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区老年人群保健与护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社区生活也是如此。下图分享社区老年人群保健与护理知识,内容涉及老年人健康特点、社区老年人保健指导、社区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护理等。有需要的朋友自取哦!
编辑于2020-05-30 06:35:52“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社区生活也是如此。下图分享社区老年人群保健与护理知识,内容涉及老年人健康特点、社区老年人保健指导、社区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护理等。有需要的朋友自取哦!
社区护理学以社区为中心的护理。社区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社区护理学是综合应用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于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最终目的。
社区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社区护理学是综合应用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于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最终目的,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护理专业服务。社区护理学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社区生活也是如此。下图分享社区老年人群保健与护理知识,内容涉及老年人健康特点、社区老年人保健指导、社区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护理等。有需要的朋友自取哦!
社区护理学以社区为中心的护理。社区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社区护理学是综合应用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于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最终目的。
社区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社区护理学是综合应用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于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最终目的,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护理专业服务。社区护理学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老年人群保健与护理
老年人健康特点
生理变化特点
1. 呼吸系统
鼻:粘膜薄,加温加湿功能减弱
咽喉:粘膜淋巴结萎缩
气管支气管:粘膜少,纤毛运动弱
肺:萎缩,硬度大,肺泡弹性弱
炎症 排痰弱 COPD
2. 心血管系统
心功能:心排量减少,射血时间短
血管功能:纤维化,弹性降,胆固醇、钙质沉积
血流:慢,粘度高
心律失常 高血压,脑卒中 冠脉,体位性低血压 下肢静脉血栓
3. 消化系统
口:牙、味蕾、唾液
胃:酶活性降低,消化吸收功能减弱
肠:紊乱,便秘
肝:酶活性降低
食欲下降、营养不良 缺铁性贫血 便秘,直肠脱垂 药物毒副作用
4. 泌尿系统
浓缩功能下降,尿液稀释
膀胱容量减少,粘膜萎缩
肾排出代谢废物能力减退,滤过率下降
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尿频,易电解质紊乱 夜尿频繁 易药物中毒
5. 神经系统
中枢N:脑细胞萎缩,功能减退
外周N:传导慢
脑血流、脑动脉:减少,耗氧量降低
反射减弱,内脏感觉减退,痛阈值升高
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动作慢、易跌倒 容易误诊
6. 运动系统
骨基质的量与质都在改变
质:有机成分减少,碳酸钙增加,脆性增加
肌肉萎缩,弹性下降
不安分的椎间盘 肌肉疲劳疼痛
7. 形体
水分减少
骨骼肌肉退行性改变
脂肪代谢改变
机体激素分泌减少
身高降低 弯腰驼背 头发变白 牙齿松动 皱纹、褐色斑……
心理变化特点
1. 认识能力的改变
定义
是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影响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和误解
近期记忆能力、机械记忆能力下降
学习接受新知识能力下降
丧失感、隔绝感、衰老感 注意力不集中
2. 人格改变
定义
又称个性,是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 惯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
神经系统老化
孤独、悲观、失落 固执、多疑、怀旧、爱发牢骚
对健康及经济问题的不安以及生活上的不完全适应所引发的焦虑和抑郁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表现。
3. 情绪改变
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持久性提高
情绪不稳定
平复时间长
易兴奋、易激惹 喜欢与人争论
社区老年人保健指导
1. 娱乐与运动
适宜运动:唱歌、慢跑、游泳、太极拳、气功、肢体屈伸等。
注意事项
1. 空腹及饱餐后不宜立即运动
2. 注意病情、气候变化:慢性病遵医嘱,急性病及恶劣天气暂停
3. 运动量不宜过大、过快、过猛
4. 合理安排时间和场所:1-2次/天,每次<30min,不超过2小时/天
5. 自我监测运动强度
靶心率
