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推拿学--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 第一节 主诉 第二节 现病史 — 受伤当时的具体程度 — 受伤与发病时间的间隔 — 伤后症状变化 — 疼痛 第三节 局部检查 -- 形态检杳 — 功能检查 — 疼痛检查 第四节 脊柱疾病与损伤的检查法 -- 脊柱标志与定位 -- 脊柱畸形 -- 脊柱疼痛检查 第五节 特殊检查 -- 颈部 ——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 ——前斜角肌综合征 ——肋锁综合征 ——喙突胸小肌综合征 ——臂丛神经根受压 ——锥体束在C5~C6以上受损 --颈胸 ——脊柱外伤 ——神经根受压 ——脑膜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高压 -- 腰臀部 ——骨神经根及腰骶部神经根卡压(根性坐骨神经痛) ——L1~L5椎间神经根受压 ——L5~S1椎间神经根受压 ——髋关节/骶髂关节,椎间关节病变/腰神经根受压 ——骨盆骨折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病变,截瘫 ——坐骨神经/梨状肌病变 ——髂胫束挛缩 ——髋关节、臀中肌、臀小肌功能障碍 ——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 -- 四肢关节 ——肩部 ——肘部 ——腕部 ——膝部
编辑于2023-09-16 18:15:00 上海临床检查 第一节 主诉 第二节 现病史 — 受伤当时的具体程度 — 受伤与发病时间的间隔 — 伤后症状变化 — 疼痛 第三节 局部检查 -- 形态检杳 — 功能检查 — 疼痛检查 第四节 脊柱疾病与损伤的检查法 -- 脊柱标志与定位 -- 脊柱畸形 -- 脊柱疼痛检查 第五节 特殊检查 -- 颈部 ——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 ——前斜角肌综合征 ——肋锁综合征 ——喙突胸小肌综合征 ——臂丛神经根受压 ——锥体束在C5~C6以上受损 --颈胸 ——脊柱外伤 ——神经根受压 ——脑膜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高压 -- 腰臀部 ——骨神经根及腰骶部神经根卡压(根性坐骨神经痛) ——L1~L5椎间神经根受压 ——L5~S1椎间神经根受压 ——髋关节/骶髂关节,椎间关节病变/腰神经根受压 ——骨盆骨折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病变,截瘫 ——坐骨神经/梨状肌病变 ——髂胫束挛缩 ——髋关节、臀中肌、臀小肌功能障碍 ——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 -- 四肢关节 ——肩部 ——肘部 ——腕部 ——膝部
颈项部软组织损伤及疾病, --解剖生理 --颈椎病 --前斜角肌综合征 --颈椎半脱位(C1~C2) --斜颈(痉挛性斜颈) --落枕(项强)
腰腿痛, --解剖生理 --腰椎问盘突出症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臀上皮神经损伤 --髂腹下神经损伤 --棘上韧带损伤 --髂腰韧带损伤 --骶髂关节扭伤(半脱位) --耻骨联合分离症 - --退行性脊柱炎 (腰脊柱) --梨状肌综合征 --股内收肌损伤(股内收肌综合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临床检查 第一节 主诉 第二节 现病史 — 受伤当时的具体程度 — 受伤与发病时间的间隔 — 伤后症状变化 — 疼痛 第三节 局部检查 -- 形态检杳 — 功能检查 — 疼痛检查 第四节 脊柱疾病与损伤的检查法 -- 脊柱标志与定位 -- 脊柱畸形 -- 脊柱疼痛检查 第五节 特殊检查 -- 颈部 ——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 ——前斜角肌综合征 ——肋锁综合征 ——喙突胸小肌综合征 ——臂丛神经根受压 ——锥体束在C5~C6以上受损 --颈胸 ——脊柱外伤 ——神经根受压 ——脑膜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高压 -- 腰臀部 ——骨神经根及腰骶部神经根卡压(根性坐骨神经痛) ——L1~L5椎间神经根受压 ——L5~S1椎间神经根受压 ——髋关节/骶髂关节,椎间关节病变/腰神经根受压 ——骨盆骨折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病变,截瘫 ——坐骨神经/梨状肌病变 ——髂胫束挛缩 ——髋关节、臀中肌、臀小肌功能障碍 ——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 -- 四肢关节 ——肩部 ——肘部 ——腕部 ——膝部
颈项部软组织损伤及疾病, --解剖生理 --颈椎病 --前斜角肌综合征 --颈椎半脱位(C1~C2) --斜颈(痉挛性斜颈) --落枕(项强)
腰腿痛, --解剖生理 --腰椎问盘突出症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臀上皮神经损伤 --髂腹下神经损伤 --棘上韧带损伤 --髂腰韧带损伤 --骶髂关节扭伤(半脱位) --耻骨联合分离症 - --退行性脊柱炎 (腰脊柱) --梨状肌综合征 --股内收肌损伤(股内收肌综合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四章 临床检查
第一节 主 诉
定义
反映某个部位的主要症状和发病时问
第二节 现病史
受伤当时的具体程度
受伤程度
具体分析
受伤与发病时间的间隔
外伤至发病:时间长,作用小
伤后症状变化
单纯外伤——局部无过度活动——症状即不继续加重——症状先重后轻
疾病(炎症、胂瘤等)——症状先轻后重——渐重或波状上升
疼痛
深浅
浅——皮肤、皮下神经
深——韧带、骨膜
与发病、肿胀的关系
肿胀俱现——炎症
先痛后肿——损伤
先肿后痛——肿瘤
部位
类风湿——多发而对称(小关节)
风湿性——游走
下腰及腰椎问盘突出症——坐骨神经放射痛
肩周炎——牵涉项背上肢
髋关节痛——股内侧至膝(闭孔神经区)
性质
锐痛——骨折、韧带急性捩伤
跳痛——发炎、化脓
刺痛、烧灼痛——神经根受刺激
下肢间歇痛— -脉管闭塞,椎管狭窄
胀痛、钝痛 ——骨肿瘤,软组织肿物(血肿等)
发生疼痛的时间
骨恶性肿瘤——夜间更重
脊髓、神经根受压——腹压上升一痛上升
肌肉劳损——休息症减,活动症增
增生性关节炎——休息痛增加,活动痛减少,多活动痛增加
风湿——与气候变化有关
儿童髋关节结核——常有“夜啼”
夜间有数次不自觉的“啼哭”
熟睡后局部保护性肌痉挛消失,引起痛——“夜啼”
疼痛又引起痉挛,哭消失
第三节 局部检查
形态检杳
什么步态?
是否需要辅助行走?
有无跛行及跛行姿势?
压痛点
功能检查
略
疼痛检查
自发痛和活动痛
自发痛——外伤初期,急性炎症,恶性肿瘤,神经疾病
活动痛——骨结核,外伤后遗症
疼痛性质
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疼痛
局部压力上升,神经末梢在密闭腔内,受脉压冲动刺激而产生
原因:内出血、缝合过紧、石膏过紧、急性化脓等
电击样放射性疼痛
病变波及神经
原因:椎间盘突出,马尾肿瘤
腹压升高时疼痛
胸、腹腔,脑脊液增高,冲击病灶或神经根
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
痠(suān)痛
肌肉疲劳的自觉症状
疼痛与动作的关系
分类
挤压
引起骨病灶的疼痛
牵拉
引起软组织病灶的疼痛
举例
踝关节内翻时
内侧痛——内踝骨有病
外侧痛——外踝副韧带有病
脊柱前屈时
椎体有病
背部软组织有病
肌腱、腱鞘
自动收缩时痛肌腱、腱鞘有病
被动牵拉时痛肌腱有病
压痛点
确定压痛点,是寻找病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触诊方法
病灶浅——轻压即得
病灶深——可用间接压法、叩击法、肘压法
其他检查方法
参见第四节
第四节 脊柱疾病与损伤的检查法
