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考点
2021年期末考试毛概重点,自制,各校考点不完全相同,酌情考虑。
编辑于2021-01-15 01:56:25毛概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924-1927遵义会议之前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924-1937十年内战(1927-1937)
土地革命时期
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45年
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地位?)
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及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
精髓
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群众路线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话语表达做到了理论的通俗化
不重要的两点
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科学指南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认清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不能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
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革命的性质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略写——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革命的崭新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首要对象是帝国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理论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体两翼?
1949年10月-1956年底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要的三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不是重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循序渐进的步骤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和平赎买
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低级到高级
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
全国私营工业户数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956年底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
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其他内容
中国第一部宪法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做出明确规定?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
《共产党宣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社会主义改造还未结束时,毛泽东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所有制基础不同
邓小平理论
形成条件
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形成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20世纪70年代
形成过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87党的十三大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概括,标志这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1992年党的十四大
高度评价邓小平对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明确指出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997年党的十五大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论述了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创立作出的独创性贡献
十五大还将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 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99年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九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1992年初,南方谈话,邓小平对其作总结性理论概括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why消灭而不是消除剥削,why消除而不是消灭两极分化?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是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理论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1987年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要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坚持改革开放
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七大加上"和谐”
十九大加上“美丽”
并将现代化国家变为现代化强国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决定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三步走战略
first step——1981-1990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second step——1991-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third step——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世纪前两步已经实现
改革开放理论
实质和目标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92南方谈话
第一阶段1978-1983——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十一届六中全会
第二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南方谈话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核心:坚持一个中国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原则
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回答和解决的是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
核心观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形成
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是形成的现实依据
2003全面总结抗击非典斗争时指出
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内涵(what is科学发展观?)
集中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第一要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以人为本是~核心立场
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发展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主要内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most important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历史地位
历史性成就——全方位的、开创性的
历史性变革——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几个数字
2个一百年
建党一百周年;建国一百周年
2个阶段
2020-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35-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4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个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4个意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4个伟大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对主要矛盾判断的过程三个主要节点
1956党的八大
我国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
我国所要解决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党的十九大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上升
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依然很重
论述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why没有变?
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左右,按国家和独立经济体排位,大体处在世界中列,在创新能力、产业层次、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新时代的内涵五个要点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新时代意义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从人类文明进程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核心要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
新时代思想内涵
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十九大概括的“八个明确”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建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回答的问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四个坚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增强四个意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华民族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科学内涵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具有广泛的包容性
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如何实现中国梦?
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两步走战略安排
第一个阶段2020-2035,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建设方面,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2035-2050,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
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
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
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
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贯彻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论述题——科学内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材料分析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中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1+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公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
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决胜建成小康社会
从党的十九大到20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should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深化改革
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摸着石头过河建设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从实践得真知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全面依法治国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从严治党
党面临的四大考验
执政考验
改革开放考验
市场经济考验
外部环境考验
党面临的四大危险
精神懈怠危险
能力不足危险
脱离群众危险
消极腐败危险
全面推进党的
政治建设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
纪律建设
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当今世界多元多样多变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发展道路——和平的发展道路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
新兴国际关系,新在互相尊重,新在公平正义,新在合作共赢
核心——合作共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
提出——提供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不断完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
推动国际社会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方面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党的领导
党的历史使命
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我们要开展的斗争更加艰巨
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作为最高政治力量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体现是
坚持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
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阶段
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我国社会主义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不可逾越的,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