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物质、意识、规律、实践、哲学
这是一篇关于物质、意识、规律、实践、哲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4个)、二者的统─即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分为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知识点总结。
马原 第一章知识总结,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马原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组成
马哲 (一般方法,不是具体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 (用一般方法分析资本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核心理论目的)
创立、发展(3个keywords)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实践、经验
标志性著作
《共产党宣言》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章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基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个)
科学性
规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
人民性
政治立场和鲜明品格
实践性
首要和基本观点
发展性
与时俱进、不断吸收人类最新文明成果
革命性
二者的统一即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Part 1 辩证唯物论(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
变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微观结构层次——原子分子粒子
科学定义:其唯一特性为客观实在性——意识之外——非直观物品——哲学范畴
运动
是标志一切事物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时间和空间
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尺度):“痕迹”
具有客观性:物质运动和时空不可分割 ;(观念形式✘)
前缀: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运动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意识
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本质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不是分泌物)——能动加工,非直观反应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对物质的反作用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创造性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也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意识可以创造物质,通过物质中介手段)
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和物质的关系
区别
地位: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范畴:意识是主观的,物质是客观的
联系:同一性=统一性
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
四个K
尊客主能: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前提
两个理解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和改变(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作用的条件)
规律
自然规律:自发进行,不需要人的参与
历史规律:不能自发进行,需要人的参与
社会历史领域中,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意识(人独有的)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定义: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人工智能无
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
实践(人独有的)
桥梁
使物质世界划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哲学
区分观点门派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金木水火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分子、原子、粒子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意识、实践、规律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心、想法、观念、意识决定世界(例:心想一定事成)
客观唯心主义:神、宗教、绝对观念、绝对精神、上帝、道、天
基本问题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存在和思维谁是世界的本原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存在和思维有无同一性
或者物质与精神(意识)的关系
子主题
主题
自然界
自在自然
人化自然
辩证法:怎样发展
唯物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