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影像学-骨
骨关节影像学检查,基本病变和正常现象及常见疾病诊断
编辑于2020-05-27 17:27:00影像学-骨
正常影像解剖
X线及CT表现
I. 四肢骨关节的X线及CT解剖
I.1. 管状骨
1. 骨膜:正常X线和CT不显示
2. 骨皮质:致密高密度影
3. 骨松质:主要显示骨小梁,网格状骨纹理
4. 骨髓腔:X线上显示不清,CT上表现为低密度影
I.2. 滑膜关节
1. 骨性关节面:边缘锐利、光滑致密影
2. 关节间隙:关节软骨和真正的关节腔
3. 关节囊:X线上不显示,CT上可显示关节囊、韧带和肌肉
4. 关节附属结构:韧带、关节内脂肪、关节外脂肪
I.3. 儿童四肢骨及关节的X线特点
儿童管状骨由骨骺、骺板及骨干构成,成人仅有骨端和骨干两部分
骨骺:二次骨化中心,最后与骨干融合
骺板和骺线:干骺端与骨骺之间的软骨投影,儿童期为较宽的透亮线,称骺板,最后仅存一透亮的线称骺线
骨干:骨干的两端为干骺线
II. 躯干骨的X线和CT解剖
II.1. 脊柱由脊椎和其间的椎间盘组成
X线
正位:从上到下渐大,长方形,椎弓根、板、椎弓环、棘突
侧位:长方形,上下缘前后呈直角
斜位:显示椎间孔、钩椎关节、椎板峽部
CT
MRI
骨性结构 T1WI、T2WI 低信号
骨髓 T1WI、T2WI为高或等-高信号(年龄)
椎间盘 T1WI低信号。 T2WI纤维环为低信号,髓核为高信号
脊髓 T1WI呈中等信号,高于脑脊液。 T2WI低于脑脊液信号
关节软骨 T1WI和DWI中等信号,T2WI相对低信号 脂肪抑制序列T1WI呈高信号
韧带 前、后纵韧带 T1WI、T2WI低信号
基本病变表现-骨
I. 骨质疏松
定义: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
病理学表现
有机质和钙盐都减少,但二者比例含量正常
组织学上,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骨小梁减少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
1. 骨密度减低
2. 皮质变薄、髓腔增宽、皮质分层
3. 骨小梁减少但是结构清晰
4. 椎体内出现纵向条纹,严重时内部结构消失
5. 椎体变扁成鱼椎状,椎间隙增宽及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合并压缩骨折
正常腰椎
CT表现
与X线相同
MRI
可发现并发骨折后的骨外形改变
老年人黄骨髓增多T1、T2高信号,皮质变薄,其内出现线条状高信号
炎症及外伤引起的骨质疏松表现为边界模糊的长T1长T2信号
II. 骨质软化
定义:指单位体积内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影像学表现
1. 骨密度减低(腰椎骨盆明显)
2. 骨小梁、皮质边界模糊(钙化不全所致)
3. 骨畸形
4. 骨骺、干骺端异常,可见毛刷样、杯口、扩大。骨骺边缘模糊
5. 假骨折线
为1~2mm透亮带,垂直于皮质,好发于耻骨、肱骨上端、胫骨
III. 骨质破坏
定义:局部骨组织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影像学表现
X平片
1. 骨质局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或消失
2. 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结构
3. 骨松质早期破坏形成片状小梁缺损
4. 骨皮质早期破坏发生于哈氏管扩大呈筛孔状
5. 骨质破坏呈虫蚀状、斑点、筛孔状、大片
6. 当骨破坏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皮质、松质骨的 大片缺损
诊断
急性炎症:骨质破坏形态不定,边缘不清,呈虫蚀状
恶性肿瘤:骨质破坏进展快,常呈大片状
慢性炎症或良心肿瘤:骨质破坏进展慢,边界清楚,周围有一致密带状影,且局部骨轮廓膨胀
CT
可用于观察破坏区的详情,区分松质骨和皮质骨的破坏
松质骨破坏的表现为斑片状松质骨缺损
皮质骨破坏表现为:骨皮质内破坏呈筛孔样, 骨皮质外表面破坏呈不规则虫蚀状、皮质变薄或斑片状皮质缺损
MRI
骨皮质破坏与CT相同
宋孤知破坏为较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总结
骨破坏是骨骼疾病的重要影像征象,要观察其数目7大小、形态、边缘、邻近骨质、骨膜、软组织改变、综合分析
IV. 骨质增生硬化
X线平片
1. 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增大
2. 皮质增厚致密,髓腔变窄或消失
3. 骨小梁增多、增粗、密集或显示不清
4. 慢性炎症可使骨轮廓不规则
CT
与X线相似
MRI
增生硬化的骨质T1、T2均为低信号
V. 骨膜反应
定义:正常情况下骨膜不显影,因物理、化学因素刺激使骨膜的内层细胞成骨所引起的骨质增生,此种征象称为骨膜反应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
1. 平行型:与皮质平行的细线影,与皮质间1~2mm宽的透亮间 隙,见于感染、骨折等
2. 葱皮型:多条线状致密影,呈分层状排列,见于感染、骨肉 瘤
3. 花边型:沿骨皮质呈波浪状,见于感染、肥大性骨病
4. 阳光型:呈放射状,见于骨肉瘤
