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影像学——循环系统
影像学循环系统整理,医学,医考,医学生自用
编辑于2020-03-27 13:27:38影像学——循环系统
检查方法
X线
透视
摄影
造影检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金标准
CT
MRI
禁忌症: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心功能不全,幽闭恐惧症
正常表现
正常X线表现
后前位投影
2/3位于胸骨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
心尖指向左下方
包括
右心缘:上腔静脉和右心房
左心缘:主动脉结,肺动脉段,左心室
左侧位
心前缘
下段:右心室
上段: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主干
心后缘
上段:左心房
下段:左心室
心前间隙
心后间隙
正常心脏大小
心胸比率
心影最大横径÷胸廓最大横径≤0.5
心脏的形态
横位心
斜位心
垂位心
正常CT表现
主动脉弓层面可见完整主动脉弓
肺动脉层面可见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干
主动脉根部层面可见左心房,主动脉根部,肺动脉主干
四腔室心层面可完整显示四个心腔
冠状动脉CTA可显示心脏和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基本病变表现
心脏位置异常
心脏移位:由于胸肺疾患或者畸形使心脏偏离正常位置
心脏异位:心脏位置先天异常
大小形态异常
心胸比率
0.5为正常上限
0.50~0.55轻度增大
0.55~0.60中度增大
>0.60为重度增大
二尖瓣型
梨形,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出,心尖上翘
提示右心负荷,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心病,房间隔缺损
主动脉型
主动脉结增大,心腰凹陷,心尖下移
提示左心负荷,见于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性心脏病
普大型
均匀增大,肺动脉段平直
提示左右心负荷均增加,见于心包积液
胸部大血管异常
注意走形,起源位置,钙化等
肺循环异常
肺充血
肺动脉血流异常增多,常见于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甲亢,贫血
X线表现
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增大,可见肺门舞蹈
肺动脉及各级分支扩张增粗,肺动脉瓣相对关闭不全,心室收缩时,肺动脉及肺门血管明显扩张,搏动增强,称为肺门舞蹈。
成人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5mm
肺纹理成比例增粗、增多,边缘清楚
肺野透亮度正常
肺血减少
肺动脉血流量异常减少,常见于右心排血受阻或兼有右向左分流畸形;肺动脉分支狭窄、阻塞、发育不良
X线表现
肺门缩小、右下肺动脉干变细
肺纹理变细、稀疏
肺野透亮度增加
严重肺血减少可有侧支循环
肺循环高压
肺动脉高压
收缩压>30mmHg,平均压>20mmHg,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畸形,右心排血量增加的疾病,肺动脉阻力升高:肺心病,肺纤维化,肺栓塞
X线表现
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级肺内分支成比例扩张
肺门截断征(阻塞性)
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区动脉大分支扩张而外周分支变细,与肺动脉大分支形成一突然分界,称为肺门截断征
右心室大
肺静脉高压
肺静脉压>10mmHg,>25mmHg是致肺水肿,常见于左心阻力增加及肺静脉狭窄或阻塞
肺淤血
肺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血液在肺内淤积
X线
肺门大,模糊
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
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正常或变窄,肺血重新分布
肺野透亮度下降
间质性肺水肿
K氏线间隔
A线:自肺野外围斜行引向肺门的线影,一般长约5cm~6cm,甚至可达10cm,宽约0.5mm ~1mm,较致密,不分支亦不与支气管和血管走行一致,多见于上肺野,为增厚的小叶间隔互相连接在同一面上的切线投影。多见于急性左心衰。
B线:较多见,外端抵胸膜缘的水平横线,长约2cm~3cm,宽约1mm~3mm,密度低于A线,多见于肋融角区,横向走形与侧胸壁垂直,为水肿液储积而增厚的小叶间隔与X线呈切线时的投影。多见于二狭和慢性左心衰。
C线:系互相交织成网格状的线状阴影,多见于中下肺野,为肺泡间隔水肿增厚后肺泡剖面的投影。见于肺静脉压明显增高,但少见。其形成的病理基础一般认为系小叶间隔增厚所致,故目前统称为间隔线。
