,焦虑感、危机感越强。有人说这是大城市的问题,不,这恰恰是大城市的福利,让我们思维更敏锐,走路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也有更多的机会成为更厉害的人。
怎么做?
深刻认识到:永远没有彼岸,只有在路上。
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社会关系,没有美貌和身材,唯一有提升空间的,就是自己的心智和思维。改变命运之前,先改变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拥抱新技术,就是拥抱新时代。
写作可以改变一切。
写作,改变命运
海外投资的第一桶金
实现了商业价值和职场上的快速提升
靠新媒体写作让自己的职场和人生实现了弯道超车
不会写作的你,正在失去职场竞争力
没有打造出专属于自己的平台来沉淀价值。
没有持续地输出有价值的内容载体,无法产生与用户的深度连接。
这个年代,一个人能否成功实现逆袭,获得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在我看来,都绕不开这个关键词——写作。
不会写作的人,也许正在失去职场身份
过去,人们往往通过你所在的公司来给你做身份背书和能力背书。
写作就是不断地让别人认知到你的职场身份、职场态度、职场专业技能。
不会写作的人,也许正在被职场边缘化
写作是微信公众号时代最有用的社交货币,是你与别人建立连接的价值枢纽。
不会写作的人,也许正在失去职场话语权
如今职场有两个互联网般的特点:“流量为王”和“认知为王”。
写作就是建立专属于自己的流量池和构建话语权最好的方式。
混得不好,因为知道你的人太少
钱赚得不够多
职场地位不稳
才华无人赏识
社交圈子不高级
问题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职场影响力不行
写作,是最好的职场社交货币
写作本质上是在经营这个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社交方式。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不会写作的人,可能要在职场上多奋斗几年
会写作的人会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资源优势,迅速为自己的职场和个人品牌赋能,他们的收入、人脉、影响力,都会呈指数级增
不会写作的人。虽然他们也很努力,但如果还没有找到其他在互联网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方式,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精进自己,在职场上的成长可能会是相对缓慢的、线性的
工资代表过去,品牌才代表未来
当今时代,没有建立个人品牌的人,职场发展空间可能会越来越小,而风险却可能越来越大
互联网给每个人的巨大红利和风口。而这个互联网红利,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去连接你和陌生人,连接你和这个世界
用写作,在风口上努力
未来这几年,个人品牌价值的增幅至少是房价涨幅的10倍。
坐下来,开始写
每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潜质
写作能力的培养,跟说话、唱歌一样,需要不断练习,刻意练习,先做到流畅、自然,再往上升档。
对自己多一点耐心,相信勤能补拙、慢工出细活
没有哪个人的天赋是如此贫瘠而不具备一点天才的禀赋,也没有人如此伟大,能够将其天才发挥到极致。
以多数人努力的程度,还轮不到拼天赋。如果不死磕自己,天赋只会永远沉睡在我们身体里。
写作的捷径和练习武功一样,只能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秘诀只有三个字:一直写
写作是最划算的一笔时间投资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
如果你真的热爱写作,热爱和自己深度对话的感觉,你会发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
写作带给我的好处
对世界更敏感
灵感来自对生活的敏感。有时一个金句、一个故事,就能触发内心一连串反应,把散乱的素材、思绪黏合起来。
思维更缜密
写作的过程讲究逻辑的层层递进,这离不开对自我的清晰理解。一个没有逻辑的人很难构架一篇长文章。
认知更深刻
本质上说,写作是一项思维的刻意训练。写作能力就是思维能力,一个写作能力强的人,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都不会差。
写训练,是“反人性”的
他人的认识和我们的理解之间,有一条叫作“践行”的鸿沟。
真正靠谱的学习方式是输出。想要输出,就必须要思考,必须要进步。这才是反人性的目的。
作者也不是有了灵感才写作。没有什么好方法,只能逼自己思考得再深入一些,然后硬写,这种感觉很痛苦。但当你写完后,你会惊讶地发现,你的内容高度甚至超过你之前思考的。
把写作本身训练成为肌肉记忆,让深度思考成为日常的习惯。
诚实,比新意更重要常
首先,不论起点高低,只有写自己真正熟悉、相信、感兴趣的东西,你才有足够的热情和底气去剖析自己、探索世界、面对质疑