5. 三角形:被掀起的骨膜两端的三角形致密影,是骨膜下病变 突破增生的骨膜,称为Codman三角,见于骨肉瘤
VI. 钙化
表现为颗粒状或小环状无结构的致密影,CT敏感,MRI不敏感
VII. 骨质坏死
定义:骨组织局部停止代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VIII. 骨骼变形
基本病变表现-关节
I. 关节囊肿
X线
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脂肪层及间隙模糊;大量积液关节间隙可见增宽
CT表现
关节囊肿胀增厚,积液(低密度),出血积脓(高密度)
MRI
清楚显示肿胀、鸡血积脓和滑膜增生情况,常见于炎症、外伤、出血性疾病
II. 关节积液
关节周围密度增加、 关节间隙增宽
III. 关节破坏
IV. 关节强直
X线
骨性强直:关节明显破坏后,骨端有骨组织连接,见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愈合后
纤维强直:关节破坏后,关节活动消失,见于关节结核
CT
骨性强直显示骨小梁通过关节面,间隙消失
MRI
T1、T2为高信号
V. 关节脱位
骨与关节损伤
骨折
I. 定义:骨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
II. X线表现
骨折线-不规则的透亮线
骨皮质断裂端显示清楚、整齐
骨松质断裂表现骨小梁的中断、扭曲、错位
III. 骨折的分类
有青枝骨折,横行骨折,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压缩骨折
IV. 骨折的对位对线关系
对位指骨折两断端相互接触的面积,对线指骨折两断端轴线的相互关系
V. 骨折断端的嵌入
X线不显示骨折线
股骨颈、椎体发生较多
VI. 儿童骨折的特点
青枝骨折
骨骺损伤
骨折后愈合快
VII. 骨折的愈合
肉芽组织修复期
骨痂形成期
塑型期
VIII. 骨折并发症
不愈合
感染
畸形
IX. 常见部位骨折
Colles骨折
为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3cm以内的骨折
远折端向桡侧、背侧移位
两断端向掌侧成角
伴尺骨茎突骨折和远侧尺桡关节分离
肱骨上课骨折
多见于儿童
股骨颈骨折
多见于老年
脊柱骨折
坠落伤,常见
X线表现
分三型,单纯压缩性骨折、爆裂骨折、骨折并脱位
关节脱位
I. 肩关节脱位
前脱位多见
II. 肘关节脱位
后脱位常见
III. 髋关节脱位
根据股骨头脱位的方向,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中心脱位,均可合并骨折
后脱位:因髋关节后壁较薄弱,所以常见,股骨头向后 向上移位,Shenton线不连续
前脱位:股骨头突破关节囊向前、下移位, Shenton线 不连续
中心脱位:常继发髋臼骨折,股骨头通过髋臼骨折突入 盆腔内
椎间盘突出
CT
椎间盘膨出(disc protrusion):超出相邻椎体终板后缘形态均匀一致 硬膜外脂肪层清晰,硬膜囊无明显受压、变形
椎间盘突出(disc extrusion) :直接征象---椎间盘软组织影; 钙化; 髓核游离碎片 间接征象---硬膜外脂肪层受压变形、甚至消失。 神经根受压
MRI
直接征象: ① 髓核突出 ② 髓核游离 ③Schmorl结节
间接征象: ①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 ②脊髓受压水肿 ③硬膜外静脉丛受压、迂曲,椎间盘后缘与硬膜囊间椎出现短或弧状高信号 ④相邻骨结构及骨髓改变
膝关节半月板撕裂
Ⅰ级(grade one )点状或小结节状高信号,不延伸至半月板 上下关节面;属于正常或早期变性,无症状
Ⅱ级(grade two) 平行的线状高信号,常延伸到与关节囊 交界处,但不伸延到半月板的关节面;属于半月板的 退行性变
Ⅲ级(grade three ) 线样或复杂的高信号伸延到半月板 关节面表示半月板撕裂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多见2~10岁小儿
X线表现
早期(1-2周)软组织弥漫性肿胀肌间隙模糊,密度增高
干骺端松质骨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
骨质破坏 (2周)
干骺端形成多发、分散的、边缘模糊、不规则破坏区 病变向骨干方向蔓延,可达全骨干
皮质破坏呈虫蚀状或筛孔状
骨膜反应:骨皮质周围表现线状与骨干平行或花边状骨 膜增生,或和引起骨膜下脓肿
死骨:骨膜掀起和血栓性动脉炎导致血供中断引起 骨坏死;死骨与骨的长轴一致,大小不等、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密度增高
骨折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主要特点
残存的骨破坏
大量的骨质增生
死骨存留
X线
患骨骨质增生硬化,轮廓 不规则, 皮质增厚、骨髓 腔变窄或消失
骨膜增生,层状或花边状
仍有骨质破坏和死骨(瘘管形成)
化脓性关节炎
X线平片: ① 早期软组织肿胀,腔内 积液可致间隙增宽 ② 软骨破坏致间隙变窄(一个月左右出现); ③ 肉芽组织增生侵及骨端,致软骨下骨质破坏,持重部位,严重时出现干骺端的骨髓炎 ④ 半脱位 ⑤ 骨质破坏消失并开始修复,骨性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