脊柱标志与定位
棘突摸法
以中、示指尖夹住辣突从上往下摸
以拇指逐个按压棘突,即可定出棘突与其位置
棘突定位(查顺序数)
枕外隆凸向下能触到的第一个棘突
C2
诸颈椎中最隆的一个,低头时显,能随头活动而左右转动,T1则不然
C7
平肩胛冈内侧角
T3
平肩胛骨下角
T7
双臂上举则平T6
与髂嵴最高点平
L4
与髂后上棘平
S2
椎体定位
(棘突与)同位椎体水平
C2~T3
L1~L5
(棘突与)下位椎体下缘水平
T4~T8
(棘突与)下位椎体中部水平
T9~T12
脊髓节段定位
比同数椎骨约高 1个椎体
C2~T5
比同数椎骨约高2个椎体
T6~T9
比同数椎骨约高3个椎体
T10~T12
位于第 11、12胸椎水平
L1~L5
位于第 1腰椎水平
S1~S5、So1
脊柱畸形
脊柱前凸畸形
多发部位
多在腰椎部分过度前凸
dny:康复
问题原因
站姿图轻松,过度腰曲
紧张
腹肌上部
腰骶部肌肉
大腿前侧下部
臀大肌
拉长
腹部下部
大腿上部
放松/拉伸
略
体态
呈腹部较前凸和臀部后凸的姿势
原因
背肌无力(小儿麻痹症后遗症)。
腹内重量增加(妊娠、腹水、肿瘤)。
姿势不良或骶髂关节先天性后脱位
代偿性(胸椎后凸畸形)。
脊柱后凸畸形
多发部位
胸椎过度后凸,常称“驼背”
体态
站立检查时,可见病人胸椎(背部)明显后凸,腰椎代偿性前凸(胸塌腹凸)
原因
小儿期— -佝偻病,胸椎呈均匀性后凸,平卧消失。
童年期一—脊柱结核,下胸推后凸,成角畸形。
青壮年期一 -脊椎骨软骨炎,胸椎中、下部分呈均匀的后凸畸形。
老年人一脊柱退行性变,胸椎上段后凸畸形。
类风湿性脊柱炎一整个脊柱强直固定,圆弧形后凸畸形,胸廓扁而狭。
脊柱侧凸畸形
侧凸类型
一侧单纯性侧凸
脊柱仅向一侧弯曲
“S”形脊柱侧凸
常有3个弯曲
居中者向右凸,则上下者向左凸,中为原发,上下为继发(代偿)
体态
肩肱三角(两臂下垂,上臂与躯千之距离)侧凸侧缩小或消失。
两肩不平,侧凸侧肩峰较高。
肩胛骨下角,侧凸侧较高。
两下肢有无长短,骨盆是否倾斜,两侧髂嵴是否等高。
髂肋间隙(髂嵴与季肋下缘之距离)若不等,侧凸侧间隙距离较大。
原因
姿势性、代偿性者
器质性
慢性脊柱骨病变(佝偻病)
下肢长短(不等长)
腰椎间盘突出症、痉挛、炎症
炎症突向患侧
痉挛突向健侧
慢性胸腔或胸廓病变(慢性化脓性、结核性胸膜炎等
脊柱疼痛检查
压痛点的位置
tips:对确定病变部位和诊断是很重要的
浅压痛
浅压痛代表浅部病变 - 皮肤、皮下组织、棘突、棘上韧带
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几次才能确定。
没有固定压痛点的病人往往病变不一定在脊柱上。
深压痛
病人俯卧位(无浅压痛或不明显者),,直接用于手掌强力压迫疼痛区,使脊柱产生颤动,这对小关节和椎体都有活动,如果这些部位有病变,则必然有深压痛和间接压痛。
若病人有明显浅压痛,则检查时手掌不要直接按压,可在痛点两旁、上下做间接压迫,也可起同样作用。
举例
脊柱过敏症 ——只有强烈浅压痛,而没有间接压痛。
脊柱结核、增生性脊柱炎——浅压痛很轻或无,而深压痛全部存在
找准压痛点,再做各向活动检查,综合分析,就可大致确定疼痛部位
公式
压痛点位置+各方向活动检查=病变部位
举例
棘上韧带损伤 —— 浅压痛(+),深压痛(-),腰背前屈痛^,背伸(-)
椎体前缘病变 —— 浅压痛(-),深压痛(+),腰背前屈痛^,背伸(-)
第五节 特殊检查
颈部
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
颈椎间接叩击试验(叩顶试验)
方法
判断
颈部有疼痛,或伴有上肢放射痛——阳性
意义
颈椎间盘、后关节病变,颈椎骨病变
颈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 试验)
方法
判断
患者坐位,头稍上仰,偏向患侧。医生在颅顶向下按压,颈部及上肢有放射性疼痛——阳性
意义
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
前斜角肌综合征
深呼吸试验(Adson 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前斜角肌综合征
肋锁综合征
挺胸试验
定义
