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病
口腔必学内容 口腔组织病理学 口腔黏膜病 考研必备!
编辑于2020-06-20 15:25:19第十三章·口腔黏膜病
概述
口腔黏膜病
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软组织中的疾病,其种类繁多,主要为局部性病变,也有一些是全身疾病在口腔中的表征。
口腔黏膜是由上皮及上皮下结缔组织构成,发生在口腔黏膜的疾病,其病变皆出现在上皮层、基底膜区及上皮下结缔组织。
主要学习内容
二十种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认识口腔黏膜病的基础
临床较为常见的口腔黏膜病
白斑病
扁平苔藓
疱性疾患
溃疡
糜烂
和自身免疫相关的一些疾病
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
过度角化(hyperkeratosis)
也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
过度正角化
角化层增厚,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消失,形成均匀性嗜红染色的角化物,伴有粒层增厚且透明角质颗粒异常明显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中胞核未分解消失,粒层增厚不明显
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也称错角化,为上皮的异常角化,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
良性角化不良
多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中出现
恶性角化不良
有时可见胞核,细胞形态有一定异型性,见于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
棘层增生(acanthosis)
棘细胞层较正常肥厚,增厚的棘层常不规则,伴有上皮钉突的延长或增宽。
棘层的肥厚原因
棘层细胞的肥大或细胞数目增加
常见于白斑
上皮异常增生(epithelial dysplasia)
上皮总的紊乱
与细胞非典型增生区别
个别细胞改变称为非典型性
可发生的变化
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
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
核浆比例增加
上皮钉突呈滴状
上皮层次紊乱
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
上皮浅表1/2出现有丝分裂
细胞多形性
细胞核浓染
核仁增大
细胞黏着力下降
在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
根据项目出现的数目,分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
上皮萎缩(epithelial atrophy)
主要指上皮棘层细胞数量减少,致使上皮层变薄。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扁平苔藓
海绵形成(spongiosis)
上皮细胞间由于水肿液聚积,细胞间隙加宽,棘细胞间桥拉长或断裂,病变图像似海绵。
黏膜炎症
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vaculation and liquefaction of basal cell)
基底细胞内水肿
空泡变性
水肿较轻时细胞稍增大,胞浆呈空泡状。
液化
水肿严重时,基底细胞即发生液化溶解破碎,基底细胞排列不齐,基底膜不清,甚至消失。
常见于
扁平苔藓
红斑狼疮
气球样变(ballooning degeneration)
上皮细胞内水肿,体积明显增大变圆、色浅
常见于病毒性黏膜病
网状变性(reticular degeneration)
上皮细胞由于严重的细胞内水肿,部分细胞破裂,残存的细胞壁相互连接成网状,网眼内充满水肿液,严重时形成多房性水疱。
病毒感染的疾患
单纯疱疹
疱疹性口炎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
是一种受基因控制的主动性细胞自杀过程,为生理性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
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表现
细胞皱缩
胞浆嗜酸深染
胞核染色质边聚
细胞间失去连接
核碎裂后形成凋亡小体
周围无炎症反应
棘层松解(acantholysis)
是由于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
天疱疮
疱(vesicle)
黏膜或皮肤内贮存液体而成疱。
内容物
浆液
水疱
血液
血疱
脓液
脓疱
形状
凸出于黏膜
表面呈半圆形
周围有的有红晕
大小不一
小
小的水疱直径在1~3mm
肉眼仅可看出
疱疹
小的水疱聚集成簇
大
如豌豆般大或更大一些
相互融合在一起
大疱(bulla)
一般直径超过5mm
口腔黏膜的疱易破裂且不结痂皮的原因?
口腔黏膜的疱由于经常接受机械刺激,所以疱形成后很快破裂,且不结痂皮,是由于口腔内经常有唾液湿润的缘故。
根据疱形成的部位
棘层内疱
疱在上皮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上,有棘层松解,上皮细胞失去内聚力而分离
见于天疱疮、病毒性水疱
基层下疱
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剥离
见于黏膜良性类天疱疮、多形渗出性红斑
糜烂(erosion)
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
原因
机械刺激
药物烧伤
继发于水疱破溃后
疱疹
表现
糜烂面一般鲜红
表面光滑而湿润
可有疼痛
以后由上皮细胞增生而痊愈,不遗留瘢痕
溃疡(ulcer)
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
按其破坏组织的程度
浅层溃疡
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不留瘢痕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深层溃疡
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遗留瘢痕
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
溃疡是多种多样的,大小、数目、深浅均不一。
检查注意事项
边缘是否整齐,有无倒凹
溃疡面有无假膜形成
底部是平坦,还是有颗粒结节
基底部有无硬结
是否向周围浸润
对于确定诊断、分析黏膜病,特别是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很重要
皲裂(rhagas)
是黏膜或皮肤发生的线状裂口,系由某些疾病或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力变脆而成
核黄素缺乏时可引起皲裂
表现
皲裂较浅
仅限于黏膜的上皮层时易愈合而不遗留瘢痕
皲裂较深
深达黏膜下层时,能使黏膜出血及引起灼痛,愈合时形成瘢痕。
裂口深达黏膜固有层
假膜(pseudomembrane)
也称伪膜,为灰白色或黄白色的膜。在溃疡的表面常有假膜形成,假膜由炎症渗出的纤维素形成网架,将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核炎症渗出的细胞聚集在一起而形成。
假膜能擦掉或撕脱
临床上将假膜与白斑等角化情况区别
斑(macule)
是黏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范围一般较局限,大小不等,不高起,不变厚,也无硬度的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
