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对照马原书本进行的总结,重点有进行了注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编辑于2020-06-04 10:40:08正则表达式:文本处理的万能钥匙!一、基础概念:用模式描述字符串规则,掌握元字符、量词、分组即可入门二、核心语法:从简单匹配到复杂逻辑,精准控制文本三、高级特性:零宽断言等技巧解决棘手问题,注意不同语言引擎差异四、应用场景:格式验证、日志分析、批量替换,覆盖编程语言(Python/Java)、编辑器(VS Code)、数据库(MySQL)等附赠工具:regex101在线调试,regexr可视化学习,助你快速上手!
G1垃圾回收器:高效分代式内存管理的革新者! G1(GarbageFirst)是面向多核大内存的垃圾回收器,通过分区模型(Region)和分代设计实现低延迟。其核心包括内存模型(分区、分代、收集集合CSet)和活动周期:RSet维护、并发标记(初始标记→根扫描→并发标记→重新标记→清除)、混合收集(转移失败触发Full GC)以及年轻代收集(动态调整GC线程)。G1以可预测停顿为目标,平衡吞吐量与响应速度,适合现代Java应用。
"Redis三高架构与新版本黑科技,解锁大厂实战秘籍! 内容亮点: 1. 深度解析Redis高可用(哨兵/Cluster)、高扩展及性能调优核心策略 2 揭秘微博亿级流量下的缓存实践与监控体系化方案 3. 新版本特性全览:多线程IO、Stream类型、ACL安全防护等 4 避坑指南:缓存击穿/雪崩、bigkey、内存碎片等高频问题解决方案 5. 从Redis4到6的演进路径与未来模块化生态展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则表达式:文本处理的万能钥匙!一、基础概念:用模式描述字符串规则,掌握元字符、量词、分组即可入门二、核心语法:从简单匹配到复杂逻辑,精准控制文本三、高级特性:零宽断言等技巧解决棘手问题,注意不同语言引擎差异四、应用场景:格式验证、日志分析、批量替换,覆盖编程语言(Python/Java)、编辑器(VS Code)、数据库(MySQL)等附赠工具:regex101在线调试,regexr可视化学习,助你快速上手!
G1垃圾回收器:高效分代式内存管理的革新者! G1(GarbageFirst)是面向多核大内存的垃圾回收器,通过分区模型(Region)和分代设计实现低延迟。其核心包括内存模型(分区、分代、收集集合CSet)和活动周期:RSet维护、并发标记(初始标记→根扫描→并发标记→重新标记→清除)、混合收集(转移失败触发Full GC)以及年轻代收集(动态调整GC线程)。G1以可预测停顿为目标,平衡吞吐量与响应速度,适合现代Java应用。
"Redis三高架构与新版本黑科技,解锁大厂实战秘籍! 内容亮点: 1. 深度解析Redis高可用(哨兵/Cluster)、高扩展及性能调优核心策略 2 揭秘微博亿级流量下的缓存实践与监控体系化方案 3. 新版本特性全览:多线程IO、Stream类型、ACL安全防护等 4 避坑指南:缓存击穿/雪崩、bigkey、内存碎片等高频问题解决方案 5. 从Redis4到6的演进路径与未来模块化生态展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上说,在狭义的基础上加上,它的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和实践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
求权力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求生存
来源
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
批判地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费尔巴哈
先是黑格尔,后转向费尔巴哈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
革命性
实践性
人民性
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引领人类社会的科学真理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物质:客观存在,不依赖人的意识存在 物质的存在形态:是运动,空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以运动的形态存在
物质
对物质的认识过程
旧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也就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称之为半截子唯物主义那是因为它在自然观上是坚持唯物的(尽管其还有很多局限性,但确实是承认原子等等这些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世界的本原),但是到阐释社会历史观的时候又陷入了唯心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
承认物质的本源性和统一性,认为把所有的物质形态,都是由一种物质产生的。 如泰勒斯的,万物始于水,又归于水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以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 和认识论的学派
辩证唯物主义
事物的发展规律:事物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物质的根本性
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
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的存在形态
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客观能动性
1.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切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各种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事物内部,之间,整个世界 发展:事物的联系具有可变性,多样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事物的变化发展
唯物辩证法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 1.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 2.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 3.主观辩证法或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是同人类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的,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可以简要地把主观辩证法称为概念辩证法。)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环节实现的:
内容与形式
1.内容与形式: ①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②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本质与现象
2.本质与现象::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原因与结果
3.原因与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必然与偶然
4.必然与偶然:①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②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向.
现实与可能
5.现实与可能: ①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②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现实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③现实性(现实)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 它揭示,无论在什么领域,任何事物以及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 而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斗争性
对抗
同一性
联系
量变质变规律和
量变到质变:数量的堆积会产生质变 否定之否定: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质
区别于事物的内在规定
量
量是事物等级规模速度方面的表现
量变产生质变
量是质的准备,质是量的结果 量变的过程中会有质变,质变中会有量的变化
度
花未全开,月未圆
否定之否定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的统一
否定
变化
肯定
不变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 归纳演绎 分析综合 抽象具体 逻辑历史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控制方法:控制变量法 信息方法: 系统方法: 结构-功能方法:通过结构功能分析事物 模型化方法:构建一个与真实相似的模型,研究模型揭示原型的形态,特点,本质
辩证思维方法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认知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实践: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实践在认识活动的决定作用
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步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认识的本质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感性认识
你的感觉,直觉,表象
理性认识
以概念判断,理性这样的抽象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 必须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怎么上升到理性认识
1.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通过接触获得对事物本质或外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通过思维加工获得对事物本质或本部的认识。 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过程存在两次飞跃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实现这一过程必须掌握系统而又真实的感性材料,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坚持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原则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客观性:真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绝对性: 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标准着主观和客观的符合 2.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发展规律,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客观性
绝对性
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
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检验 真理不能一次完成,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 发展的过程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价值
价值的基本特性
主体性
客观性
多维性
历史性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
生产力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们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价值形式阶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只羊=1把斧子
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形式
2只羊=1把斧子,或=1担谷,或=1包盐
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等价物成了商品交换的中介。一切商品都首先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发生价值关系,然后借助于一般等价物的中介,完成交换过程。 1担谷=2只羊=1头牛
货币形式
黄金
货币
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
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价值规律和作用
价格的决定因素:价值和供求关系 1.有以稀为贵 2.供求关系
内容和客观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作用
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的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影响
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阻碍技术的进步
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劳动价值论
商品具有二重性
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价值的定义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
过程
途径
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称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称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实现自己劳动力所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三个部分: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一旦购买的劳动力带来了剩余价值,货币就变成了资本了
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产生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可变资本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不可变资本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意义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源于,超出必要劳动时间的那部分生产
确定了资本价家的剥削程度
公式:m'=m/v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生产资料的劳动过程
三个基本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 2.劳动对象 3.劳动资料
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
先付出与资本家相等的货币的劳动 再无偿给资本家劳动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拿来生产的物质才是资本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增加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强度
资本积累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生产资本的三个阶段
1.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 2.生产阶段: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按一定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生产的过程 3.售卖阶段: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 两个前提: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
三种职能形式
再生产
再生产是指以简单重复原规模或扩大规模两种方式增加生产的过程。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民族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实现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活力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社会科学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在实践中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探索中开拓
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预见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统一辩证
坚定理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