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脑脊液循环的思维导图,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的层次关系,硬膜外隙的位置、内容和特点,蛛网膜下隙及终池的位置与内容;硬脑膜的构成和特点,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和血液回流的途径;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大脑动脉环的构成、位置;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抗心衰药物的思维导图,分享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利尿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正性肌力药、扩血管药、钙增敏药及钙通道阻滞药的知识。
抗心绞痛药的思维导图,分享了心绞痛发病机制、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其他抗心绞痛药物的知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抗高血压药的思维导图,动脉血压影响因素有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和动脉血压的主要调节因素(神经体液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脑脊液循环
概述
一、脊髓和脑的被膜(3层)
脊髓的被膜
硬脊膜
位置
上端
枕骨大孔
下端
附于尾骨
硬膜外隙
硬脊膜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
内容
脊神经根、静脉丛、淋巴管等
特点
此间隙略呈负压
与颅腔不通
临床应用
进行硬膜外麻醉,将药物注入此间隙,以阻滞脊神经根内的神经传递
脊髓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宽阔的间隙
充满脑脊液
终池
脊髓蛛网膜下隙的下部,在脊髓下端至S2之间扩大的部分
内有马尾
临床上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进行腰椎穿刺
软脊膜
与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齿状韧带
脑的被膜
硬脑膜
两层构成
颅盖部疏松结合
颅底部紧密结合
当颅底骨折时易导致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
引发脑脊液外漏
颅前窝骨折
脑脊液流入鼻腔
鼻漏
形成结构
大脑镰
呈镰刀型分割深入大脑纵裂,分割两大脑半球
小脑幕
呈半月形伸入大脑横裂,分隔大脑和小脑
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两侧海绵窦借横支相连
窦内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过
窦外侧壁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通过
345(1、2)6
借眼静脉(内眦静脉、眼上静脉)与面静脉交通
面部感染引发海绵窦炎和血栓
硬脑膜窦内的血液流向
脑蛛网膜
脑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
内充满脑脊液
蛛网膜下池
概念
蛛网膜下隙膨大的部位
蛛网膜粒
脑蛛网膜紧贴硬脑膜,在上矢状窦处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上矢状窦内
作用
回收脑脊液
脑脊液从此深入硬脑膜窦内,会流入静脉
软脑膜
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的动脉
来源
颈内动脉
以顶枕沟为界,供应大脑前2/3和部分间脑
椎动脉
左、右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
主要供应大脑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等
两系在大脑的分支可分为
皮质支
供应大脑皮质及深面的髓质
中央支
供应基底核、内囊和间脑等
1、颈内动脉
经过颈动脉管入颅
分支
大脑前动脉
对侧同名动脉借助 前交通支 相连
分布于(绿色表示)
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
额叶底面的一部分
额、顶两叶上外侧面的上部
分布于
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
大脑中动脉
可以看作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由外行入外侧沟内,分为数条皮质支
分布(黄色表示)
大脑半球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
其中包括
第Ⅰ躯体运动区
第Ⅰ躯体感觉区
语言中枢
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
脉络丛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2、椎动脉——基底动脉
经过颈椎横突孔入颅,至脑桥基底部
左、右椎动脉汇合呈基底动脉
主要分支
脊髓前、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的终末分支
颞叶的内侧面、底面和枕叶
背侧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内/外侧膝状体
图示(橙色表示)
3、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组成
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
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
前交通动脉
两侧后交通动脉
两侧颈内动脉末段
没有大脑中A!!
使得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相通
使得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
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连接处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脑的静脉(了解)
脊髓的血管(了解)
脊髓的动脉
三、脑脊液及其循环
脑脊液
产生
各脑室的脉络丛
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
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震荡、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
脑脊液的循环
最后进入颈内静脉
四、脑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