锁骨下动脉、臂丛是否在第一肋骨、锁骨间受压
方法
判断
患者立定位、挺胸、两臂后伸、桡动脉搏动减弱、消失,臂及手部有麻木感或痛——阳性
意义
肋锁综合征
喙突胸小肌综合征
超外展试验
定义
锁骨下动脉是否被喙突及胸小肌压迫
方法
判断
意义
喙突胸小肌综合征
臂丛神经根受压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定义
臂丛神经
臂丛神经由颈C5~8与T1神经根组成,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有些小分支分布到胸上肢肌、背部浅层肌和颈深肌。
主要的分支有:胸背神经、胸长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
臂丛神经主要支配上肢和肩背、胸部的感觉和运动。
方法
判断
意义
臂丛神经根受压
锥体束在C5~C6以上受损
霍夫曼试验(Hoffmann 征)
方法
判断
将病人前臂旋前,掌面向下—医生向掌侧弹拨中指远端指甲一拇指及其他 各指快速屈曲——阳性
意义
锥体束在C5~C6以上受损
注意
此症有时也可见于正常人
颈胸 脊柱外伤 / 神经根受压 脑膜炎症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颅内高压
仰卧屈颈试验(Soto-Hall 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脊柱外伤:屈颈时项韧带及辣间韧带紧张,以致影响受伤椎骨。患者常能指出损 伤、疼痛部位(但无明显下肢放射痛)。
神经根受压:向前屈颈,可使脊髓上升 1cm 左右,神经根也随之受到牵拉,神经根受压时则该神经分布区域有放射痛。
如出;现两下肢髋、膝关节屈曲为脑膜剌激症状,见于脑膜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或颅内高压。
注意
有颈椎外伤者禁用本法,以防脊髓受伤。
病人胸、腰脊柱不能前屈。
病人头部托起时要慢,头前屈使下颌部抵胸部。
两下肢要伸直。
站立屈颈试验(Neri征)
方法
判断
意义
同上
注意
同上
坐位屈颈试验(Lindner 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脊神经根受压
注意
两膝不能屈起,腰胸脊柱要伸直。
若疼痛刷烈不能做,不要强迫做,可记录“无法完成”
一般在能完成仰卧位、站立位屈领试验时再做本试验。
腰臀部
坐骨神经根及腰骶部神经根受压 (根性坐骨神经痛)
直腿抬高试验 (Lasegue 试验)
方法
判断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伸直高举,测定高举时无痛范围
要点
下肢伸直,不能屈膝,龙其高举的下肢更要注意
应与健侧对比
记录方法——如:直腿拾高试验左 90°,右45°
意义
坐骨神经根受压(根性坐骨神经痛)
注意
因为直腿抬高时骶髂关节也产生旋转扭转,超过90°,影响腰骶关节,所以骶骼部或腰骶关节病变时,也能有阳性症状;但高度比坐骨神经根受压高,疼痛部位不同。
股后肌群紧张,也可出现假阳性。
能直腿拾高,但抬高下肢摇晃—一注意耻骨骨折可能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Braggard 附加试验)
方法
判断
直腿抬高,出现腰腿痛的角度时,放低5°~10°,背伸踝关节,腰腿痛者——阳性
意义
进一步证明是腰骶部神经根受压,可排除股后肌群紧张、腰骶关节病变、骶髂关节病变
注意
放低5°~10°时已无症状。
背伸踝关节时,膝关节伸直。
备用
多种情况视频
L1~L5椎间神经根受压
拇趾背伸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L4~L5椎间神经根受压,因为伸拇长肌受 L4神经支配
注意
下压患者两拇趾甲的力量要相等
若症轻者第一次肌力对比相等,则可做2~3 次重复检查。
L5~S1椎间神经根受压
拇趾跖屈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L5~S1,椎间神经根受压,因为拇长屈肌受 L5神经支配
