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0年中级会计实务 第九章 应付职工薪酬及借款费用
2020年中级会计实务 第九章 应付职工薪酬及借款费用
中级财务管理 第八章 成本管理 思维导图 学习笔记
2020年中级财务管理 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2020年中级财务管理 第六章 投资管理 思维导图 笔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substantive procedures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科目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第六章 合同的保全
固定资产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
初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
应收及预付款项
第九章 应付职工薪酬及借款费用
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的内容
定义: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
内容
短期薪酬
概念
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以支付的职工薪酬
提示: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
具体包括
①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②职工福利费
③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④住房公积金
⑤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⑥短期带薪缺勤
带薪缺勤,是指企业支付工资或提供补偿的职工缺勤 包括年休假、病假、短期伤残、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
⑦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计划: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
⑧非货币性福利
⑨其他短期薪酬
离职后福利
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辞退福利
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其他长期服务福利、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和长期奖金计划等
【备注】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职工的界定(了解即可)
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
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独立董事
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
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一般处理原则
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一线工人薪酬) 制造费用(生产管理人员薪酬) 管理费用(行政人员薪酬)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薪酬) 研发支出(从事研发人员的薪酬) 在建工程(从事工程建设人员的薪酬) 贷: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 (含税公允价值)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累计折旧(其他应付款)
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或服务
差额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计入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累计带薪缺勤的会计处理
金额确认
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
示例及会计分录
【引入例题】乙公司预计2×15年有950名职工将享受不超过5天的带薪年休假,剩余50名职工每人将平均享受6天半年休假,假定这50名职工全部为总部管理人员,该公司平均每名职工每个工作日工资为500元。
借:管理费用 37 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 37 500
利润分享确认及会计处理
时间:十二个月内
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利润分享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
设定受益计划
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 120 制造费用 24 管理费用 43.2 贷:应付职工薪酬一设定提存计划 187.2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款费用
范围
借款利息、折价和溢价摊销、辅助费用、汇兑差额等
借款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
提示:企业发生的权益性融资费用,比包含在借款费用中。(发行股票)
确认原则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开始资本化日的确认
以下三个时点的最晚点:
资产支出已发生
支付货币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承担带息债务 (应选择资产支出的最早点作为认定开始资本化日的参照点)
借款费用已发生
必要的生产活动已开始
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条件
1,非正常中断
2,连续超过3个月
停止资本化日的确认
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即可停止资本化
具备以下三条件之一
实体建造已经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
实体符合设计要求,基本相符,不影响使用
后续支出很少,几乎不再发生
提示: 1.分批完工,分别投入使用的,则分别停止资本化; 2.分批完工,最终一次投入使用的,则最终完工时认定停止资本化点。
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记入“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2.不符合资本化条件而且属于筹建期内发生的部分则计入“管理费用”; 3.既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又未发生在筹建期内的部分则计入各期损益列为“财务费用”。
计量
辅助费用资本化的实务认定
借款产生的辅助费用,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予以资本化;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所发生的,计入当期损益。
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的实务认定
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专门借款产生的差额应当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专门借款之外的其他借款产生的利息及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作为财务费用
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专门借款
利息资本化额=发生在资本化期间的专门借款所有利息费用-闲置专门借款的利息
财务费用=非资本化期间的利息费用-闲置资金收益
一般借款
资本化金额=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加权平均利率=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
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Σ(每笔一般借款本金×每笔一般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财务费用=所有利息费用-资本化利息部分
如果有两笔或以上的一般借款,则需要计算加权平均资本化率
混合借款
先计算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再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