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政治学导论
【题 目】政治学导论 【体系位置】政治学/行政学 » 政治学教程 » 政治学导论 【内 容】①政治和政治学;②政治学的历史演变;③马克思主义政治学;④政治学的基本内容;⑤当代政治理论的最新发展;⑥中国政治学的发展 【参考教材】《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列教材·政治学教程》是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列教材之一,由我国著名政治学家俞可平教授主编,参编作者都是政治学科的知名学者或博士生导师。全书力图突出科学性、学术性和前沿性,尽量向学生展示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系统知识;力图反映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和最新成果,尽量向学生展示政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新生的学科的历史与现状;力图将学术性与现实性尽可能地结合起来,尽量向学生提供观察和分析现实政治生活的知识工具。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编辑于2023-08-24 15:46:40 湖北省【内 容】①阶级与国家;②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③国家机构;④政治民主;⑤政党与政党制度;⑥政治参与;⑦政治文化;⑧政治发展;⑨民族与宗教;⑩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内 容】①认识新媒体;②新媒体的技术动力与技术变迁;③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的演变;④新媒体用户;⑤新媒体中的数字信息形式及其加工;⑥新媒体信息的组织;⑦新媒体信息的可视化传播;⑧新媒体中的主要社会化媒体形式;⑨社会化媒体的应用策略;⑩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参考教材】新媒体导论 彭兰 高等教育出版社_彭兰 著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2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并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次全会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份思维导图就像是一把解锁未来发展方向的钥匙🔑,带你一探究竟!
【体系位置】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学概论 » 10.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内 容】①国际政治;②时代主题与世界格局;③中国的对外政策;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内 容】①阶级与国家;②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③国家机构;④政治民主;⑤政党与政党制度;⑥政治参与;⑦政治文化;⑧政治发展;⑨民族与宗教;⑩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内 容】①认识新媒体;②新媒体的技术动力与技术变迁;③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的演变;④新媒体用户;⑤新媒体中的数字信息形式及其加工;⑥新媒体信息的组织;⑦新媒体信息的可视化传播;⑧新媒体中的主要社会化媒体形式;⑨社会化媒体的应用策略;⑩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参考教材】新媒体导论 彭兰 高等教育出版社_彭兰 著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2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并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次全会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份思维导图就像是一把解锁未来发展方向的钥匙🔑,带你一探究竟!
【体系位置】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学概论 » 10.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内 容】①国际政治;②时代主题与世界格局;③中国的对外政策;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政治学导论
政治和政治学
一、什么是政治
中国传统的界定:政治就是国家的治理和政府的活动。
西方的传统界定:政治主要指公共管理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从根本上说,政治关系是由基于经济关系之上的阶级关系决定的。
概括地说,政治就是关于重要公共利益的决策和分配活动。与其他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相比,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政治具有公共性;
政治具有全局性;
政治具有权威性。
二、什么是政治学和政治科学
政治学(politics)泛指关于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发展规律的一般知识,它是人类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学问之一。人类自从有了国家,有了政治生活,也就有了相应的政治理论或政治思想。历史上它一直与法学、哲学、伦理学、文学等交织在一起,并且一直受到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思想家几乎都涉及政治学理论问题,绝大多数思想家本身就是杰出的政治学家或政治思想家。
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系指近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它着重于借助科学的方法,以经验事实材料为基础探究政治发展规律,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独特的概念体系。
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一、政治学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早在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便撰写了《政治学》一书,开启了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传统。《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就是对当时希腊城邦的各种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发现最理想的国家制度。亚里士多德说,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的是群体的善,或者说是公共的善和公共利益。群体的善和群体的利益是最高的善和最高的利益,所以政治学是最重要的科学,是“主要的科学” 。
亚里士多德开启的政治学研究在社会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经久不衰曾经产生过众多的名著。
