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调查第七章
社会调查第七章实地观察法思维导图,实地观察法的概念,作为社会调查基本方法的实地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观察。
这是一篇关于地方政府与政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中国地方政府概述,地方人民政府权力,地方人民政府职能,地方人民政府运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地方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地方人民政府的政治关系,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财政。
这是一篇关于管理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决策,组织,创新,控制,领导。帮你理清思路的同时标注重难点,让你事半功倍,学习更高效!
这是一篇关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古希腊时期,希腊化与古罗马时期,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英国,18世纪法国,18世纪美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第七章 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的概念和种类
概念
作为社会调查基本方法的实地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观察。
种类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
完全参与观察
不完全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
观察者,仅仅作为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也不加入被观察者群体
注
作为参与者
参与者的风险
研究性风险
非研究性风险
人类学的常用方法
经典案例:费孝通(1939)
作为观察者
传媒观察调查的常用方法
观察者通常使用掩护性身份进入观察场所被观察者知道观察者的外来者身份,不过不知道他在做研究
标准观察与非标准观察(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观察)
标准观察
观察者根据观察目的,设计统一的观察项目和要求、印制统一的观察表格或卡片、规定统一的观察程序和记录方法的观察。
常见记录内容
场景
人物
事件
抽样
非标准观察
观察者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而没有统一的观察项目或标准的观察。
结构式观察的一切内容
日志式记录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
对当时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所进行的观察
间接观察
为追寻、探求曾经出现过的社会现象而对物化社会现象所做的观察
根据目的
探求性观察
验证性观察
根据主要内容
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
根据观察对象的状态
静态观察
动态观察
观察者
是观察调查中的观察者、记录者、研究者
观察调查中的观察者,通常就是研究者本人,尤其是在人类学调查研究中
在不同类型的观察中,观察者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实验室观察中,观察者还是实验设计者、组织者,协调者
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还是客人、访问者、干预者
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还是旁观者
被观察者
被观察的对象,理论上,是所有满足科学目的的被观察对象。
不过,不同类型的观察中,被观察者的来源不同。
在实验室观察中,被观察者来自于被科学筛选的被研究对象
在实地观察中,被观察者是观察场所所有研究问题相关的对象
评价
优点
直观性
可靠性
非介入性
与被观察者直接接触
缺点
观察现象的表面性和偶然性
应用范围的局限性
观察结果的主观性
实地观察的实施
一般原则
客观性
全面性
深入性
持久性
法律和道德
步骤
设计观察内容和观察计划等
观察内容的设计
观察计划的设计
观察手段和方式的选择
对各种问题的预判
准备或制作记录工具
进入观察现场
正式观察
做好观察记录
应注意的问题
灵活安排观察程序
三种安排方法:主次程序法、方位程序法和分析综合法
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减少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的影响
把观察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观察的规范与技巧
观察的行为规范
在实验室观察中,观察者需严格遵循实验研究规范
在实地观察中,观察者除了需要遵循科学规范以为,还需要尊重观察场所的地方性文化与习俗。
观察的原则性技巧
充分准备
进入正式观察之前的所有工作,都可以称之为“准备”无论是哪一类的观察,都需要准备,包括:
对观察场所、环境、内容的熟悉
对观察对象的了解,对实验室观察而言,还有对观察对象的培训
对进入策略的预演,包括对正式开始前铺垫性互动的预演
顺利进入/组织
对实地观察,三层进入。
行政性进入
如进入社区,办公楼;这一层进入,常需要行政支持。无论是来自于研究机构的还是来自于管辖机构。
物理性进入
如进入社区,办公场所;目标,是让观察对象能够接受观察者至少是作为客人的进入
观察性进入
如开始正式的观察,无论是实地观察中的哪一类观察,观察者开始进入搜集数据状态
充分观察
对实验室观察而言,通常是结构式的,且有严格的组织。
对实地观察而言,通常是渐进式的,结构的影响是非常有限。
除非事前对观察场所和对象有充分的接触和了解。观察本身,就是观察者的调整过程,充分性则指对研究问题相关的现象的足够了解。
科学记录
对实验室而言,记录是格式化的
对实地观察而言,记录更多是直观式、日记式的事件记录
顺利退出
努力减少观察误差
产生观察误差的原因
观察主体的原因
观察客体的原因
客观事物发展不成熟
被观察者的反应性心理和行为
人为的假象
观察方法方面的原因
减少观察误差的途径和方法
正确选择观察者
感器正常
实事求是
提高观察者的认识
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不断加强感官训练
合理安排观察任务
充分利用科学仪器
努力控制观察活动
多点对比观察和重复对比观察
根据具体场所
实验室观察
适用情境:行为观察、心理观察
实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