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生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和组织的健全不仅依赖完整的血液循环运送氧气,同样依赖正常体液的内环境稳定。 水肿、充血、出血以及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发生都可能是由于血液循环或体液平衡障碍所引起。更多干货内容赶快收藏起来慢慢看吧!
编辑于2020-03-26 21:36:40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与淤血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概述
维持正常血液循环的条件
心、血管结构完整、功能正常
血容量恒定
血液为液态
完善的凝血——抗凝血系统
正常的神经——体液调节
血液循环障碍的类型
全身性的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性的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
血液改变
血液量
增多--充血,减少--缺血
血液质
血栓形成,栓塞,梗死
血管壁改变
破裂
破裂性出血
通透性增高
漏出性出血、水肿、积液
充血
概念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含血量增多
类型
动脉性充血:充血(主动性充血)
定义: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引起的充血
机制:神经体液因素--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量增多
类型
生理性
炎性充血
病理性
炎性充血、减压后充血、侧枝性充血、理化因素
病理变化
肉眼观:大、红、热
镜下观:局部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量增多。
后果:多为暂时性,原因去除,即可恢复。有利有弊
大多数情况对人体是有利的
有时对机体是不利的。脑充血---头痛、头晕 少数情况下---血管破裂---脑溢血
静脉性充血:瘀血
淤血
淤血的概念
定义:由于器官或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增多。
淤血的原因:静脉受压、静脉腔内阻塞、心力衰竭
左心衰---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肺淤血
右心衰---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全身大部分组织和器官淤血。
淤血的病理变化
肉眼观:大、紫、凉
镜下观:细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增多
淤血的后果
及时解除病因:可以恢复
长时间淤血:
淤血性水肿
淤血性出血
组织损伤
淤血性硬化
慢性肺淤血
概念:肺部局部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出现血液的淤积
原因
常见:左心衰竭---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淤血
病理变化
肉眼观:切面有泡沫状红色液体流出
镜下观:肺泡内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血红蛋白转化为含铁血黄素,呈棕褐色颗粒状,普鲁士蓝染色为深蓝色颗粒。
后果:气促、发绀,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的痰液。长期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变。
慢性肝淤血
概念:肝内血管血液的淤积
原因:右心衰
病理变化
肉眼观:槟榔肝(红黄相间的花纹)淤血性肝硬化
镜下观:淤血区(红色)脂肪变性(黄色)淤血性肝硬化
后果:进展较慢。疼痛、肿大、腹水、肝功能异常
出血
出血的概念: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腔内溢出到体表、体腔或组织内。
出血的类型
按有否疾病
生理性出血
病理性出血
按出血机制
破裂性出血
概念: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
原因:
血管机械性损伤
血管壁或心脏病变
血管壁受周围病变侵蚀
静脉破裂
毛细血管破裂
漏出性出血
概念: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出血
原因:
血管的损伤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
凝血因子缺乏
漏出性出血
按出血部位:
内出血:血液没有到体表外
血液积聚于体腔内:积血
血液积聚于组织内:血肿
浆、粘膜的出血:淤点、紫瘢
直径超过2cm的皮下出血:瘀斑
外出血
咳血---呼吸道出血
呕血---上消化道出血
尿血---泌尿道出血
便血---下消化道出血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
少量出血---可自行止血
局部出血---可吸收或机化,纤维化
重要器官引起严重后果
脑出血---内囊出血、脑疝
眼底出血---失明
心包填塞---急性心功能不全
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漏出性出血
概念
原因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血栓形成的概念
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的条件及机制
心、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静脉比动脉多见,下肢比上肢常见)
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栓形成的过程
血小板堆
血小板小梁
血液凝固
血栓的类型
白色血栓
位置: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内和动脉内。静脉性血栓头部。
肉眼观:呈灰白色小结节或赘生物状,表面粗糙、质实,与血管壁紧密黏着不易脱落。
镜下观: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
混合血栓
部位:发生于心腔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部位或动脉瘤内。静脉性血栓体部。
肉眼观:呈灰白色或红褐色层状交替结构。呈粗糙、干燥、圆柱状,与血管壁黏连
镜下观:由血小板、白细胞、纤维蛋白、红细胞构成
