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心-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考研,综合整理的资料,如个体心理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它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可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编辑于2023-10-18 10:39:09第一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它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可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认知
认知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核心)和语言等。(注意X,注意是心理状态)
情绪,动机(行为调控)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会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相反就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能力,人格(心理特性)
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人所从事的活动的效率。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括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行为是指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的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
心理与行为不同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的中介作用,在刺激和行为间)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
意识有时也叫觉察,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
特点
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自我意识【实】红点实验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个体心理-见⬆️
社会心理是在某社会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
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关系
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社会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心理学的性质
学科分两大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边缘/中间学科
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有一样的研究目标和手段)
社会科学的性质(研究社会心理和行为);人是社会实体,其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影响
其他
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不是)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差异)
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理想、三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任务
基本任务
心理过程
时间
心理结构
脑机制
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
心理与环境的关系
意义/目标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幸福生活/心理健康
理论意义
科学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重要意义。
实践意义
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预测和控制。人们掌握了心理现象的规律,就能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都有助于促进人的毕生发展,维护心理健康,减轻职业压力,增进人际交流,进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分支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军事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法律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六大研究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又称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有计划、有组织的观察,从中发现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
条件/适用范围
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控制
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出现
由于社会道德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优点
一手资料范围大 简便易行较真实
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适用范围大
简便易行
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缺点
现象/结果/难控制 观察效应/易/偏差
在自然条件下,观察现象难严格重复
结果难重复验证,精确分析
难以控制目标现象出现
易各取所需,出现观察者效应和观察者偏差
观察者效应
被观察者由于意识到自己被观察而引起行为上的改变(被试)
观察者偏差
观察者只观察了希望看见的被观察者的行为,有选择地记录,而丢失了可能重要的行为细节(主试)
双盲实验
分类(优缺点)
自然观察
参与观察
习惯化(《行为科学研究方法》P141)
人为观察
《行为科学研究方法》P146
实验法
含义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分为
实验室实验
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自然实验/现场实验法
现场实验,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情境中进行,但是对实验条件进行了适当控制
优点
主动/控制精度高 准确可靠数量化 重复检验/揭因果
可以主动掌握实验进程;
可以很好地控制额外变量,实验精度高
数量化指标明确,所得数据准确、可靠
可重复、可检验
可以揭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
人为外部效度低 无法复杂与探索
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外部效度比较小;
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
不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其他
自变量(独立变量);因变量(依从变量)
假设—验证—结论
测验法
测验法用一套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基本要求: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优点
可靠合理标准化 简便️省力易实行 控制量化便统计 常模对照种类多
标准化测量严谨可靠,结构合理
简便省力,易于实行
过程易控制,定量化程度高,便于统计处理;
有常模比较,便于对照
种类多,灵活多变
缺点
间接测量/难准确 不映过程/不因果 经验文化/要求高
间接测量,难以得到准确结果
成绩不反映过程
不能揭示变量间因果关系;
易受经验文化影响
对施测者要求高
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者提问,通过分析回答的内容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方式
问卷法
问卷调查
采用事先拟定的问题,由调查者根据被试对问题的回答来搜集相关资料,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其他
自我报告
他人报告e.g.创造力问卷
开放性问题
预实验
限定性问题
开放 or 限定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IxNDQ3MQ==&mid=2650314969&idx=1&sn=a6d1c87fd45550709bf19861045c972c&chksm=87595eb1b02ed7a70689001c8bbf231d5765a1ca3e4201ed981dcedd5a85023c394d4ce783ad&scene=27
无反应偏差
1.没有能力回答
2.被调查者不合作,拒绝接受调查
3.集中于某一个群体或阶层
如年轻人会更容易接受网络问卷调查
解决办法
增大样本容量
提高回答率
晤谈法
通过面谈方式搜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断群体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