肺泡性肺水肿
双肺门中心的蝶翼状阴影
阴影来去迅速,治疗后很快吸收
心脏病变
法洛四联症
紫绀型先心病中最常见的复杂畸形
包括
1. 肺动脉狭窄:漏斗部
2. 室间隔缺损:膜部
3. 主动脉骑跨:右前
4. 右心室肥厚:继发性
X线
右心室增大,心尖圆钝上翘,心腰凹陷,“靴”型心
肺血减少,肺门血管细小
主动脉升部、弓部不同程度增宽、凸出
右心造影
右心室、肺动脉充盈是左室和主动脉提前显影
主动脉骑跨在室间隔上,升主动脉扩张
肺动脉狭窄:呈管状或鱼口状
右室肥厚,肌小梁发达
影像诊断方法的选择
平片:明确肺血减少程度,心影的变化
超声:最常用
造影:可确定病理解剖变化,存在的合并畸形,肺血管发育情况
CT,MRI:较昂贵,复杂者选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X线
心影以左心室增大为主
左心衰竭:可见肺淤血、肺水肿,左房增大
心梗后综合征: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肺炎
心梗后并发症
室壁瘤:局限性膨出,反向搏动
室间隔穿孔
乳头肌断裂,二尖瓣病变
CT
平扫:冠脉钙化,沿房室沟和室间沟走形的高密度斑条状影
CTA:中度以上狭窄、闭塞、斑块
心血管造影
冠脉造影:狭窄、闭塞、硬化斑块及侧支循环,金标准
左心室造影:计算射血分数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心电图+实验室检查
影像诊断
DSA:金标准
MSCT:首选
鉴别诊断:与心绞痛、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注意区分
心包病变
心包积液:心包腔内液体>50ML
X线
积液量少是X线表现不明显
中量以上时
心影向两侧增大,呈烧瓶状或球形
心缘正常弧度消失
上腔静脉增宽
心膈角变钝
心包增厚、钙化见于缩窄性心包炎
X线
一侧或两侧心缘变直、各弓界限不清
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
上腔静脉增宽和肺淤血
CT、MRI可见心包增厚>4mm
大血管病变
主动脉瘤
分类
形态:梭形、囊形、混合型
病理:真性、假性
X线:纵膈增宽、梭形或囊状肿块,主动脉壁钙化,邻近食管、气管、胸椎受压。
DSA:部位、形态、范围,瘤壁及血栓显示差,有创,是金标准
CT、MRI部位、形态、范围,瘤壁及血栓显示好
鉴别诊断
囊状动脉瘤:瘤口大,最大径位于主动脉壁
假性动脉瘤:口小,囊大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经裂口灌入中层,使主动脉壁中膜分离形成血肿或假腔。 显示双腔主动脉,及扩张的假腔和受压变形的真腔
病理
多起于升主动脉,主动脉瓣上2cm~3cm处
累及主动脉主要分支,引起缺血或梗塞改变
可累及主动脉瓣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可破入心包、胸腔、纵膈和腹膜后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的剧烈胸、背撕裂样疼痛
心率增快、恶心呕吐、晕厥、肢体血压与脉搏不对称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闻及心底部杂音
破入心包可导致心包填塞
严重者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脑血管意外
X线表现
两上纵隔或主动脉弓降部增宽、扩张
搏动减弱或消失
主动脉壁钙化内移
心包或胸腔积液
血管造影
内膜坡口
内膜片和主动脉双腔
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受累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假腔对比剂外溢
CT
平扫
钙化内膜内移
血液外渗、纵膈血肿、心包和胸腔积液
增强
可见主动脉双腔和内膜片
真腔较窄,显影密度高,假腔较大,显影略淡
可显示内膜破口和远端破口,及主要分支血流受累情况 包括冠状动脉,头臂动脉,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开口等
肺动脉栓塞
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病因:首选病因是深静脉栓塞,诱因为卧床少动、充血性心衰,静脉曲张
临床表现
主要体征: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常见体征:紫绀、呼吸急促、心率增加
实验室检查:低血氧症和低碳酸血症
X线
区域性肺纹理稀疏、纤细、肺透亮度增加
并发肺梗死,肺内三角或楔形阴影
X线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
CTA
直接征象: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偏心性,轨道征,附壁性环形和管腔闭塞
简洁征象:主肺动脉增宽、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梗死和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