动笔之前,不先自问到底想写什么、能写什么,只顾琢磨读者想看什么、市场需要什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短期内也许会有不错的阅读量,但要持续输出并保持热度则很难。因为市场风向、读者口味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长期拧巴着去做一件事,会越写越痛苦,读者也会慢慢察觉到这种不真实。
诚实,是写作者最重要的品质,其内涵还包括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不拔高,不矫饰。
诚实,是写作者最重要的品质,其内涵还包括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不拔高,不矫饰。
诚实,是写作者最重要的品质,其内涵还包括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不拔高,不矫饰。
其次,真实,是一切创意、风格的基石
没有任何场景本身是所谓老套过时的,只有单调乏味、没有想象力、词不达意的作者……赋予你的写作以最终价值的是你的洞察力和真知灼见,只要你写作时头脑清晰、思想诚实,就不会落入俗套。
生活看上去如此相似,差别只在我们每个人带着各自的经验、故事,对它有着不同的观察、认知。一个主题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作者能够从中发现什么,以及发现的深度。
灵感就是流汗
我们的身体是垃圾堆:我们收集经验,而丢掷到心灵垃圾场的蛋壳、菠菜、咖啡渣和陈年牛排的骨头,腐烂分解以后,制造出氮气、热能和非常肥沃的土壤,我们的诗和故事文章便从这片沃土里开花结果。
写作是对心灵的探索。要获得灵感,过去的积累、当下的触发,二者缺一不可。对写作者来说,其实比“等待灵感”更重要的是充实生活,让你的学识变得丰厚、阅历变得广阔。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以获得灵感呢?
心态开放
所谓想象力就是记忆。
大量输入
大量阅读
千万不要把读书仅仅当作一种消遣娱乐。除了领会作者的思想、赞叹其精妙的文笔外,你还应该像个职业评论家那样,仔细拆解、分析一本书,学习它的风格、结构,看看作者是如何组织素材、把握节奏、调动情绪、处理问题的。知道“是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这对你今后写文章很有帮助。
阅读时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当你浏览文章时,发现一个好的标题、金句,或者打动你的段落,赶紧记下来,可以利用手机备忘录、印象笔记之类的工具。
刻意练习
在发朋友圈、微博的时候,不要把几句话的内容不当回事,要把每一次的发言都当作一次写作练习,甚至是塑造你个人品牌的机会。
“不愿动笔”的三种心理
写作最重要的一点:只管去做
与其磨磨蹭蹭东想西想,等待灵感从天而降,不如用尽全力把自己送到椅子那去
写作,最大的敌人只有自己。阻止我们动笔的,主要有如下三种心理。
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对别人没有价值,浪费别人时间
说到价值,我觉得只要经过独立思考,你的文章就有价值。
觉得自己写的文章很幼稚,读不下去,对自己没信心
相信我,你永远都会觉得自己的文章很幼稚。我现在看自己一年前甚至半年前写的文章,都觉得幼稚,想着重写一遍的话,肯定能写得更好。
写作时,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扮演“审判者”
“无法坚持”的四种解决方案
写作只有两件难事:开始写,不停手。”
很多人在动笔之后很难坚持,在我看主要有三个原因
控制不住自己
应该专门创造写作的环境
完美主义
一种是行动上的完美主义,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它会让你不断行动,最后获得一个接近完美的结果;
思想上的完美主义是只关注自己脑海中不断变换的完美画面,幻想着最完美的结果;对事情抱有过高的期望,但实际和现状差距很大,结果当然就会产生挫败感,然后就越来越不想做,最后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就只能让自己成为“行动上的矮子”
缺乏反馈和激励
人是需要有反馈刺激的动物。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
普通人即使做不到职业作家那样,每天坚持伏案四五个小时、写作四五千字,保持规律性的写作,也是很有意义的。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写作,比如每天比平时早起或晚睡一小时,这有两个好处。
第一,克服内心对写作的抵触,养成按时写作的习惯。
“写作拖延症”患者要把握两个原则:
首先,不管多痛苦,写起来再说。
其次,不管是什么,写出来再看。
第二,每天早起写作,你可能更有灵感。
保持高质量输出的五个关键词
死磕
所谓死磕,就是保持持续的输出。这一点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大不了,但90%的人都倒在这个关口。
敢拼
对自媒体写作来说,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和鲜明的观点。自媒体不是要追求光荣、伟大、正确,不要讲正确的废话,那些话已经有人在讲了,你就不要再讲了
专注
万事开头难,要趁着对一件事情有热情的时候,全情投入,同时保持专注。
野心
野心向上能突破防线,让你敢于去做更大的梦;向下也能守住底线,知道什么不能做。这一点非常重要:有野心的人就像鹰一样,会爱惜自己的羽毛。
好奇心
