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PA-第三章-存货
CPA会计-第三章-存货,思维导图之今日份总结。
编辑于2020-06-03 21:10:39第三章 存货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存货的性质与确认条件
概念
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最终目的:出售
确认条件
1、企业承诺的订货合同,由于并未实际发生,不能可靠确定其成本,因比就不能确认购买企业的存货。 2、企业预计发生的制造费用,不能可靠确定其成本,因此就不能计入存货成本。
很可能流入企业
能可靠的计量
常见存货
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
常考
应确认存货
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产成品
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
(买地+建房)→开发成本→开发产品
取得商品所有权,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
已发货,但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购买方的发出商品
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
应计入存货
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可修复不可修复废品损失→最终余额转入—可修复废品损失—生产成本
定额内的废品损失
为下一个生产阶段必需的仓储费
例如:红酒
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不应计入存货
超定额的废品损失
入库后仓储费用
一般产品设计费用
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
仓库保管人员的工资→管理费用
自然灾害发生的停工损失
管理不善造成的净损失
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
不应确认存货
为建造固定资产储备的各种材料→工程物资
受托代销商品
委托方 Dr:委代商 Cr:库商 受托方 Dr:受代商 Cr:受代商款
存货的初始计量
外购
购买价款
扣除商业折扣
相关税费
进口关税及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增值税
小规模:计入存货成本
一般:可抵不计,不能抵扣的计入
其他相关费用
入库前的合理支出
运输费
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装卸费
保险费
包装费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仓储费
不计入存货成本
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计入
加工
采购成本
由所使用或消耗的原材料采购成本转移而来的
加工成本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间接成本,包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职工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车间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产品生产用的自行开发或外购的无形资产摊销
其他成本
如可直接认定的产品设计费用
其他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
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
若不公允,则按公允价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重置成本
债务重组
重置成本
企业合并
盘盈(重置成本入账,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冲当期管理费用)
提供劳务
所发生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其他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不应计入成本,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
管理费用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4.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的特定商品,计入当期损益
销售费用
Dr:预付账款 Cr:银行存款 Dr:销售费用 Cr:预付账款
第二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计量方法
先进先出法
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
物价持续↑,发出成本↓——高估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物价持续↓,发出成本↑——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单价=(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库存的成本)/(本次进货数量+原有存货数量) 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公式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优缺点
优: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核算工作较简单
优:物价波动时,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缺:无法从账上提供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对存货的日常管理
个别计价法
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
实际流转和成本流转相一致
适用: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特定项目
优:计算最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存货成本的结转
对外销售商品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对外销售材料结转
借: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原材料
包装物
生产领用
借:制造费用等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出借、不单独计价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出租、单独计价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第三节 期末存货的计量
存货期末计量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原则
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成本>可变现净值→产品贬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基本特征
1.保证企业仍在进行日常经营活动
2.可变现净值为存货预计未来净现金流流入(记得减去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3.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不同
1.产成品和商品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销售费用及税费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完工时估计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及税费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因素
1.应该以取得确凿证据为基础
有直接影响的客观证明
市场销售价格
2.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
3.日后事项的影响
批准日前
某特定因素:调整
市场价波动:不调整
可变现净值=0
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已过期,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生产中不再需要,已无使用/转让价值的存货
存货期末计量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
估计售价的确定
签订合同的情形
有合同
合同数量内
可变现净值=合同价-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超出合同数量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无合同:按照正常可变现净值确定
按市场价
若一批产品中,部分有合同,部分没有合同,在期末存货的计量中,两部分要分开计算,不得相互抵消
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材料账面价值的确定
若材料直接出售
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若材料用于生产产品
产品没有减值:材料按成本计量
产品发生减值: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成本 -销售产品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存货计提的方法
按单个存货计提
按存货类别计提
数量繁多,单价较低
合并计提
同一地区生产/销售产品相关、类似用途或目的,难以分开计量的存货
核算
计提减值
(1)“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 (2) 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以前计提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冲减至0为限)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结转(存货已销售)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第四节 存货的清查盘点
存货清查
实地盘点,账实是否相符
存货盘盈的处理
盘盈
入账价值:重置成本 , 科目:待处理财产损溢
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核算(盘盈)
批准前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处理
盘亏
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管理费用
日常合理损耗:进项税额无需转出。
突发性合理损耗(自然灾害):进项税额无需转出。
非正常损耗:进项税额转出,计入成本,
当年未报税务机关备案登记, 则不允许在当年及其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营业外支出
(净损失:存货账价-残料价值-可收回保险赔偿-过失人赔偿)
核算(盘亏)
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等
批准后
借: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存货的处置
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成本(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