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剂学-固体制剂
四川大学张志荣主编药剂学(第二版)知识框架与重点标识
编辑于2020-04-10 17:29:35固体制剂
散剂 powders
定义: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制备、工艺与影响因素
粉碎、过筛:一般散剂应通过六号筛,儿科用散剂应通过七号筛
混合
等量递增原则
注意事项
组分比例:剧毒药物会药理作用强的药物应制成倍散
堆密度:堆密度小的药物先置于研钵内
混合器械的吸附性:量小的药物先置于研钵内
混合粉末的带电性:通常可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或润滑剂
含液体或易吸湿成分:可加入适量吸收剂
低共熔:根据共熔后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及处方中所含其他固体成分的数量而采取相应措施
分剂量:重量法,容量法
包装与贮存
质量控制:粒度,外观均匀度,水分,干燥失重,装量差异,无菌,微生物限度
颗粒剂 granules
定义: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制备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分剂量,包装
质量控制:粒度,干燥失重与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
胶囊剂 capsules
概述
定义:药物装于空心胶囊或有弹性的软质空胶囊中制成的制剂
分类:软胶囊,硬胶囊
特点:掩盖药物的臭味,提高稳定性,药物在体内快速起效,形态可调适性,缓释、控释、肠溶作用
不适合制备胶囊剂的药物
内容物为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
易风干或易潮解的药物
易容性的刺激性药物
空心胶囊与胶皮
空心胶囊胶液的组成
明胶
附加剂
增塑剂:羧甲纤维素钠,山梨醇,甘油
遮光剂:二氧化钛
防腐剂,矫味剂
胶皮的处方组成:明胶以及适量的增塑剂,防腐剂,遮光剂,色素
内容物的性质与质量
硬胶囊
内容物:固态如粉末、结晶或制备成颗粒、小丸、小片或半固态
辅料:润滑剂,稀释剂,助流剂
胶丸
内容物:各种油类或对明胶无溶解作用的液态药物、溶液或混悬液
要求:避免使用pH小于2.5或大于7.5的液体,混悬液所含固体药物的粒度应控制在80目以下
制备、工艺与影响因素
硬胶囊
制备流程:填充,套合,封口,包装
规格:000,00,0,1,2,3,4,5共八种,0~5号为常用
软胶囊:滴制法,压制法
质量控制:外观,装量差异,崩解时限,溶出度或释放度
片剂 tablets
概述
定义:药物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性片状的固体制剂
优点:能适应用药的多种要求,质量稳定,运输贮存方便,便于识别,生产机械化,
缺点:婴幼儿、昏迷病人服用困难,处方工艺设计不妥容易出现溶出和吸收等方面的问题
分类
口服片剂
普通片 conventional tablets
包衣片 coated tablets:糖衣片(sugar coated tablets),薄膜衣片(film coated tablets),肠溶衣片(enteric coated tablets)
多层片 multiplayer tablets
咀嚼片 chewable tablets:不需加入崩解剂
可溶片 soluble tablets
泡腾片 effervescent tablets
分散片 dispersible tablets:药物应是难溶性的
口腔用片剂
含片 buccal tablets:药物应是易溶性的
舌下片 sublingual tablets
其他应用途径的片剂:阴道用片,植入片
常用辅料 excipients
稀释剂 diluents和吸收剂
用量较大
淀粉:可压性差,不宜单独使用
预胶化淀粉:具有流动性及可压性,可作粉末直接压片的黏合剂
糊精
蔗糖:可改善口感
乳糖:可供粉末直接压片
甘露醇:适用于咀嚼片的稀释剂,溶化有清凉感
微晶纤维素MCC:适用于湿法制粒和粉末直接压片,还真有润滑、助流、黏合、崩解作用
无机盐类:常做片剂的稀释剂和挥发油的吸收剂,如硫酸钙、轻质氧化镁
润湿剂和黏合剂
润湿剂 moistening agents:使物料润湿以产生足够强度的黏性,以利于制成颗粒的液体。润湿剂本身无黏性,如水,乙醇
黏合剂 adhesives
定义:使无黏性或黏性较小的物料聚集联合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黏性的固体粉末或黏稠液体
分类
羟丙甲纤维素及其他纤维素衍生物:HMPC,MC,EC
聚维酮K30(PVP K30)
淀粉浆:10%者最为常用
糖浆:常用含量为50%~70%
崩解剂 disintegrants
用量一般较小
定义:促进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的辅料
作用机制:毛细管作用,膨胀作用,产气作用,酶解作用
常用崩解剂
干淀粉
羧甲淀粉钠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
交联羧甲纤维素钠CC-Na
交联聚维酮PVPP
泡腾崩解剂:枸橼酸或酒石酸与碳酸氢钠或碳酸钠
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泊洛沙姆,十二烷基硫酸钠