一个没有好奇心的人,是没法持续产出文章的,因为他根本就看不到什么东西。好奇心是写作者必备的一个重要品质,当你不断对生活产生好奇,对人事物提问的时候,你才会有新鲜的思想蹦出来。
某种程度上,死磕和敢拼,其实是连在一起的。死磕是保持持续输出,不断增加输出数量,将基数最大化;敢拼就是找爆款点,提高文章本身的传播性,将爆款概率最大化。这两点合在一起,构成沉淀和传播两大要素。
写作是注意力的争夺
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注意力写作: 一种追求大范围传播的公开表达
对象感
写给自己看的
有特定对象的
没有特定对象的
目的性
动机是自我表达
动机是影响他人
而我所说的“注意力写作”,是指对不特定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写作。注意这两点:一是“对不特定的对象”,二是“施加影响”。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追求大范围传播的公开表达。
碎片化时间里的手机屏阅读,已经成为主流的阅读场景之一。
读者有大量的时间花在阅读上,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注意力“交给”内容生产者,这对内容生产者来说是巨大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开放给所有人的,也包括你。
第二,正是因为现在是一个人人能写作、人人能传播的时代,注意力的争夺就变得尤其激烈。阅读时间碎片化之后,读者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大量的内容竞争,也让读者的兴奋点越来越高。这也是“注意力写作”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的原因。
在过去的几年,大量擅长注意力写作的人获得了成功,写作成为塑造个人品牌、构建个人影响力最好的方式。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消散,这是个人品牌崛起的时代”。互联网实现了你和这个世界最短路径的连接,它无限放大了你的影响范围。
场景意识: 屏读时代的挑战
看文章,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在微博时代,我们是一行字一行字地看;而微信公众号出现后,是屏阅读,阅读的单位是一屏。
传播信息的媒介与阅读信息的环境变了,读者心态也跟着变化,这是时代带来的写作挑战。
不是读者变了,而是时代变了。而我们的写作方式,是由我们的阅读场景决定的。所以说,注意力写作更像商业电影的快节奏,而不是文艺电影的慢生活。
对比
传统写作是: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注意力写作是:生活太快,时间太少,不要绕圈子,给我来个痛快的。
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我们需要做的是顺应时代变化,学会用适合手机阅读的方式来表达,这样就能避免自我欣赏,避免写出来的东西和读者没有关系。
用户思维: 影响他人的前提
成功影响别人的前提,是你需要理解你的读者,也就是你的“用户”。
建立用户思维有两个维度
满足读者的阅读动机
适应读者的阅读场景
总的来说,培养满足用户需求的敏感点,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同理心。
认知同理心
认知同理心是需要想象力和智力的,能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
情感同理心
情感同理心则是体会别人当下的情绪,是一种情感体验。
洞悉读者的阅读诉求
满足好奇心
当你理解了你的读者的好奇心需要被满足这一点之后,你的文字就要去制造好奇了。
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
自我表达其实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读者需要表达他自己,那么我们就要帮助读者去表达他自己。
人性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太多地关注自我,而太少地关注别人。很多人写作,容易陷入自我欣赏的状态,只顾写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读者是否能接受。
写作这件事,表达欲很强的人是写不好的,写作的本质不是表达逻辑,而是倾听逻辑。“倾听逻辑”,就是听读者想要表达什么,然后替他们去表达。
首先你要知道,读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换一种说法就是,你要去寻找那些人性中共同的主题,或者说人们生活经历里共同的话题
替读者表达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创造一个让读者有代入感的形象,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发读者的共鸣,等等。
请记住,不管主人公是谁,读者最关心的并不是这个人本身怎么样了,而是你写的东西和他有什么关系。
产品思维: 从思想植入到行动转化
其实擅长新媒体传播的,本身就是一个产品。你如何给自己定位?你希望打造什么样的标签?你如何经营自己的事业版图和人脉圈?你如何提升自己的势能?你的商业变现方式是什么?
