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3.3.12劳动关系实务操作3.0
劳动关系实务操作3.0的思维导图,内容有规章制度制定与生效(员工手册、公示或告知的方法及形式、劳动争议处理)、处理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劳动诉讼)。
编辑于2023-08-22 09:31:10 湖南劳动关系实务操作3.0
规章制度制定与生效
员工手册
包括:前言、企业简介、总则、员工行为规范、人事管理制度(录用制度、考勤休假制度、薪酬制度、培训考核制度、离职管理制度等)、保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其他制度(差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借款报销制度等)、奖惩制度、员工申诉和争议处理制度等、附则
具备法律约束性的条件
1、内容合法 2、经过民主程序制定(职工代表大会/座谈会/征求职工书面意见等,过程和结果都需保留存档) 3、经过员工公示
公示或告知的方法及形式
阅读签字法、发放签收法、培训法(签到记录)、考试法、大会告示、 公告栏张贴法、电子邮件通知法、局域网公布法、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
劳动争议处理
范围
1、因确认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产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产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一方劳动者人数在10人及以上的确立为集体争议
解决方法
1、协商调解
协商解决争议前的准备
1、查明争议的事实(原因、规模、性质等) 2、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3、选择协商人员 4、确立协商目标(预测协商后果)
协商解决注意问题
1、企业方协商人员选择要求:与该争议无利益关系;具备一定知识经验;在员工中具有一定威望。
2、协商的三个层次: 协商不成也不能放弃的目标; 预期达成的目标,迫不得已情况下可以放弃; 期望达成的目标,在必要时可以放弃
3、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5天之内未做出口头或书面回应,视为不愿协商;约定期限内未达成协议,视为协商不成。
4、达成和解协议并不意味着成功,只有当和解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申请强制执行)得到有效履行后,才能代表协商成功
2、调解解决
企业内部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人员组成:职工代表、企业代表(不超过委员会总人数1/3)、企业工会代表。 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职工代表协商担任。办事机构设在工会。
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当自知道其权力受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对方不愿调解要做好记录,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调解委员会在4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处理调解在30日内结束超出视为调解不成,当事人可申请仲裁。
调解步骤
1、调解申请,接到申请书正式受理 2、案件受理,审查申请人资格 3、进行调查,争议事实和意见、涉及人员部门及态度、相关法规等 4、实施调解,召开会议。达成协议,依法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不成,做好刻录,制作调解意见处理书 5、调解协议的执行
3、仲裁解决
一般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在终止之日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特别时效:因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一般时效限制。
当事人也可在仲裁员主持下进行调解。 诉讼过程中,一方申请协商、调解等,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为避免失效风险,应当注意保留双方协商证据,向对方发送协商的EMS快递,面单内容栏注明: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事宜。保留好快递单据
4、诉讼解决
诉讼阶段无论一审二审,双方可以在法官主持下进行调解
预防措施
1、设计防范预警体系、处理流程和机制。明确内部责任分担,争取管理层和员工参与支持。 2、收集研究案例,保持对社会和行业中的争议现象研究,做好准备。 3、积累相关资料,收集保存相关证据。 4、查找管理漏洞,制定完善措施,增强危机意识。
处理劳动争议
劳动仲裁
程序
1、当事人亲自/书面委托代理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材料:申请书、双方身份证明(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劳动关系证明、送达地址确认书
2、案件受理,进行立案审查
1、申请人是否时本案的申请人 2、所申请的内容是否属于劳动争议的受理范围 3、是否属于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
收到申请5日内,符合条件通知受理人,并向被申请人送达副本;被申请人10日内(答辩期)需提交答辩书,委员会5日内送达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也不影响仲裁进行。 不符合条件书面通知不予受理+理由。 不予受理或逾期,申请人可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3、仲裁准备
组建仲裁庭
受理申请5日内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一般由3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若较为简单的案件可由1名仲裁员单独担任
开庭5日前发出开庭通知书,将开庭时间、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在开庭3日前申请延期,是否延期由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决定回避事宜
审查仲裁员,要求与本案有利害/亲属关系的仲裁员进行回避
仲裁员主动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
4、庭审阶段
程序
仲裁庭准备阶段
书记员宣布开始,核查情况,宣布纪律
仲裁庭审阶段
举证
证据真实、与本案争议焦点相关、来源合法 说明证据名称、要证明问题及证明目的
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由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
注意问题:举证期限、举证不能、拒不举证、证人到庭
质证
庭审辩论阶段
调解裁决阶段
案件小结,明确责任,形成调解书双方签字
涉及文书
庭审笔录、仲裁调解书、仲裁裁决书、送达回执、结案报告
当事人权利义务
1、撤回申请 2、提交答辩书及相关材料 3、提出管辖权异议 4、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 5、提出反申请 6、委托代理人参加活动 7、追加第三人 8、按时出庭,遵守纪律 9、申请回避 10、阅读庭审笔录并签字 11、可以向法院起诉及申请强制执行(收到裁定书15日内)
劳动诉讼
仲裁前置、两审终审制度,不经仲裁不能进入诉讼程序
范围
诉讼当事人
只能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不能以劳动仲裁机构(逾期/不受理)为被告
诉讼时效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在15日内提起起诉,超过时限,裁决书产生法律效力,无权再起诉。
管辖权
劳动争议产生地/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