注意
下压患者两拇趾甲的力量要相等
若症轻者第一次肌力对比相等,则可做2~3 次重复检查。
注意:“背伸”~跖屈”要进行比较,因为L4神经根受压时,L5神经也受一定影响,但比L4小;同样L5神经根受压时,L4也受一定影响。
髋关节 / 骶髂关节 / 椎间关节病变 / 腰神经根受压
“4” 字试验(Patrick 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不能完成“4”字者,为髋关节病变。
完成而阳性者,骶骼关节病变。
注意
要固定骼前上辣,不使骨盆旋转。
疼痛在骶髂部者为阳性,在内收肌者无意义。
本试验受个体因素(年老、肥胖)的影响大,故应两侧进行对比。
双髋双膝屈曲试验
方法
判断
病人仰卧,医生将双髋双膝尽量屈曲,腰脊柱前屈,使其紧贴腹壁,压力集中在腰 骶关节,发生腰痛者——阳性
意义
腰骶关节或椎间关节病变
注意
大腿紧贴腹壁
注意:在双髋屈曲 90°以下发生疼痛,病变在髋部;90°以上,120°以下发生疼痛,则病变在骶骼关节。
骨盆旋转试验 (又称双腿屈曲扭腰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同上
注意
同上
床边试验(Gaenslen 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骶髂关节病变
注意
患者健侧髋膝要尽量屈曲,以固定脊柱。
医生紧贴病人躯干站立,以防病人跌下床。
疼痛发生在骶髂关节部为阳性,若在大腿前侧则无意义。
在排除髋关节病变的基础上进行才有效。
唧筒柄试验(pump handle 试验,又称斜扳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骶髂关芀病变
注意
上身要稳定,不能转动(避免代偿)
髋膝尽量屈曲
仰卧挺腹试验
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腰神经根受压
注意
无
抬腿腰痛试验(Goldthwait 试验)
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注意
无
跟臀试验(Ely 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鉴别腰骶关节病变
注意
股神经病变、股四头肌挛缩者本试验不能完成
髋关节过伸试验 (下肢后伸试验;瓦塞曼(Wasserman)试验;沃曼(Yeoman)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髋关节;骶路关节;腰骶关节;腰椎间关节病变
注意
每一按压部位要“对牢”(对准)
记录:阳性要写明当时按压部位
骨盆骨折
骨盆挤压试验
方法
判断
病人仰卧,医生用两手掌挤压两侧髂嵴(由外向内、向前、向后),疼痛——阳性
病人仰卧 ,医生用手掌在两侧髂前上棘处向下挤压,疼痛——阳性
意义
骨盆骨折
注意
轻症不易出现阳性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病变,截瘫
掌跟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鉴别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截瘫
注意
无
足跟叩击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鉴别髋关节病变(股骨颈可能骨折)
注意
膝关节要伸直
坐骨神经/梨状肌病变
梨状肌紧张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鉴别梨状肌病变
注意
无
弓弦试验(Bowstring 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坐骨神经根受压。
两侧均阳性者脊髓受压可能。
注意
患者上身挺直
髂胫束挛缩
髂胫束挛缩试验(Ober 征)
方法
判断
患者侧卧,患侧在上,下面大腿屈曲,使腰椎前凸消失。
意义
骼胫束孪缩
注意
无
髋关节、臀中肌、臀小肌功能障碍