是运动中能获得最佳效果并确保安全的心率,又被称为目标心率或有效心率
最高心率(MHR)=220-年龄
体能良好者:70-80%MHR 普通者:60-75%MHR 不佳者:50-75%MHR
老年人靶心率(THR)=(220-年龄)×60%~80%
70岁以上:THR=(170~180)-年龄
2. 营养与饮食
I. 营养平衡与饮食搭配
热能:相对减少
碳水化合物:低血糖生成指数
蛋白质:优质少量,50%以上
脂肪:减少动物性脂肪,交替使用植物油
无机盐:适当增加易吸收的钙质、含铁丰富的食物
水分:1500ml/d
适量维生素、膳食纤维
II. 饮食烹调
烹饪方式和时间
细切、松软,易于消化,富含纤维素
用醋、姜、蒜刺激食欲
III. 进餐方式
一般护理
鼓励自己进餐,身体前倾15°
坐位、半坐位
喂食慢
鼻饲、肠道高营养
上肢障碍者:特殊餐具
IV. 注意事项
i. 注意饮食卫生
ii.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iii. 细嚼慢咽
iv. 各餐食量合理分配: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v. 鼓励共同进餐,营造和睦亲情环境
3. 休息与睡眠
休息
促进健康,利于恢复
休息方式适当调整
改变体位缓慢
看书、看电视、上网不宜时间过长
睡眠
i. 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劳逸结合,提高睡眠质量
ii.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清洁、安全、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
iii. 规律睡眠、午睡
春: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夏: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秋:宜早睡早起,收敛阳气,以使意志安宁清静 冬: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保持较长休息时间,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
iv. 促进睡眠:饮食清淡,温水泡脚等
v. 避免过饱、饮酒、茶、咖啡
vi. 平稳情绪
vii. 镇静剂或安眠药
4. 安全与防护
I. 预防跌倒
a. 居室环境
足够采光;夜间照明
布局使用方便;地面平整防滑
b. 穿着合体
衣裤合身,鞋子合脚,防滑
c. 生活起居安全
水温:40℃;时间:10-15min;避免在空腹喝饱餐后
变换体位时动作慢
d. 外出安全
错开上下班高峰
穿鲜艳颜色、家人陪同
II. 预防坠床
a. 改变睡卧环境
b. 增进交流沟通:3个30s
醒后30s再起床 起床后30s再站立 站立后30s再行走
c. 做好预见性生活帮助
d. 床边床上物品固定摆放
e. 重点时段的关心和巡视
f. 合理用药
III. 预防呛噎
a. 细切、松软,易于消化,富含纤维素
b. 吞咽功能低下者
固体松脆,糊状,避免粘性食物
“吞咽食物金字塔”、“微笑照护饮食”
坐位、半坐位、健侧卧位
c. 注意力集中,小口进食
IV. 用药安全
a. 严格遵医嘱服药
b. 详细注明:用法、时间、剂量
c. 正确服药
d. 定期检查
e. 药物的储存与保管:分类、有效期
5. 预防感染
避免相互走访
社区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护理
常见躯体健康问题及护理
1. 吞咽困难
定义
是指食物从口腔经咽、食管向胃运送过程中受到阻碍所产生的症状,表现为在进食后即刻或8-10 秒钟内,在咽部、胸骨后或剑突后产生粘着、停滞感,甚至不能咽下食物。高龄老年人常见。
护理
a. 硬的变软;稀的增稠;避免异相夹杂;食物均质,顺滑
b. 进食:坐位,进食速度慢,注意力集中,当心假牙脱落
c. 喂食:一勺一勺喂
2. 尿失禁
原因
i. 反应迟缓、行动不便是发生率增加且程度加重的原因
ii. 女性更加普遍
iii. 60岁以上女性尿失禁发生率:55.3%
iv. 身体异味、反复尿路感染、皮肤破损等
护理
a. 提供如厕方便条件
b. 适当饮水
c. 预防并发症:失禁护垫、纸尿裤等
d. 盆腔底部肌肉锻炼、膀胱训练
3. 便秘
定义
粪便在肠腔内滞留过久,大量水分被肠壁吸收,致使粪便干燥、坚硬,不易解出。
护理
a. 饮食水指导
b. 适当活动
c. 定时排便
d. 促进肠蠕动方法
e. 便秘处理:适当使用泻药
4. 老年痴呆症
常见社会心理问题及护理
孤独
定义
是老年人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或遗忘而在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
原因
i. 远离社会生活、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
ii. 空巢家庭
iii. 丧偶或离婚
护理
a. 多关心,多沟通
b. 鼓励老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c. 维持家庭关系和谐
d. 保持性格开朗、情绪乐观
e. 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
抑郁
定义
以持久的忧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
原因
i. 慢性病困扰及对死亡的恐惧
ii. 丧偶、无人照顾、经济拮据
iii. 生活方式改变
表现
A. 情感障碍
B. 思维活动障碍
C. 精神活动障碍
D. 意志行为障碍
E. 躯体症状
护理
a. 心理上支持
b. 鼓励老年人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
c. 组织各种适合老年人的娱乐活动
d. 严防自杀
e. 治疗
①辅助交通工具 ②适当运动:腰、腿 ③防止跌倒
社交与健忘、安全
用药注意;补充水分;起夜安全
①牙齿保健 ②食汤,水果蔬菜,少食多餐,养成排便习惯 ③控制药物剂量
①防感冒:抵抗力,室内湿度 ②呼吸肌训练 ③有效咳嗽:雾化
①定期检查,血压有效控制 ②运动 ③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