二、西方政治学的发展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学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政治学的始创阶段,它为整个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阶段最著名的政治学著作有《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论共和国》(西塞罗,古罗马)和《上帝之城》(奥古斯汀,古罗马)。
中世纪的政治学
中世纪的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其显著特征是神学性,因而又称之为“神学政治理论”,它的集大成者是阿奎那。
在《神学大全》中,阿奎那把封建的等级秩序和君主政治加以神化,把它当作神圣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与他的基督教神学思想一致,他把国家的统一与和平看作是最高的“善”,把维护和保障国家统一与社会福利的政治行为当作“正义”,把心甘情愿服从既定的等级秩序和法律制度的行为看作“德行”。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标志着西方政治学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这个时期政治学的根本特征是它的世俗性,西方政治学在这个阶段基本上走完了从天国到尘世的历程。
这个时期的代表著作有《君主论》(马基雅维利)、《国家六论》(布丹)和《乌托邦》(莫尔)。
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学
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的极盛时期。多数西方不朽的政治学名著涌现于这一时期,其中有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斯宾诺沙的《神学政治论》、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哈林顿的《大洋国》、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伯克的《法国革命论》、杰佛逊等人的《独立宣言》、潘恩的《人权论》、汉密尔顿等人的《联邦党人文集》、托克维尔的《论美国民主》、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边沁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密尔的《代议制政府》、葛德文的《政治正义论》、巴枯宁的《国家制度与无政府状态》、尼采的《查拉图斯如是说》等。
在这一时期,绝大多数政治学家高举“主权在民”或“民主”的旗帜,把“自由”、“平等”、“人权”当作天赋的“自然权利”,把尊重和保护这些自然权利看作是统治者和政府的“理性”或“自然法”,是否具有这种“理性”或“自然法”成了判断政治家和政府善恶的基本标准。在绝大多数政治学家看来,只有推行三权分立和代议民主的共和政治,才能真正实现主权在民的根本宗旨。因此,民主共和国几乎是当时政治学家的共同理想,而自由、平等、福利、正义则是他们追求的最高政治价值。
三、当代西方政治学的命运
西方政治学的“行为主义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西方政治学界发起了一场“行为主义革命”。政治行为主义的实质,是试图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实证方法研究现实政治问题,使政治研究科学化、定量化。行为主义政治学家注重经验性的证实,反对规范性的推演;主张研究事实,反对谈论价值;倡导研究者的“中立性”,反对价值偏向。
传统政治哲学的复兴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政治学界出现了一场旨在复兴传统政治哲学的所谓“后行为主义运动”。包括政治行为主义者在内的许多西方政治学家认识到,政治学研究要真正做到“价值中立”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对事实的观察、对经验的分析、对数据材料的整理加工都难免受到研究者价值观的影响。退一步说,纵使有一种“价值中立”的政治学研究,这种研究肯定对社会的意义也不会太大。基于这种认识,20世纪70年代后,政治哲学又开始在西方政治学中得以复兴,从而形成了传统政治学与现代政治学并存的局面。
当今西方影响较大的政治学流派
在当今西方世界,影响较大的政治学流派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精英主义、多元主义、社群主义等,罗尔斯的《正义论》、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麦金太尔的《追寻美德》、泰勒的《自我的源泉》、沃尔泽的《正义的领域》、哈贝马斯的《合法性危机》、萨托利的《民主新论》、布坎南的《自由、市场与国家》等著作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上述各流派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的产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社会政治生活,实现了政治学说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它把政治与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政治是经济的产物,最终是为经济服务的 ;其次是它的阶级性;第三是它的历史性。
政治学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国家、政府、公民、政党、民间组织等政治主体及其政治行为和政治规范,它所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社群、政治共同体、政治组织、政党政治、民族国家、政府机构、政府管理、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认同、政治活动、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利益、政治制度、政治机制、政治权力、政治权威、政治过程、政治程序、政治社会化、政治决策、政治正义、公民权利、政治参与、国际关系等。
政治学有众多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其中主要有:政治哲学、政治学方法论、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比较政治、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政治地理学、政治人类学、政治传播学,等等。
二、政治学的核心问题
政治学始终关注三大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就是政治发展的三大根本目标。
效率;
和平;
民主。
三、政治学的公理体系
政治学有自己的公理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三条:
人类有着共同的基本政治价值;
要实现这些基本政治价值必须有一套合适的政治制度;
民主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政治制度。
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迄今为止,政治学家发明了许多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的理论框架,如阶级分析、经济分析、制度分析、政治系统分析、政治决策分析、政治沟通分析、政治文化分析等。目前,在分析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治发展方面,国内外政治学者比较喜欢使用的政治分析途径主要有经济分析、制度分析、文化分析和国家-公民社会分析等。这些分析方法各有特点,对帮助人们全面和深入地认识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深刻理解现实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但这些分析途径也有其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完善,更需要发明新的分析途径,以克服已有分析框架的不足。
当代政治理论的最新发展
一、当代政治理论的主要流派