单腿独立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髋关节、臀中肌、臀小肌功能障碍
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
髂、坐骨结节联线(Nelaton 线,内拉通线)
方法
判断
意义
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
备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专科查体
四肢关节
肩部
排除内脏疾病
左肩痛要排除心脏疾患
右肩痛要排除肝胆疾患
颈部疾病可能引起肩痛
冈上肌肌腱病变
肩关节外展试验
方法
判断
外展到上举 60°~120°范围内痛增加,过后痛减小——冈上肌肌腱病变
意义
冈上肌肌腱病变
注意
肩肱关节脱位
搭肩试验(Dugas 征)
方法
判断
意义
鉴别肩肱关节脱位
注意
肩关节脱位,肩胛骨颈部骨折
直尺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肩关节脱位,肩胛骨颈部骨折
注意
肱二头肌长头炎
肱二头肌长腱试验(Yergason 征)
方法
判断
意义
肱二头肌长腱腱鞘炎、肌腱炎
注意
上臂外展外旋试验
方法
患者主动作上臂外展外旋
判断
患者主动作上臂外展外旋,肱骨结节间沟部疼痛——阳性
意义
肱二头肌长腱腱鞘炎、肌腱炎
注意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
上臂外展后伸试验
方法
患者主动作上臂外展后伸
判断
意义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
注意
肘部
肱骨外上髁炎
网球肘试验(Mill 征)
方法
判断
意义
肱骨外上髁炎
注意
肱骨内上髁炎(学生肘)
抗阻力屈腕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肱骨内上髁炎(学生肘)
注意
尺骨鹰嘴骨折
伸肘试验
方法
判断
患者将患侧手放在头顶上,病人主动伸直肘关节,不能伸直——阳性
意义
尺骨鹰嘴骨折
注意
腕部
桡骨茎突炎
握拳试验(Finklestein 试验,芬克斯坦试验)
方法
判断
病人患侧握拳(拇指在拳内),自动或被动尺侧屈腕,桡骨茎突处疼痛——阳性
意义
桡骨茎突部狹窄性腱鞘炎
注意
桡侧腕伸肌腱炎
桡侧腕伸肌腱摩擦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
注意
腕管综合征
大陵按压实验
方法
判断
医生按压患肢“大陵”穴,疼痛、手指发麻——阳性
意义
腕管综合征
注意
膝部
髌骨骨折
刮髌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髌骨骨折
注意
膝关节腔积液、结核
浮髌试验
方法
判断
视频
意义
膝关节腔积液、结核
注意
部分患者因为股四头肌萎缩,显得膝关节很大,实际并不是积液,可通过该实验检查
髌骨软骨病
半蹲试验
方法
判断
病人患足站立,并逐渐下蹲,膝痛、膝“软”的感觉——阳性
意义
髌骨软骨病
注意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侧向运动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注意
侧副韧带损伤与半月板破裂
硏磨试验(Appley 试验)
方法
判断
意义
鉴别侧副韧带损伤与半月板破裂的方法
注意
内侧/外侧半月板损伤
麦克茂来试验(Mc Murray 试验)
方法
判断
子主题
意义
内侧/外侧半月板损伤
注意
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断裂)
抽屉试验(Drawer 征)
方法
判断
意义
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断裂)
注意
tips:强直性脊柱炎
症状
四十岁以下多发
隐匿、缓慢起病
腰骶部开始
晨僵
卧床后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