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常见症状--发热
诊断学 常见症状中的发热相关章节的思维导图
病理生理学肺功能不全章节相关知识点
诊断学常见症状中呕血相关思维导图
诊断学中常见症状中的呼吸困难相关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发热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一般波动不超过1℃
发生机制
致热源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1. 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2. 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3. 抗原抗体复合物
4. 类固醇物质
5. 多糖体成分
内源性致热源
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上移。
非致热源性发热
病因和分类
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 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非感染性发热
1. 血液病
2. 结缔组织疾病
3. 变态反应性疾病
4. 内分泌代谢疾病
5. 血栓及栓塞疾病
6. 颅内疾病
7. 皮肤疾病
8. 恶性肿瘤
9. 物理及化学性损伤
中暑
内出血
大面积烧伤
10.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原发性低热
感染治愈后低热
夏季低热
生理性低热
临床表现
发热的分度
a. 低热
37.3~38℃
b. 中等度热
38.1~39℃
c. 高热
39.1~42℃
d. 超高热
41℃以上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体温上升期
表现
疲乏无力
肌肉酸痛
皮肤苍白
畏寒或寒战
骤升型
疟疾
大叶性肺炎
败血症
急性肾盂肾炎
缓升型
伤寒
结核病
布氏杆菌病
高热期
寒战消失
皮肤发红并有灼烧感
呼吸加快变深
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特殊疾病持续时间
疟疾持续数小时
伤寒可为数周
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持续数天
低温下降期
出汗多皮肤潮热
骤降
输液反应
渐降
风湿热
热型及临床意义
1. 稽留热
特点
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
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疾病
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 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
24小时内波动幅度超过2℃,但都在水平以上
重症肺结核
化脓性炎症
3. 间歇热
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
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
4. 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
持续数天后又逐渐上升
5. 回归热
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回归热
霍奇金淋巴瘤
6. 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支气管肺炎
渗出性胸膜炎
伴随针状
伴寒战
伴结膜充血
伴单纯疱疹
伴淋巴结肿大
伴肝脾肿大
伴出血
伴关节肿痛
伴皮疹
伴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