红色斑
黏膜固有层血管增生、扩展及充血。
临床上区别皮肤或黏膜红色斑是充血还是出血的办法:玻片压迫法。
加压后透过玻片的血色消失,则说明是充血; 加压后仍有血色,说明是出血。
黑斑
上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
黏膜固有层有噬黑色素细胞(melanophages)存在
含铁血黄素存在
黏膜内有某些金属颗粒沉积
银汞沉着症
在吞噬细胞内、血管壁的嗜银膜及上皮的基底膜上均见棕黑色的细小颗粒
丘疹(papule)
是黏膜或皮肤上凸出的小疹,大小为1~5mm,较硬,色灰或发红,消失后不留痕迹。
形状
基底:圆形或椭圆形
顶端:有尖、圆、扁平各形不一。
诊断麻疹的早期特征
麻疹患者往往在颊黏膜出现丘疹
显微镜下的表现
上皮增厚
浆液渗出
炎症细胞浸润
嗜碱性变(basophilic degeneration)
是一种胶原纤维的变性、膨胀、断裂,形成无定形弱嗜碱性排列不规则的纤维团块或颗粒,HE染色呈浅灰蓝色。
胶原带
变性的胶原纤维与上皮之间有一狭窄的未变性的胶原带。
常见于
老年性变性
老年性角化病
红斑狼疮
日光性唇炎
痂(crusts)
通常发生于皮肤
口腔主要发生于唇红部
多为黄白色的痂皮
如伴有出血,则呈深红褐色
成分
纤维素性渗出及炎症性渗出的混合物,常与上皮或表皮的表层粘连在一起凝固而成。
口腔黏膜病
概述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PLOM
转变为鳞状细胞癌的可能性增加、形态学上有改变的组织
口腔黏膜白班
口腔黏膜红斑
多为上皮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或浸润癌
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
口腔黏膜癌前状态,PCOM
有较广泛的癌前状态,与癌前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有关
梅毒
缺铁性吞咽困难
着色性干皮病
黏膜下纤维变性
盘状红斑狼疮
扁平苔藓
白斑(leukoplakia)
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不包括因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角化。白斑属于癌前病变或潜在恶性病变。
病因
发病与局部的长期刺激有关
吸烟
白斑最为常见的原因
咀嚼槟榔
局部的机械刺激
破碎的牙冠
不良的修复体
主要分类
不明原因的(特发性的)与烟草相关的白斑
明确局部原因的白色病损
可临时的诊断为口腔白色病变
临床表现
发生部位
口腔各部位黏膜
男性较为多发
灰白色或乳白色斑块,边界清楚,与黏膜齐平或略为高起,舌舔时有粗涩感。
分类
均质型
发生于口腔黏膜的各个部位
病损特点
白色,表面平坦、起皱、呈细纹状或浮石状
非均质型
见于口腔各部位黏膜
表现(病损特点)
白色病损中夹杂有疣状、结节、溃疡或红斑样成分。
一般情况下,非均质型白斑较均质型白斑的恶变危险性高。
发病部位与恶变有重要关系
特别是发生在口底。
舌腹部及舌缘部位的白斑
高危险区
白斑癌变率约为3%~5%
病理变化
组织病理学诊断
上皮良性过角化
上皮伴有异常增生的白斑
主要病理改变
上皮增生
过度正角化
上皮过度角化, 粒层明显, 棘层增生
过度不全角化
上皮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中可见细胞核, 粒层不明显
混合角化
上皮单纯性增生
良性病变
上皮过度正角化
上皮粒层明显
棘层增生
没有非典型细胞
上皮钉突可伸长且变粗,但仍整齐且基底膜清晰
固有层核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上皮疣状增生
见于疣状白斑
上皮过度角化, 表面高低不平呈乳头状, 粒层明显
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状或乳头状增生
表层有过度角化
粒层明显
棘层增生
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可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白斑伴有上皮异常增生
白斑上皮异常增生
一部分基底细胞极性消失, 核大而浓染, 上皮钉突肥大
恶变潜能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异常增生”
特征为:细胞的不典型增生,丧失正常细胞成熟及分层过程,但较原位癌轻微。
白斑上皮单纯增生与异常增生交界
通常将上皮异常增生分轻、中、重度三级
白斑上皮中度异常增生
上皮层次紊乱, 细胞呈现多形性
白斑上皮异常增生伴过度不全角化
上皮细胞黏附力下降, 细胞间隙增宽, 呈中度异常增生
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
上皮内细胞发生恶变,基底膜尚完整,未侵犯结缔组织
口腔黏膜原位癌
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 异型性明显, 可见较多核分裂象, 增生上皮未突破基底膜
白斑癌变——早期浸润癌
上皮表层未不全角化, 上皮重度异常增生, 并突破基底膜向结缔组织浸润生长
红斑(erythroplakia)
指口腔黏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在临床上及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又称
增殖性红斑
红色增殖性病变
奎来特红斑(Queyrat)
临床表现
白色海绵状斑痣
白色水肿
病理变化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扁平苔藓
病因
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
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
病因
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
免疫病理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病因
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
免疫病理
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
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
天疱疮
病因
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
免疫病理
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病因
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
免疫病理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病因
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
白塞综合征
病因
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
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
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
多形渗出性红斑
病理变化
韦格内肉芽肿
病理变化
疱疹性口炎
念珠菌病
结节病
肉芽肿性唇炎
良性游走性舌炎
舌淀粉样变
口腔黑斑
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毛状白班
HIV牙龈炎
HIV牙周炎
口腔卡波西肉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