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近现代史第一章
大学课程近现代史第一章内容梗概梳理!下图包括以下四点内容: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本图致力于帮助你掌握重点,还会陆续发布后续内容,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本思维导图讲述软件测试基础,包含软件测试的定义、软件测试的核心目的与流程等知识点,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一部分。早期引入软件测试有利于尽早发现缺陷和预防缺陷植入,并可以协助建立质量的文化。
分类速记英语单词应用思维导图,列出了一系列英文中常见的分类选项,譬如时间、季节、星期等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的记忆。
这是一个关于Oracle数据库的思维导图,全面覆盖了数据库架构、SQL语言、PL/SQL编程、数据库管理、性能优化及安全策略等关键领域。对部分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摘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一专题 西方对列强的侵略
1-1 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历史背景
1.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与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衰落
到乾隆时期已走向衰落
统治危机表现
a.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土地问题是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和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b.封建专制强化,吏治腐败严重
c.实行文化专制,盲目闭关锁国
2.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殖民扩张
基础
a.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
b.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c.1640-1688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1775-1781的美国独立战争
e.1789-1799的法国大革命
导致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历史”阶段
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阶段
启示
a.人类历史进入了世界历史阶段,每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再长久的孤立发展,任何一个民族不是主动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就势必被动的卷入资本主义的社会体系
b.西方资本主义来到中国是其资本的本性使然,它不是为了把中国变成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二十希望中国成为它的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1-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鸦片战争
时间
1840年6月
目的
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英国的产品倾销地(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反动措施
林则徐虎门销烟
失败的根本原因
a.社会制度腐败(主要原因)
b.经济技术的落后
不平等条约
a.中英《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b.中美《望厦条约》:美国兵船可以自由进出中国通商口岸
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c.《南京条约》:“协定关税”降低了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成本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d.“片面最惠国”:使列强分享在中国的经济特权
破坏了中国的外贸主权
e.“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性质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使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
开始形成中国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
3.甲午中日战争
使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的《辛丑条约》让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完全控制了中国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
政治
中国由战前拥有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主权不完整的半殖民地国家
经济
中国由一个战前以自然经济为主,封建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思想文化
封建传统文化的一统天下开始被打破,开始形成近代思想文化
阶级结构
旧有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仍然存在,有形成了新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和多元化
社会主要矛盾
由战前的一对社会主要矛盾,演变为战后的两对社会主要矛盾
战前: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性质
战前:农民反封建斗争
战后: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1-3 西方列强的侵略时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
1.军事侵略
a.受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战争一百余次,直接危害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b.签订不平等条约1100多件,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c.在战争中,列强大范围抢夺勒索中国的财富
2.政治控制
a.近代中国海关的职权范围涉及与外国人交涉的各种事务
b.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由外国人充任,海关总税务司称为清朝中央政府的最高顾问
c.列强与清政府勾结,镇压人民的反抗
d.资本-帝国主义特别重视在中国政府中扶植和收买自己的代理人
3.经济掠夺
a.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b.通过通商口岸不断扩大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文化渗透
a.列强宣言殖民主义奴化思想,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
b.列强鼓吹“黄祸论”,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对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1-4 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1.“民族意识”
a.近代民族意识不同于传统中国的“夷夏观”,它是建立在民族平等理念上的
b.这里所讲的民族不是指汉族或国内任何一个单独的民族,而是指中华民族
c.民族意识应该与世界意识相结合,只有正确认识世界其他民族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2.演变过程
a.地主阶级经世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林则徐辑《四洲志》、《华事夷言》——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书《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早期维新思想家的“商战”主张和民主思想
郑观应著书《盛世危言》,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与西方国家进行“商战”的经济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主张
c.戊戌维新派的“救亡图存”思想
梁启超、康有为提出“公车上书”,大力宣传民族意识
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救亡图存”的口号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振兴中华”口号
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