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基础护理之密闭式静脉输液
基础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护理学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应用技术和护理艺术,为人们生老病死这一生命现象的全过程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服务。本思维导图是对基础护理密闭式静脉输液知识的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密闭式静脉输液
定义
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目的
(一)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二)补充营养 供给能量 促进组织修复 (三)补充循环血量 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四)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组织水肿等患者。
告知
1.静脉输液的目的和治疗方法、所需时间, 所输药物的作用。 2.做好相关的准备和配合。 3.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疼 痛肿胀、心跳加快、胸闷气促、浑身发冷等) 及时呼叫护士处理。 4.不要随意调节输液滴速,注射部位肢体活 动时注意保护穿刺部位,尽量减小活动度。
准备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 修剪指甲 洗手 戴口罩
患者准备
明确输液目的 所输药物的治疗作用 输液所需时间
用物准备
输液器一套 止血带 安尔碘 棉签 胶布
环境准备
舒适 安静 干燥 整洁 安全
操作规程
核对备药
核对医嘱与输液治疗卡 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准备药液 填写粘贴输液贴 加药 插输液器
核对排气
核对 排气 滴管1/2至2/3
穿刺、固定
扎止血带距穿刺点上方6cm 消毒皮肤:安尔碘 核对再次排气 嘱握拳 静脉穿刺 针头与皮肤呈15°到30° 见回血。三松: 松拳、松止血带、送调节器 固定针头
调节滴速 记录
根据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再次核对,在输液巡视卡上记录所书药物及输液情况。
查对、告知、巡视
再次核对告知注意事项巡视输液过程。观察有无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情况及时更换药液。
停止输液
核对检查 拔针 整理物品 处理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对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 有计划的从远心端静脉开始穿刺。 3.选择粗、直、有弹性的血管避开静脉瓣和关节活动处。 4.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确定输液速度。 1)对于年老 体弱 婴幼儿 心肺功能不良者速度宜慢。 2)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高渗、含钾或升压药时速度也宜慢。 3)对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适当加快。 5.24小时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一次。 6.输液过程中应增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和患者反应并在输液卡上做上记录。 7.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留置针保留时间三到五天。最多不超过七天。
输液反应
一、发热反应
临床表现 1.输液后数分钟至一小时 2.表现为发冷寒战,继而发热 清哲体温在38°左右重者 体温可达40°以上。 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全身症状。
原因
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1.输液器和注射器消毒灭菌不合格。 2.输入药液不纯。 3.消毒保存不良 4.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原因所致。
护理措施
1.轻者减慢输液速度,观察体温变化,通知医生。 2.严重者必须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查找反应原因。 3.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措施,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药。 4.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要液质量,输液器注射器的包装和灭菌日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静脉炎
临床表现
1.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2.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3.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1.长期注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输液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3.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1.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 2.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或95%乙醇溶液热敷每日两次。 3.超声波理疗每日一次。 4.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5.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输入。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有计划的更换输液不唯一保护静脉。
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胸网、气促出冷汗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炎,严重时赛液可从口、鼻酒出,听诊肺部布满湿暖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人过多液体, 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2.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如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
1.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2.病情允许,立即协助患者取端坐位 双腿下垂 以减少下肢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空气栓塞
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严重的发绀伴有濒死感。
1.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 2.加压输液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拔针。
1.立即安置患者取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 2.给予高流量(6~8L/min)氧气吸入提高患者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症状。
渗出/外渗
渗出或外渗多发生在手背,足背及肘前窝等部位。 1.早期表现为输液速度变慢,检查输液管未见回血 2.患者主诉输液穿刺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痛。逐渐加剧和局部出现肿胀肿胀,见于注射部位或针头周围。 3.浸润部位未发生炎症时,患处皮肤的温度低于手臂其他部位的温度。 4.药液渗出或外渗后的合并症:精神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关节挛缩、肌腱粘连等。
1.药物因素 与药物的ph、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有关。使血管的通透性升高,溶液渗漏皮下。 2.血管因素 经常采集血标本静脉注射或老年人。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其他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的因素。 3.操作因素 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露出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静脉瓣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头固定不牢、选择穿刺部位不当、针头固定在肢体屈曲或关节部位等。 4.其他因素 患者过度活动或躁动导致针头穿破血管,针尖滑脱等。
1.一般药物引起的渗漏。 (1)外敷局部用氢化可的松、50%硫酸镁、2.4%碳酸氢钠中药等湿敷。 (2)抬高患肢 (3)物理疗法:渗漏24小时后,可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紫外线照射仪物理治疗达到止痛,消炎促进局部吸收等作用。 2.化疗药物血管外渗漏的防治 (1)合理选择血管,根据药物选择血管,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因下肢血流速度较慢,一般不宜采用下肢静脉主要。但有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化疗必须选择下肢。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 (2)提高专业技能,长期化疗的患者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才学和非化疗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周外周血管难以穿刺可行中心静脉。插管或皮下埋置静脉供给要为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要熟练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 (3)合理使用药物,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给药的方法浓度和输入速度 (4)加强患者配合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减少患者活动,告知患者化疗时如有异常感觉,如局部疼痛肿胀等,及时通知护士。
田家文 17级五年护理四班 1703504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