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近现代史第三章
历史书的文字让你看了想睡觉?但是又不得不学习近现代史?赶紧把这个图收藏起来吧。这个图把第三章归类为五大点,再从这五大点出发学习细节,可以让你更快更全面的掌握这些知识点哦。
编辑于2020-06-05 18:26:53第三专题 资产阶级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1 维新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历史条件
a.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刺激
甲午中日战争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印象最深、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
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初步形成
洋务运动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由于被迫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不得不允许民间办厂
许多民间资金的拥有者把开办工厂,举办实业作为救亡图存的根本途径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资产阶级: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商人和华侨
c.西学的传播和维新思潮的兴起为维新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洋务运动让广大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寻求挽救国家命运的思想武器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分化出来的知识分子提出自己的维新主张,形成了早期维新思想
甲午战争后,人们认识到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
2.维新派
形成
1895年5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
主要代表
康有为(维新派的精神领袖)
梁启超(“天才宣传家”,他的言论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谭嗣同(最具战斗精神的思想家,“晚清思想界的彗星”)
严复
3-2 维新运动的开展与失败
1.百日维新
变革运动中落实的很少
内容
a.政治上,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
在一定程度上开放民主,有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鼓励创造发明,主张资本主义的雇佣运动等
c.文化上,创办学堂、改革科举、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等
积极影响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d.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局限性
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 “百日维新”的新政内容是一个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良方案
原因
a.政治上,没有采纳维新派多次提出的开国会、立宪法的主张,没有触及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
b.经济上,没有提出任何改革或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主张,没有触及封建生产关系的根基
c.文化上,没有废除科举制度,没有触及封建文化教育制度的根本
2.维新运动中“全国最有生气的省份”
湖南
原因
a.在甲午战争中,湘军在受到湖南的极大希望的情况下在辽东大败,使湖南人受到了比其他省份更大的刺激,从而有了更大的改革动力
b.湖南当时集中了一大批有着维新思想倾向的官僚,康门弟子,还有本地的维新派志士
c.维新派与洋务派在早期的合作也是湖南卫星运动前期有声有色的重要原因
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1895年秋-1897年秋。湖南维新举措主要使兴办实业
第二阶段,1897年秋-1898年5月。湖南维新运动的高潮,运动开始涉及思想文化方面
第三阶段,1898年5月-戊戌政变。新旧两派激烈斗争的阶段
结果
失败
3.戊戌政变
收到慈禧太后的干预和阻拦,最终失败
4-3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代表人物
孙中山
蔡元培
陈独秀
2.历史背景
a.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b.清末“新政”破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及其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发动革命,进行了一系列组织和宣传活动
除了成立革命组织,资产阶级革命派还开展了大量宣传活动
孙中山成立“中国革命同盟会”,一定意义上同意了各地革命的步调
4-4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国的建立
1.革命党人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
自1894年孙中山举起反清革命的旗帜起,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起反清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
时间
1911年
人物
黄兴(为辛亥革命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意义
是辛亥革命成功前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
武昌起义
成功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意义
冲垮了满清王朝
2.辛亥革命胜利进行中潜伏的危机
a.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后,将政权拱手让给旧官僚和旧军官
b.革命党人起义胜利掌握政权后,旧军官和立宪派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旧官僚将清朝旧政权改头换面,原来的清朝巡抚变成了革命军政府的都督
d.革命政党人掌握政权后,很快蜕变成了新军阀和新官僚
革命派势力总体小于立宪派和实力派。 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
3.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4.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a.“皇帝倒了”
以“民国”取代“帝国”
b.改除社会旧俗
剪辫子
禁缠足、禁赌博、禁鸦片
使一些社会陋习得到革除,从而使人性尤其女性得到解放
改称谓,用平等博爱精神否定过去的尊卑等级
以鞠躬之礼代替跪拜之礼
使礼节上的尊卑观念逐渐被自由平等所取代
4-5 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建立
1.辛亥革命的失败
起始时间
袁世凯上任
原因
a.袁世凯对共和的理解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理解的共和完全不同
b.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破坏民主共和
c.孙中山后来兴起的“二次革命”,国民党缺乏兵力和财力,内部意见不统一,两个月后又失败了
意义
a.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并没有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
b.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c.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
2.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建立
军阀
特点
a.将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军队变成私有之物
b.依仗私有的武装力量风格地方,形成私有的地盘
实质
武力统治,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
制度建立
a.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剥夺了《临时约法》规定给予人民的各种民主权力
b.经济上,北洋军阀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c.文化思想上,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4-6 资产阶级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1.维新派的君主立宪的温和改良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维新派的变法理论和改良主张
原因
a.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土壤中是无法实现的,专制君主不愿意任何人来与他分享政权,也不会在没有武装革命的压力下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b.维新派希望光绪皇帝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明治天皇能够夺回权利,振兴朝纲,厉行变法是一厢情愿的,光绪皇帝虽然想有作为,但没有任何实权,实权控制在西太后手中
c.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戊戌变法却明显缺乏群众基础和武装力量的支持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族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
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b.按“革命程序"实现主权在民
c.新国家的政体实行五权分立
民生
“平均地权"
原因
a.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在实际运动中,又没有区分汉族中的革命对象
b.民权主义没有考虑广大工农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甚至在革命过程中出现了镇压人民群众的现象
c.民生主义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