红色血栓
部位:静脉性血栓的尾部
肉眼观:呈暗红色,与血管壁无黏连。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血栓内的水分被吸收而变得干燥、无弹性、质脆易碎,可脱落形成栓塞。
镜下观:纤维蛋白网眼内充满血细胞。
透明血栓(微血栓)
部位:微循环的小血管内,又称微血栓。
镜下观: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又称纤维素性血栓。
血栓的结局和影响
血栓的结局
溶解、吸收或脱落
小:溶解、吸收
大:部分溶解,血栓栓塞
机化、再通
钙化
血栓的影响
有利:止血
有害:阻塞血管,栓子栓塞,瓣膜病,出血
栓塞
栓子运行途径
栓子的概念:栓塞时堵塞血管的异常物质
栓子运行的途径
主动脉系统及左心栓子
来自左心及体循环动脉系统。常见于脑、脾、肾及四肢等。
体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
来自体循环和右心。常见于肺。
门静脉栓子
来自肠系膜等门静脉系统。常见于肝内门静脉分支。
交叉性栓塞
又称反常性栓塞,见于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的患者。栓子来自右心或静脉系统进入左心,引起体循环系统栓塞。
逆行性栓塞
极罕见,来自下腔静脉的栓子逆流至股、肝或肾静脉分支,并引起栓塞。
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栓塞的概念: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类型
血栓栓塞
由血栓或血栓一部分脱落引起的栓塞,最常见的类型。
肺动脉栓塞、体循环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及肺功能状态
栓子较小,且肺功能状态良好,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
栓子虽小,但在栓塞前,肺已有严重的淤血,则可引起肺组织的出血性梗死。
栓子较大,栓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或众多小栓子广泛阻塞多数肺动脉分支时,可引起病人猝死。
体循环栓塞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
栓塞的部位
局部的侧枝循环情况
组织对缺血的的耐受性
气体栓塞
概念:大量气体迅速进入血流或原溶于血液中的气体迅速游离出来,形成气泡并阻塞心血管,称为气体栓塞。
空气栓塞、氮气栓塞(减压病---潜水员病)
空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进入的速度和气体量
少量气体入血,可溶解入血液内,不会发生气体栓塞。
若大量气体(>100ml)迅速进入静脉会造成严重的循环障碍,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和猝死。
氮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氮气析出时气体所在的部位
组织内,常引起局部症状
皮下,引起皮下气肿
血管内,组织缺血和梗死
羊水栓塞
概念: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栓塞,产科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羊水栓塞对机体的影响:发病急骤,产妇在分娩中或分娩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休克、昏迷而死亡,死亡率高达80%以上
脂肪栓塞
概念:由于循环血液中出现脂滴并阻塞血管所致
脂肪栓塞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脂滴的大小和栓塞的部位
直径>20μm的脂滴栓子引起肺动脉分支、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的栓塞
直径小于20μm的脂滴栓子可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至左心达体循环的分支,可引起全身多器官的栓塞。
肺动脉栓塞症
概念:肺动脉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病因
年龄因素
活动减少
静脉曲张和血栓性静脉炎
心肺疾病
创伤
肿瘤
妊娠和避孕药
其他原因
羊水栓塞
概念: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的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
发生条件:
羊膜腔内压力增高(子宫收缩过强或强直性子宫收缩)
胎膜破裂(其中⅔为胎膜早破,⅓为胎膜自破)
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
诱因:
经产妇居多
多有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史
常见于宫缩过强或缩宫素(催产素)应用不当
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子宫破裂或手术产易发生羊水栓塞
减压病(潜水员病)
概念:是由于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原因和机制
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特殊的高空飞行等,如未遵守减压规定,可出现氮气泡压迫或血管栓塞症状,致减压病。
在减压病的发病机理中,气泡形成是原发因素
梗死
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梗死的概念:由于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的缺氧性坏死
梗死的原因
血栓形成
动脉栓塞
动脉痉挛
血管受压闭塞
梗死的条件
侧枝循环情况
局部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梗死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与栓子的大小、数量及肺功能状态
栓子较小,且肺功能状态良好,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
栓子虽小,但在栓塞前,肺已有严重的淤血,则可引起肺组织的出血性梗死
栓子较大,栓塞于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或众多小栓子广泛阻塞多数肺动脉分支时,可引起病人猝死。
知识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