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
培养细胞的特性、无菌技术、细胞的培养与传代、培养材料的选择与处理、细胞培养的类型和技术、细胞形态学检查、培养细胞污染的检测和排除、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医学考试考研笔记: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病理学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淀粉样物质(蛋白质和粘多糖)沉积于细胞间质、小血管基膜下或沿网状纤维支架分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镇静催眠药
概念
两者的区别取决于剂量的大小,故统称为镇静催眠药
镇静药
缓和激动,消除躁动,恢复安静情绪的药物
催眠药
促进和 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
常用镇静催眠药分类及代表药
苯二氮卓类
地西泮(安定)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抗焦虑
小于镇静剂量时即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可显著改善紧张、焦虑、激动和失眠等症状
临床常用地西泮(首选)治疗焦虑症
镇静和催眠作用
小剂量镇静,大剂量催眠
对REM(快动眼睡眠期)影响小,安全范围大,停药后反跳现象轻,不引起麻醉,用于失眠症
对比巴比妥类药物:影响REM,缩短;加大剂量会引起麻醉甚至昏迷
临床用于治疗失眠症(首选,但不可长期使用)及麻醉前、检查前给药
拓展:适应症(老年人间断性失眠、急性确定病因的失眠)
抗惊厥作用和抗癫痫作用
强抗惊厥作用,用于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及药物中毒性惊厥
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iv)
中枢性肌松作用
肌松,降低肌张力,可用于缓解中枢神经病变及局部病变引起的肌肉强直或肌肉痉挛
临床可用于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腰肌劳损所致肌僵直
作用机制
BDZ+BDZ- ®BDZ+BDZ-R复合物
¯
促GABA(中枢抑制性物质)与GABA-R结合
Cl-通道开放频率
Cl-通道内流
细胞膜超极化(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不易兴奋)
体内过程
脂溶性高,口服吸收快而全,易进入脑组织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地西泮达99%
很多中间代谢产物具有药理活性
有肠肝循环,连续用药注意蓄积
可通过乳汁排泄,注意哺乳儿安全
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反应
治疗量:头昏、嗜睡、乏力
大剂量:共济失调
呼吸及循环抑制
静注过量可导致昏迷和呼吸抑制
与其他中枢抑制药有协同作用
耐受性与依赖性
耐受性(人);耐药性(细菌等病原微生物)
停药出现反跳和戒断症状
急性中毒
循环及呼吸循环抑制,解救:氟马西尼(安易醒)BDZ拮抗剂
致畸
氟西泮
三唑仑
艾司唑仑
巴比妥类
苯巴比妥
中枢抑制作用
普遍性抑制中枢,剂量从小到大,中枢抑制作用由弱变强,相应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麻醉等作用。
机制
突触前,减少Ach释放
突触后,增强GABA效应,Cl-通道开放时间延长,Cl-内流增加,细胞膜超极化
戊巴比妥
司可巴比妥
其他类
水合氯醛、甲丙氨酯、甲嗪酮、H1受体阻断剂(苯拉海明、异丙嗪)
药物治疗失眠的基本原则
应用最小有效剂量
间断用药(每周2~4次)
短期用药(不超过3~4周)
逐渐停药
防止停药后复发
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