新自由主义
当代的新自由主义继承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但它把强调的重点放在保证个人实现自由权利的社会公正上。新自由主义尤其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对实现个人权利的极端重要性,主张国家的中立性,反对国家对社会和个人事务过多的干预,积极倡导公民社会的作用,竭力维护社会的多元主义价值。它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新个人主义” 、“新多元主义”。
新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极其重视现存的传统、秩序、等级和自由的价值,认为这四大政治价值高于其他任何价值,维护这些价值是国家的根本任务。当代的新保守主义在秉承保守主义经典价值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宪政秩序的重要性,倡导一种“宪政的民主”。新保守主义一方面强调国家对于维护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主张加强国家的权威;另一方面,它又竭力反对国家通过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的方式推行福利国家政策,认为福利国家对个人自由具有灾难性的后果。
新马克思主义
所谓新马克思主义,就是国外学者(主要是西方学者)试图按照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现实所作出的新的理论解释模式。
精英主义
绝大多数民众始终都受少数精英人物的统治,这就是著名的精英主义理论 的“寡头统治铁律”。精英主义既反对自由主义的代议民主理论,也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当这些社会精英通过所谓的民主程序成为控制国家权力的政治精英后,他们就成为决定国家和人民命运的主宰。这种当代的精英主义理论,又被称为“民主的精英主义”。
社群主义
社群主义是在同新自由主义的辩论当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思潮。如果说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新个人主义,那么社群主义的哲学基础则是新集体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最初起源于欧洲,它一直是欧洲左翼政党的指导性理论。
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就是,将资本主义的优点与社会主义的优点结合起来,同时克服两者的缺点,寻找一条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它既反对传统的右翼保守主义政治, 又反对传统的左翼激进主义政治, 同时又分别从传统的左右两翼中吸取了营养, 继承了传统左派和新右派的某些价值。
二、当代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从世界范围看,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人类逐渐进入到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近些年来,政治学家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关注的前沿问题主要有:政治公理、全球化与政治、民族国家与国家主权、民主与人权、公民社会、治理与善治、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公益政治与权利政治、政府创新或政治改革、第三条道路或“新中派”、全球治理和政治评价等。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
一、近代政治科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政治学,在我国产生于清末民初,它肇始于译介西方近代政治学著作。
卢梭的《民约论》、穆勒的《群已权界论》等一大批西方政治学名著在清末被译传到中国。
1899年, 京师大学堂正式设立了仕学馆, 它事实上是现在大学里政治学系或行政管理系的前身。
1903年,京师大学堂首次开设了“政治科”,这是中国大学设立的第一门政治学课程。
民国初年是我国政治学的活跃时期,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中国政治学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
抗日战争爆发后直到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由于时局的影响,政治学在我国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始照搬苏联的模式,用马列主义理论代替政治学,政治学被当作是“伪科学”,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在我国日渐式微。1952年,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大学中的政治学系被正式取消。从20世纪50年代初直到70年代末这一漫长的时期中,虽在少数大学里短暂有过“政治学系”或“国际政治系”的设置,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科学在我国不复存在,它在我国学术领域中消失了近30年。
二、政治学在改革开放后的复兴
1978年,湖北省率先成立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地方政治学会,1979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建立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政治学研究所。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正式成立,它标志着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再度在中国得到官方和社会的认可。1985年中国政治学会首次作为国际政治学会的正式会员参加第13届世界大会,这标志着中国的政治科学开始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
我国从1981年起开始招收政治学专业的本科生,1983年起招收硕士生,1985年起招收博士生,至今已经形成由一个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组成的完整的政治学人才培养体系。
从研究成果看,20年来,我国政治学者完成了许多重大的政治学研究课题,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其中不乏对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的成果。
从实际应用看,许多政治学研究成果被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采纳,众多的政治学专门人才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机关和其他部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方向
首先,必须处理好现实性与学术性的关系,使政治学研究既能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又能为繁荣我国的社会科学作出贡献。
其次,必须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使政治学扎根于我国特殊的土壤中,同时不背离人类社会共同的政治学普遍原理。
最后,必须处理好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使政治学具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又共享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