很多人有知识,没错,但是很少有人能将知识产品化,做成一个知识产品,交付给大众和市场。
事实上,每一个成熟的职场人都需要产品思维,把自己的职场形象当成产品来打造。
你是谁,你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这是产品的需求思维。
如果目前做的工作不适合自己怎么办?不断地尝试新的职位或者换一个新的思路,这是产品的试错思维。
你和别人介绍自己,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这是产品的文案思维。
你想表述的事情没人听怎么办?讲故事啊!这也是产品的思维
因而动笔之前就要明确:你写的这篇文章是否有利于自己品牌的打造,写什么,怎样去写,想要达到什么样的传播效果,这些都需要经过完善的策划。文章写完,不是按下发送键就万事大吉了,你还需要关注市场的反应、读者的反馈,为后续改进做准备,因为你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做产品。
系列文章提升专业度
对系列专业文章来说,写作是检验你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工具,同时写作这种输出形式可以倒逼输入,写着写着你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输入,在不断输入中加速成长。
独家视角提升辨识度
独家视角能够更快确立自己的个性标签,度过自媒体写作的冷启动期。
社交思维: 左手写作,右手传播
只懂写作还不够,必须深谙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才能攫取时代红利。
第一句话,未来一切商业都会连接互联网;
第二句话,社交会成为一切商业的底层架构。
懂互联网社交传播的人,就拥有了通往新商业世界的钥匙,会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公众号注意事项
这个公众号的名字取得不好,认知成本太高了。
为什么菜单栏功能介绍里面不放个人简介的内容?
为什么你的文章底部没有广告条?
这个文案属于自我欣赏型文案,自己看着爽,可是和读者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用户的支付路径做得这么复杂?要知道,每多操作一个步骤,就要流失一半的用户!
新媒体传播标准:具备用户思维、产品思维,还需要懂人性、懂审美。
你能深刻理解多少人,你就能拥有多少粉丝。想了解人性,光有阅历是不够的,还需要思维的深度。
预期管理: 写作的必然与偶然
从概率上说,不断积累和摸索,必然会有收获,只要基数够大,不断地去写,去试错,总能摸到爆发的导火索。
有的作者,文章在用户基数百万的平台上发表,阅读量轻轻松松就到“10万+”,作者就沾沾自喜了,殊不知这样的成绩主要归功于平台的用户量级。
一心想要写爆款文,很容易让自己变得水平太低。爆款是结果,不是原因。
如果你热爱写作,想把写作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来经营,就要有更大的视野和格局,沉得住气,苦练技艺。当你有了这样的心态和底气时,从下一章开始,我将从标题、结构、文笔、逻辑等角度,为你逐个拆解一篇吸引人的好文章是如何炼成的。
怎样写出吸引人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见倾心的标题
首先,要去研究一下成功的标题的特点。
引发共鸣
给人共鸣的标题通常是说到了某个群体的痛点,甚至让人一看就有转发的冲动。
制造悬念
引起争议
颠覆认知
对注意力写作来说,三流的标题叫作无感标题,就是读者看完这个标题的内心反应是“哦,这样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二流的标题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而真正一流的好标题不仅能引发好奇,还自带话题。
如何写出好标题呢?
第一,观察、分析。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当你看到一个标题很有共鸣的时候,除了和大家一样忙着去点开、阅读、分享和评论外,你要尝试把自己抽离出来,去分析这个标题为什么会让你产生共鸣,它戳中了你内心的哪个点呢?这也叫作“开启上帝视角”
第二,模仿、套用。
第三,重视市场的反馈。
如何设计行文节奏
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
人们往往会怀疑一个理论,但很少会苛责一个故事。
第一,怎么开头。我认为最好用的办法,就是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第二,讲谁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还是别人的故事?我的建议是,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认识的人的故事,要比讲离你比较远的人的故事,效果更好。
第三,故事情节是故事的主体。情节描写不仅仅是叙述故事发展那么简单,还要加入大量的细节和对人物感受的描写,这样的故事才能有血有肉。
第四,故事加金句,是一种很好用的行文套路。
设悬念,哪怕是相对的悬念
通过对材料的选取、对材料呈现顺序的调整,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写出悬念感。
给代入,制造熟悉感
人天生会重点关注自己熟悉或者跟自己相关的事物。
有一套经常使用的大结构。第一步:制造一个读者熟悉的问题,吸引关注。第二步:顺着对方的意愿,解释问题发生的原因,来赢得对方信任。接下来就是很重要的第三步:开始夹带自己的“私货”,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反向铺垫,反转预期
反转预期就是颠覆读者原有的预判,让他出乎意料,这样能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有趣
如何有效提升文采
对通俗写作来说,好的作者,就应该以降低读者的理解成本为目的。所以,想成为注意力写作的高手,要尽可能为你的读者提供容易接受的那一类信息
技巧一: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
重点改掉这几种语法结构:一是过长的从句;二是多层的逻辑,比如双重否定;三是连锁的形容词。上面三种情况,都很容易让读者为了寻找句子主干而被迫放慢阅读的速度,消耗掉他们的耐心。
技巧二:用文字在读者心里画一幅画
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
动词和名词是用来描述具体事物的;而形容词描述的是抽象的感知,描述人类复杂的心理情绪,或描述事物的一种状态,所以,形容词是让读者理解成本更高的词
善于抓细节
细节描写容易引发联想,让人产生代入感,甚至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善于使用比喻。
技巧三: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我最爱看的是事物危险的边缘,诚实的小偷,软心肠的刺客和疑惧天道的无神论者
于利用那些本身容易带来感官和心理刺激的词汇,把抽象的概念“刻”在读者的脑子里。
如何修改,让文章更有光彩
想写的东西表达清楚了吗?·语气是否合适?·信息完整吗?有没有漏掉什么重要的信息?·故事案例是否真实可信、吸引人?逻辑是否有问题?观点表述是否简洁有力?·有没有错别字、标点错误、文法错误?