润滑剂 lubricants
用量一般非常小
按作用分类:助流剂、抗黏着剂、润滑剂
按溶解度分类
水不溶性: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微粉硅胶
水溶性:聚乙二醇PEG(常用4000或6000),十二烷基硫酸钠
其他:着色剂(铝色淀 lake:将色素吸附于某些惰性吸附剂上制成的不溶性着色剂),芳香剂和甜味剂
制备工艺
湿法制粒压片
方法:挤压制粒,转动制粒,高速搅拌制粒,流化床制粒和喷雾制粒等
过筛整粒:常用筛网一般为12~20目
注意事项
挥发油可加在润滑剂与颗粒混合后筛出的部分细粒中,或加入直接从干颗粒中筛出的部分细粉中再与全部干颗粒混匀。
先加入崩解剂,再加入润滑剂
干法制粒压片:对水、热不稳定及有吸湿性或采用直接压片法流动性差的情况下 ,包括滚压法、重压法
粉末直接压片:对湿热不并且剂量小的药物
空白颗粒压片:湿热敏感不宜制粒且压缩成型性差的药物
可能出现的问题:松片,裂片,黏冲,崩解迟缓,片重差异过大 ,变色或斑驳,麻点,叠片
包衣
目的
改善片剂的外观
增强药物稳定性
掩盖药物臭味
控制药物释放部位
将有化学配伍禁忌的药物分别置放
包衣材料
糖衣(片重30~50%):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光亮层
薄膜衣
胃溶性
纤维素衍生物:HPMC,HPC,CMC-Na
聚乙烯醇PVA
聚乙烯酸树脂:Ⅳ号
聚乙烯乙醛二乙胺乙酯AEA
其他:聚乙二醇(PEG4000~6000)
肠溶性
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
聚丙烯酸树脂:Ⅱ和Ⅲ号
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
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
增塑剂:甘油和聚乙二醇(水溶性),蓖麻油和乙酰单甘油酸酯(水不溶性)
释放速度调节剂:又称致孔剂,有蔗糖、氯化钠、吐温、PEG等物质
固体物料、色料及避光剂:滑石粉、色淀、二氧化钛
溶剂:乙醇、丙酮、氯仿等,肠溶性材料用水为溶剂并用氨水调pH
水分散体
包衣方法:锅包衣,流化床包衣,压制包衣
易出现的问题
糖衣片:吸湿,龟裂,有色包衣片出现色斑
薄膜衣片:起泡,表面粗糙,衣层剥落
肠溶衣片:不能安全通过胃部,排片
质量控制与评价
外观、硬度与脆碎度
片重差异与含量均匀度
片重差异:<0.3g,±7.5%;≥0.3g,±5%
含量均匀度:每片标示量不大于25mg或主药含量不大于片重25%者应检查
注意
糖衣片的片芯应检查重量差异,包糖衣后不再检查。薄膜衣片在包薄膜衣后检查重量差异
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可不进行重量差异的检查
崩解时限与溶出度
崩解时限
咀嚼片不需检查崩解时间
一般压制片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糖衣片在1h内全部崩解,薄膜衣片在盐酸溶液中30min内全部崩解
肠溶衣片先在盐酸溶液中检查2h不得有裂缝、崩解现象,后在磷酸缓冲液中1h内应全部崩解
溶出度:活性药物从片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有篮法,浆法,小杯法
检查溶出度、释放度的片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
包装与贮存
新产品的试制
新产品研制一般程序
处方和工艺设计前工作: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生物药剂学特性,了解药物及辅料的理化性质
处方和工艺设计的原则
性质稳定易成型药物
物理或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
难溶性药物
小剂量药物
易裂片、松片的药物
特殊用途片剂处方设计
咀嚼片:甘露醇为主要辅料,可用PVP、明胶等溶液作黏合剂
泡腾片:常用碱金属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并与酒石酸或枸橼酸合用。粘合剂可用PVP
多层片
分散片:稀释剂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等,崩解剂选用CMS-Na,L-HPC等,可加入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提高药物的溶出度
滴丸剂和膜剂
滴丸剂
定义: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融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
基质:聚乙二醇(4000和6000)和泊洛沙姆(水溶性);硬酯酸,鲸蜡醇,单硬酯酸甘油酯(脂溶性)
冷凝液: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性);液状石蜡和二甲硅油(油性)
膜剂 films
定义: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制剂
成膜材料:阿拉伯胶,琼脂,聚乙烯醇P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制备:匀浆制膜法,法塑制膜法,复合制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