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民法 第二编 人身权
民法人身权--《考试分析配套考点详解》第二编人身权
编辑于2020-07-02 18:08:13第二编 人身权
Ⅱ.人格权
一、人格权的概念和特点
1. 先在性
2. 法律认可
3. 平等性
4. 客体为人格利益
二、具体人格权
人身的人格权
1. 生命权
A. 概念
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的保护
B. 基本内容
生命安全
生命尊严
C. 侵害生命权的类型
因过错不法致人死亡
2. 身体权
A. 概念
自然人的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
B. 特征
C. 基本内容
D. 侵害身体权的类型
a. 因过错不法破坏他人身体的完整性
b. 因过错剥夺、限制他人行动自由
c.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
E. 捐献器官组织
a. 生前捐赠
主体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自愿
形式
书面或遗嘱
b. 死后捐赠
条件
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愿意捐献的
共同决定
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
形式
书面
c. 禁止买卖器官
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该买卖行为无效
3. 健康权
A. 概念
B. 特征
C. 基本内容
D. 侵害健康权的类型
a. 侵害生理健康或心理健康
b. 性骚扰
c. 医学研究不得侵害健康权
E. 临床试验
F. 健康权与生命权、身体权的区别
精神的人格权
1. 姓名权
A. 概念
B. 特征
C. 基本内容
a. 姓名决定权
b. 姓名变更权
c. 姓名的使用权
D. 侵害姓名权的类型
2. 名称权
A. 概念和特征
B. 基本内容
C. 侵害名称权、姓名权的类型
a. 干涉
b. 假冒
c. 盗用
D. 改名(姓名、名称)登记及其法律后果
登记
法律后果
E. 艺名、简称的保护
3. 肖像(声音)权
A. 概念
B. 特点
a. 主体的限定性
b. 客体是肖像
c. 是专有权
C. 基本内容
a. 制作肖像
b. 使用肖像
c. 公开肖像
d. 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支配权
D. 侵权类型
a. 丑化、伪造他人肖像
b. 擅自制作、使用、公开他人肖像
不再要求以营利为目的
c. 著作权人擅自使用构成侵权
E. 合理使用
a. 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
b. 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
c. 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
d. 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
e. 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
F. 肖像许可使用合同
a. 肖像使用条款的解释
b. 肖像许可使用期限
不定期合同双方具有任意解除权
定期合同肖像权人的解除权
正当理由
造成对方损失,除不可归责于肖像权人的事由外,应当赔偿损失
c. 对姓名等的许可使用,参照适用肖像许可使用的有关规定
4. 名誉权
A. 概念
B. 特征
a. 主体包括所有民事主体
b. 客体为名誉
c. 名誉权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
C. 内容
a. 名誉保有权
b. 名誉维护权
c. 名誉利益支配权
D. 侵权构成
a. 须有侮辱、诽谤行为
b. 须造成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
E. 新闻报道侵权
a. 正当新闻报道不构成侵权
b. 不正当新闻报道构成侵权
捏造、歪曲事实
对他人提供的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F. 文学作品侵权
a. 以真人真事或特定人为描述对象
b. 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
G. 必要措施请求权
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其名誉权的,有权请求该媒体及时采取更正或者删除等必要措施
H. 信用评价
a. 民事主体可以依法查询自己的信用评价
b. 发现信用评价不当的,有权提出异议并亲贵采取更正、删除等必要措施
c. 信用评价人应当及时核查。经核查属实的,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5. 荣誉权
A. 概念
B. 特征
C. 内容
a. 荣誉获得权
b. 荣誉维护权
c. 荣誉利用权
D. 侵权类型
a. 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
b. 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c. 获得的荣誉称号应当记载而没有记载
d. 获得的荣誉称号记载错误
E. 荣誉与名誉的区别
6. 婚姻自主权
A. 概念
B. 内容
婚姻关系自主决定,包括对是否结婚、结婚对象、是否离婚的自主决定,以及离婚者复婚或者其他适格主体再婚的自主决定
自然人的婚姻自由权,不受他人干涉
要求自然人达到一定的年龄要求和符合行为能力的要求
7. 隐私权
A. 概念
B. 特征
C. 内容
a. 隐私保密权
b. 隐私保护权
c. 隐私支配权
D. 侵权行为
a. 刺探他人隐私
b. 侵扰他人隐私
c. 泄露他人隐私
d. 公开他人隐私
E. 侵权类型
a. 侵扰私人生活安宁
b. 侵扰私密空间
c. 窥探私密部位
d. 处理私密信息
e. 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8. 个人信息保护
A. 概念
B. 特征
C. 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
a. 正当处理个人信息不构成侵权
b. 违法处理个人信息构成侵权
c. 自然人与信息处理者的关系
i. 查阅、抄录、复制、更正个人信息
ii. 删除个人信息
iii. 不得泄露、篡改、非法提供个人信息
iv. 确保信息安全
v.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保密义务