修改文章就是修改思想
修改文章最重要的是厘清你跟自己的关系:你到底想要说什么?你想怎样暴露自己?
修改文章就是修改思想。当你思路不清晰,或想法跑偏了,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一定也是凌乱松散、东拉西扯的。对此,你需要不断重读文章,检视思考过程的瑕疵,矫正思维,才能理顺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
修改的原则:不自夸,也不自责
一味地指责和漫无原则地自夸都对你无益
提笔的时候,自我怀疑、否定会扼杀我们的写作灵感和激情,在修改阶段也是如此。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善待自己,努力发现、解决问题,同时辨明自己的优势,肯定并放大之,如此才能扬长避短,写出你的风格与自信。
如何写一个好故事
书必须是凿破我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故事,以情感为线索的事实
故事便于记忆
故事也便于传播,因为故事更贴近人,比冰冷的道理更有温度。
讲故事,至少有如下两个优势:
用故事介绍自己,以获取信任
用故事链接他人,以更好地说服别人
在人的头脑中,以情感为线索串起一系列的事实,这便是故事。听众沿着这个线索,形成了自己未来的思想,这就是你影响别人思想的过程。
写故事要注意的三件事
情感真实
很多写故事的高手其实并非“破案”专家,而是心理学大师,他们深谙人性的痛点与弱点,努力在作品中追求“情感真实”,而非“事实真实”。读者一旦被戳中,就会被某种情绪引导着接受他们的叙事逻辑。有了这样的基础,事实是否真实,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首先要确保创作的故事内容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
其次要注意区分“满怀情感的文字”与“刺激情感的文字”,二者不是一回事。
要用“第三方视角”冷静地思考,你的文字究竟能不能引发读者同样的情绪
表达克制
不要为了展示你的才华和想象力,或仅仅是为了直抒胸臆,就把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堆砌在你的故事里。
写故事要有服务意识,你如实表达自我,也要确保读者同样享受这个过程。
村上春树:因为是第一次写小说,完全不知道当下流行怎样的题材,也不知道从何写起。于是试着用英文写起了小说的开篇……当然,我的英文能力不足挂齿,只能使用有限的单词,凭借有限的句法来写文章,句子当然也都是短句。不管脑袋里塞满多么复杂的念头,也无法原模原样地表达出来。只好改用尽量简单的语言讲述内容,将意图转换为浅显易懂的文字,把描写中多余的赘肉削除,使形态变得紧凑,以便纳入有限的容器里。
相信市场,而非灵感
当你构思一个故事,为其设计人物形象、场景时,那些不费吹灰之力就出现在头脑中的东西,多半只是你看过的类似作品的一个倒影。
真正的灵感来自一个更深的源泉。需要发挥想象力,去寻找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我们睁开眼睛,竖起耳朵,不再势利,见识到以前我们没听全的事,凭诚实的好奇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这时故事涌现了
《心灵鸡汤》的产生案例
故事结构设置的三要素
关于写作,有“凤头,猪肚,豹尾”一说。意指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精美,引人入胜;主体部分要充实,有理有据,像猪肚;结尾则要像豹尾一般,简洁有力,又有平衡感。这对故事写作也是适用
用悬念、冲突,构建吸引人的叙事结构
用张弛有度的描写来构建场景,渲染气氛,刻画人物
结尾,给读者制造惊喜的最后一次机会
