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护理学——肾综合征出血热
内科护理学思维导图——肾综合征出血热
妇产科护理学 异常分娩-产道异常
妇产科护理学(人卫版) 妊娠合并心脏病
骨与关节损伤病人的护理——概述 外科护理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肾综合征出血热
传染源
不同地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不同
主要
可自然感染汉坦病毒的动物 (宿主+传染源)
(我国)鼠类多见
患病孕妇→胎儿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
虫媒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潜伏期4~46t,一般1~2w
典型病例
起病急骤
三大症状
发热、出血、肾损害
五期经过
发热期
发热
24h内迅速升至39~40° 稽留热或驰张热多见
全身中毒症状
“三痛”
头痛、腰痛、眼眶痛
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神经症状(重症)
嗜睡、烦躁不安、谵妄、神智恍惚
毛细血管损害征
皮肤充血
皮肤“三红”
颜面、颈部、胸部潮红
(重者)醉酒貌
黏膜“三红”
眼结膜、软腭、咽部充血
渗出与水肿
球结膜水肿
出血
皮肤出血
腋下、胸背部,呈点状、搔抓样条索状瘀点
黏膜出血
软腭及眼结膜
内脏出血(少)
呕血、黑便、咯血
肾损害
蛋白尿、血尿、尿量减少,重者管型尿
低血压休克期
低血压、休克
多在病程4~6t
少尿期
少尿或无尿,尿毒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多在病程5~8t
多尿期
移行期
500~2000ml/d
多尿早期
2000ml/d
多尿后期
3000ml/d以上
可能复发:继发性休克、急性肾衰竭、电解质紊乱
多在病程9~14t,持续4~14t
恢复期
尿量≤2000ml/d
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资料
三大症状,五期经过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血小板↓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就近治疗
各期对症治疗
以抗病毒、减轻外渗、对症治疗、防治DIC为主
以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环境为原则
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止激发感染
继续休息,补充营养,逐步恢复活动与工作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措施
①
组织灌注无效 与全身广泛小血管损害、血浆外渗、出血后期并发DIC有关
护理措施
休息
早期绝对卧床休息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变化
体温、血压的变化,呼吸频率及节律,脉搏细速,嗜睡,昏迷
充血、渗出及出血
“三红”“三痛”;咯血、呕血、便血;视力模糊,血压进行性下降
化验结果
血小板进行性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IC
记录24h出入量
配合抢救,防治并发症
补充血容量、纠酸、补液
快速扩容时注意心功能,防急性肺水肿
给予吸氧,注意保暖
②
出血部位、表现形式、发展或消退情况
一般护理
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饮食
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或半流质食物 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
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缓泻剂
皮肤出血护理
床单平整、被褥衣着松软;避免肢体碰撞或外伤
洗澡时避免温度过高,过于用力擦洗皮肤;修剪指甲
护理时动作轻柔,减少穿刺次数,穿刺部位交替使用
③
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病情监测
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
休息与环境
高热患者卧床休息,以减少耗氧量,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环境保持安静,维持适宜温湿度
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纤维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补充高热引起的物质消耗
多饮水
高热护理
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冰袋、冰帽
逐渐降温为宜,防止虚脱
遵医嘱使用退烧药
遵医嘱静脉补液
补充因发热丢失的盐和水分,加速毒素排出和热量散发
口腔护理
经常漱口,防止继发感染
用药护理
遵医嘱适用抗生素,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④
体液过多 与肾损害有关
必要时导尿,观察尿液性质、颜色和量
⑤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肺水肿、出血
健康指导
疾病预防指导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灭鼠防鼠是关键
加强个人防护,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鼠类及鼠类排泄物
改善卫生条件,防止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食物和水
动物实验时防止被鼠类咬伤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
疾病知识指导
病人出院后仍应休息1~3个月
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安排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