D. 不承担责任的情形
a. 在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统一的范围内合理实施的行为
b. 合理处理该自然人自行公开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信息,但是该自然人明确拒绝或者处理该信息侵害其重大利益的除外
c. 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该自然人合法利益,合理实施的其他行为
三、一般人格权
1. 概念
自然人基于人身自由以及人格尊严等根本人格利益而享有的人格权
2. 特征
A. 主体是自然人
B. 权利客体的高度概括性
C. 所保护利益的根本性
D. 权利内容的不确定性
3. 功能
A. 产生具体人格权
B. 解释具体人格权
C. 补充具体人格权
四、人格权的一般规定
1. 人格权具有人身专属性
A. 不得放弃、转让、继承
B. 可以许可使用姓名、名称、肖像
2. 人格权的保护和诉讼时效
A. 人格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请求权
B. 损害赔偿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
损害赔偿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
3年
3. 非财产性侵权责任的强制执行
A. 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B.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承担
4. 侵害精神的人格权民事责任的确定
5. 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6. 法院强制措施
7. 诉讼主体
死者-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配偶、子女并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Ⅲ.身份权
一、身份权的概念和特征
1. 概念
2. 特征
属于人身权
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资格作为前提
比直接体现财产的内容
二、身份权的类型
1. 配偶权
A. 概念
合法有效的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相互享有的一种身份权
B. 特征
配偶权的权利主体是夫妻双方
配偶权以合法有效婚姻为的存续为前提
配偶权属于绝对权和支配权
C. 内容
实为权利义务的统称
2. 亲属权
A. 概念
亲属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亲属权
除配偶以外的其他近亲属之间的以特定身份利益为内容的身份权利
B. 特征
C. 内容
3. 亲权
监护关系
4. 探望权
Ⅳ.精神损害赔偿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1. 侵害人身权益
A. 人格权
B. 身份权
a. 配偶权
b. 亲属权
c. 监护关系
C. 死者人格利益
死者人格利益
a. 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b. 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侵害死者隐私
c. 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侵害死者遗体、遗骨
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
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保护
2. 侵害特定物
A. 须侵害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B. 须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
C. 须造成严重精神损害
三、精神损害赔偿之排除适用
1. 法人、非法人组织的人格受到侵害
2. 在侵权之诉中未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终结后基于同一事实另行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
3.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不能主张赔偿精神损失
四、精神损害赔偿的主张路径
1. 诉讼主体
2. 违约责任与精神损害赔偿并用
五、精神损害赔偿之专属性
原则上不得让予或继承,但下列情况中,请求权可以转让或者继承
1. 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
2. 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
Ⅰ.人身权概述
一、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
1. 人身权具有非财产性,同时与财产权利又有着一定的关系
2. 人身权具有专属性
3. 人身权属于绝对权、支配权
二、人身权的种类
1. 人格权
2. 身份权
3. 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
A. 权利主体不同
人格权:自然、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身份权:自然人
B. 权利客体不同
人格权:人格要素,如姓名、肖像、名誉等
身份权:基于一定身份关系形成的身份
C. 取得依据不同
人格权:源于民事主体的出生或成立
身份权:源于事件或行为
D. 存续期间不同
人格权:具有独立人格期间,没有特殊限制
身份权:以一定身份的存在为前提,并以身份的存续为权利存续的基础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自然人的姓氏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
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抚养而选取扶养人的形式
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民法典》1011:”以非法拘禁等方式剥夺、限制他人行动自由,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