结尾是你把小说的主旨钉在读者的记忆中并回想数天的最后一次机会
如何训练你的逻辑思维
写作时,你好像一位司令官,指挥着千军万马,排队通过一个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狭隘关口;而你的读者则在另一边迎接,将部队进行重新编队和组织。无论主题多么庞大复杂,你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
所有表达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逻辑问题
逻辑,就是文章的条理。文章逻辑清晰的人,做事情往往也思路清晰,有条有理。
非逻辑思维的表现与应对
你表达思想的顺序跟读者接收信息的习惯发生了矛盾。
表达,是将我们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当它被发送出去以后,别人怎么解读,就由不得我们了。因此,在编辑发送信息之前,要充分考虑如何降低沟通成本。
几个误区
误区一:使用模糊或多义的语言
第一,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简单的事情说完整。
第二,慎用双重否定。
误区二:抛出观点,却不能给出让人信服的推演
要增加观点的可信度,就要沉得住气,训练思维的严谨。
第一,确认事实,推敲观点。
第二,克制情绪,不要将主观看法当作客观事实。
误区三:迷信专家观点
注意分辨,专家是否在其专业范围内、在其所擅长的领域内发言。
听取专家意见时,至少请教三位以上,留意那些有争议的观点。
说理论述以所有专家都达成一致的共识性观点为基础,对有分歧的部分,一定要注明并如实呈现正反两方的意见,而不要以偏概全
误区四:有思想,没有思考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比思想(观点)更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浅尝辄止地分析问题,不假思索地表达观点,这样的写作,即便技巧成熟,恐怕也没有灵魂。
第一,警惕第一时间想到的观点、轻而易举得出的结论。
深度思考虽然有用,但比较痛苦,违反人类“好逸恶劳”的本能。
第二,得出观点之前,确保自己对一件事已经有足够深入的了解。
拿出一张A4纸,围绕具体某件事,把知道的信息写在左边,不知道的信息写在右边,然后逐条分析,找到自己最不了解的地方,继而用5W1H的方式对此提问。
第三,善用归纳法,简洁明确地表达意见。
首先你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观点,只有不同的意见。不要因为害怕出错,就不敢大胆地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其次要学会归纳总结,旗帜鲜明地亮出你的观点。
第四,把他人的质疑或反驳,当作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机会。
三个技巧,让你更有逻辑地思考
列提纲:将素材归类分组
理结构:框架比细节重要
善表达:逻辑连接之术
第一,理清内部关系。
第二,善用连接词
第三,注意呈现方式。
你所理解的新媒体写作,也许都是错的
因为新媒体写作和传统方式的写作根本算是两个物种,阅读场景、表达方式、呈现方式,完全不一样
新媒体的本质
新媒体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工具
人最怕的不是意识到自己落后了,而是根本不知道是怎么落后的。
竞争,是高效率淘汰低效率的过程
首先,请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国与国的竞争,人与人的竞争,竞争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我们都在竞争些什么,比什么?
这个问题很重要。在我看来,一切竞争的本质,是效率之争。历史的演化、文明的进步、新技术的出现,本质只有一个:高效率淘汰低效率。
新媒体就是这一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产品,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网络社交软件代表着目前社交传播的最高效率。
新媒体的传播效率,把一个人原本的能力放大了无数倍。
比传播更重要的,是沉淀用户
新媒体真正厉害的不是高效率传播,而是传播背后的订阅沉淀关系。
新媒体最牛的核心,不是因为大众所理解的传播效率,而是订阅关系。
没事别想不开做公众号
初始期
这是最令人兴奋的时期。
期望太高,失望太大
倦怠期
走到这一步的朋友们,基本都找准了垂直领域的方向
此时,你最大的梦想,就是在粉丝数破万时成为流量主,能开通底部广告条:读者每点击一次,就能分给你几毛钱。
使尽浑身解数,结果,转化率还是原地不动,没多几个粉丝。
最初希望能靠才华吃饭,摆脱穷;现在才华都快被吃空了,还是穷。
大号期
从初始期和倦怠期幸存后,你觉得自己的公众号大概也就那样了,不抱什么大红大紫的期望了,就当工作之余的消遣,顺带发泄情绪。
涨粉掉粉的烦恼
工作量的巨大
新媒体写作的基本原则
新媒体写作始于刺激,陷于选题,忠于逻辑,痴于文笔,止于运营。
刺激,始于标题
标题决定了你的文章的阅读量和传播力。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别人产生打开文章的欲望。
标题决定打开率,内容决定转发率。而真正厉害的标题,甚至能决定转发率。
痛点,决定选题
好的主题,一定能戳中人性的痛点,也就是让人一看到就会有反应。所谓痛点,就是每一个人内心的心魔。
第一个,事业上的激进与保守。
《4小时逃离北上广》
第二个,生活上的稳定与冒险。
《你所谓的稳定,是浪费生命》
《体制内外,甲方乙方》
第三个,认知成长的前与后。
《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第四个,能力与平台的博弈。
“斜杠青年”概念
马斯洛
没有逻辑的内容,就像没有气质的美女
首先我要强调一点,没有逻辑的内容,就是流水账。
新媒体写作的呈现方式和传统媒体不一样,密度更高,表达更加视觉化,
公众号阅读是碎片化的,读者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所以你在搭文章的逻辑框架时,一定要有密度、有转折、有悬疑、有承接、有金句。
好的结构,就是不断打破读者心里的结构预期,不断撩拨读者的胃口。
文采除了修辞,还关乎想象力
新媒体写作不是美文赏析,文采斐然当然好,但更重要的是你的观点是否新颖,逻辑是否严密,表达是否简洁清晰。
屏读时代,狭义上的“好文采”对一篇文章的作用是锦上添花,需要配合前面所说的好标题、主题、角度等,才能绽放光华,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看一两段惊艳,看多了就会觉得没劲了。
广义上的“好文采”,不仅指善用修辞,还包括能否激发读者美好、特别的联想。
新媒体最强大之处,是“交互式阅读”
一篇文章,从标题,到框架,到文采,每个板块这么细抠下来,当你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大功告成了?不,在我看来,这样只完成了一半。
当初拟的这个标题,写完文章后再看,还是不是最好的标题?
文章的结构排版,是不是有些需要分段,行间距和字体是最舒服的格式吗?
封面和内文配图跟公众号的调性相符吗?
公众号的文字大小、字体类型和颜色的选择没有固定标准,原则是不断地去感受读者看你文字时的视觉体验,多尝试、比较,找到自己喜欢、读者反馈不错的形式,固定下来,就成了你的风格。 像我的公众号文章标题一般用15号字,因为我觉得16号字偏大,14号字偏小;我的正文文字大小是14.63磅,行间距是1.6倍,字间距是2像素,页边距是22像素。 除了文字,还要注意设置分段格式,引导用户视线,估计读者在什么地方看累了,就引导读者换一种方式休息一下。
封面图片一定要做好,这会影响打开率。颜值即正义,好文章就该整整齐齐清清爽爽出去见人,不是吗?有句话说得好:没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看到你闪光的心。
注重颜值,说到底其实是为美付出成本,因为美也是一种生产力。精美的配图、精致的排版、设计过的首尾,不论你是为此花钱还是花时间,都会让人感觉到作者对于内容的尊重和认真的态度。
不要小看留言和评论。跟传统写作相比,留言回复本身,就是新媒体内容创作的一部分。
写金句是人人都需要的呈现
通过写作来建立用户的认知,进行认知占领,有时适当的“鸡汤”也是需要的。
金句就是一句话文案,是品牌或者内容最有冲击力的呈现。
一句简单的话,一个深刻的内涵,是对读者的负责,也很符合目前碎片化阅读的场景。
金句就像一块敲门砖,先敲开读者的心,才有接下来的故事。
运营文案写作的思路与套路
功能介绍
当你注册了一个公众号之后,你需要介绍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
个人定位
当读者关注了你的公众号,那么接下来要去加深他对你的印象,尝试留住他。
关注回复
按钮设置
视觉风格
第一,头图。让人看到一篇文章时首先看到的是图片,而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第二,引语。常用的引语有“这是某某某的第多少多少篇原创文章”,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读者,作者已经写过很多很多文章
第三,正文。从排版,到句式,到表达节奏,要适应屏读的感觉。比如,分段更频繁,句式要变短,用熟悉的名词解释陌生的东西。再比如,传统写作是每段开头要空两格,但是手机屏幕上,既然已经出现了分段,就不需要在开头空格,而是直接顶格开始写就可以了。
二维码设置
文章底部的二维码设置非常重要。不要高估读者的耐心。当你的文章被转发,文末二维码有助于读者一键跳转到你的公众号,成为新的关注者。
人人都能写出爆款文
什么是爆款文
一天能够涨粉5万、10万,这个叫大爆款文。
还有一种是小爆款文,就是比你平时的阅读量高出三五倍的那种文章。
怎么找爆款点
一是突发热点
突发热点是瞬间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点事件。寻找这样的热点需要很强的敏感度,风口是有时效性的,越早进入越有竞争力
读者的注意力在哪儿,需要我们去洞察。
热点一旦出现,有着最佳的追踪时间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优秀的自媒体人,要看这个人对于热点事件的捕捉能力。
二是永恒痛点
痛点永恒。与之相关的话题,文章传播性都不会太差。
事实上,找爆款点的底层逻辑是提高对人对事的敏感度,底层逻辑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写作,对大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记住,文章的外延是生活,是人性。
跟风口:有风来,跟进就能带来一定势能
《你逃离不了的北上广》
成为风口:做厉害的事情,成为带风的人
不蹭热点,我就是热点
寻找情绪能量汇集的点
有情绪就会有观点,有高能的情绪就会有强势观点,这样的强势观点就是自媒体人所喜闻乐见的爆款点
正向打消解情绪,反向打引爆情绪
一个是正向的,去消解矛盾
《老板和下属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
一个是反向的,去引爆矛盾
你看老板是傻逼,老板看你亦如是》
文章的输出,实质上是价值观的输出。
观点中庸,等于平庸
立场就像一面旗帜
站队的底线是政治正确
总结一下,寻找爆款点是要刻意训练的。需要培养对人的敏感,要对生活敏感,要善于发现。很多素材和灵感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要能够把它挖掘出来,为自己所用,有输才有输出。要想写好爆款文,先从拆解别人的爆款文开始,会读才会写。
角度决胜负
标题是入口,主题是情绪推进
拆解《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
根据什么现象想到的主题
突然想起自己是三年前的辞职+四个永恒痛点
为什么要选这个角度
你有没有在帮助读者实现他自己?
帮读者表达想法
让读者塑造自己的形象
帮助读者进行比较,哪怕是晒优越
文章本身就能帮助别人
当我想明白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唤起一部分离开体制的人的情感共鸣,表达没有进入体制内的人的骄傲,我就确定好了文章的角度
为什么最后取了这个标题
《我离开体制后的这三年》
当年离开体制的人,现在都混得怎么样了》
《我离开体制后的这三年,我的收入增长了100倍》
《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
离开体制为什么不后悔呢?这是第一层,引起好奇
更多的是第二层波澜:真的吗,离开体制,没有后悔的?
整篇文章的架构是怎么组织的
根据什么现象想到的主题,为什么要选这个角度, 为什么最后取了这个标题,整篇文章的架构是怎 么组织的,起承转合是怎么衔接的,例子是怎么 选的,金句是怎么用的,排版是怎么考虑的?
首先从文章的开头说起。
《我是范雨素》
立画面
道理是没有画面感的,但故事有。
有代入
你的故事所表达的场景一定要是读者熟悉的场景
表情绪
你的故事要通过别人或自己的例子,间接或直接地传递出一种观点、立场和情绪
做铺垫
埋下疑问、转折或者悬念
第一句话我先讲一个现象,在读者脑海中立一个越来越多人离开体制的画面。之后用了篇幅比较小的两个事例,一个是前央视主持人樊登,别人的例子,显得高大上;第二个是身边朋友的例子,显得接地气。提供两个维度,代入读者进行具体的思考和联想,同时通过这两个例子表明“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体制”的现象。 然后做铺垫,“这个世界怎么了?”抛出疑问,引发好奇。
文章框架
亮观点
说现象:让读者能够“入戏”
做分析一:对场景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
做分析二:激发读者共鸣
下结论
行文走笔
文字密度:不要啰唆,精简干练
画面感:细节具体,案例鲜活
情绪化:观点一定要爱憎分明
结尾
我一般给文章设计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让读者写推荐的那句话。这就是用户思维。你想想,用户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忍不住转发,这时候,他需要一个评论语,他脑子里印象最深刻的也许就是最后一句话,我刚好给了他,多好呀。
找准发布时间
公众号阅读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段:上午7~9点,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晚上6~8点,还有晚上10点以后。我的体会是,一天中两个最热门的分享时段:上午10~12点,晚上8~1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