优点
不受限制运用易 收集快速范围广
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运用易
涉及范围广,收集数据快
缺点
不严谨不因果 主被影响大
不够严谨
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受研究者主观影响大
结果可靠性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
社会赞许效应与要求特征
注意点
结构性
代表性
实施方式(问卷、邮件、电话、面谈)
发展型
问卷的时效性,地区的差异性
个案法
个案法要求对个体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收集个体过去和现在的资料
优点
详尽全面 原因假设
可以为所研究的问题提供详尽深层全面的资料
能详细解释个体某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
缺点
内外效度低 费时不因果
外部效度低:只能适用少数案例(被试特殊,成本昂贵),结果也只用于个别情况(临床)。结论不够严谨
内部效度低:因为额外变量多
耗费的时间多,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相关法
相关法通过测量来发现事物之间关系的方法。不同变量之间相随变动的关系,称之为相关。相关系数为两个事物的相关程度或强度。
优点
验证预测映关系 明确方向数量化 其他研究作基础
相关研究可验证
通过相关研究可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预测
可反映变量间关系的具体情况
数量化指标明确且具有方向性
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方便进一步研究
缺点
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相关不等于因果
方向性
混淆变量(第三变量)
拓展:交叉-滞后法
加上纵向的时间因素,提高预测能力,尽可能推断因果
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冯特Wilhelm Wundt(奠基人)、铁钦纳
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意识),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基本观点
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经验分为感觉、表象、情感三元素。
三元素
感觉→知觉
表象→观念
情感→情绪
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
评价
使心理学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并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但其研究严重脱离实际,教学内容狭窄;内省法过于主观,重复性差;许多高级心理现象难以通过内省法进行研究
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詹姆斯(创始人)、安吉尔、杜威
霍尔
研究对象
意识(流),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基本观点
意识是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流”。
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研究方法
内省法,但更注重客观的观察和实验 实验法、观察法等
评价
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
但机能主义具有折中主义的倾向,同时也有生物主义倾向,对其他学派的排斥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称“构造”为砖块与泥灰
研究对象
意识、认知现象(知觉、学习、思维等)
基本观点
主张心理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研究方法
实验法、整体观察法
评价
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其对于知觉、学习及思维等的研究成果至今具有积极意义。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
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冰山理论、《梦的解析》)、荣格、阿德勒
研究对象
无意识(潜意识)
基本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会受到潜意识(无意识)的影响,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弗洛伊德)冲动。
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精神分析是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宜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研究方法
自由联想、释梦、催眠疗法、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等个案法手段。
评价
开创了潜意识的研究领域、防御机制等新的概念
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影响深远
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太过强调潜意识的作用,且早期理论具有泛性论特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华生(创始人),斯金纳,班杜拉
巴甫洛夫
华生1913《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标志行为主义的诞生
斯金纳、托尔曼:“中介变量” ①程序学习②行为治疗③生物反馈技术
研究对象
行为
基本观点
①心理学应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
②反对使用内省,主张实验法
③行为不是遗传决定的,而是环境,即环境决定论。
研究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
评价
它强调用客观方法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利于心理学走上科学的道路
但由于主张太过极端,也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与过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
批判精分“伤残”‘动物’,行为“幼稚”“机器”
研究对象
人格
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并且相信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
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不断发展。
共情、尊重、开放、积极关注、非指导性
研究方法
反对以方法为中心,没有具体、统一的研究方法,更多采用现象学方法
现象学方法(phenomenological method)是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指仅观察个体的当前经验,并试图尽可能不带偏见或不加解释地进行描述。
评价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对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们的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
西蒙、皮亚杰、奈瑟尔、纽维尔
乔姆斯基
加涅--元认知
奈瑟尔1967《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的心理学的建立
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认知心理过程,将人的认知过程看成信息通道输入、编码、译码、存储、提取、输出信息的过程
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感知觉、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加工过程。
基本观点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去解释心理过程
研究认知过程,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在他们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人类的行为的。
研究方法
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实验法等。
评价
认知心理学是在众多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心理学新范式,它所探讨的问题涉及人类心理活动深层次的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并以认知的脑机制、认知与神经活动的关系、脑的发育以及认知的发展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在21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新兴流派
积极心理学
创始人:塞利格曼
心理学应该关注个体和团体的积极因素。
进化心理学
人类的心理机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某一行为有助于个体的存在,那么这种行为倾向就会被自然所选择,并且通过基因遗传保留下来。
超个人心理学
包括个人成长、高峰体验、神秘经历及超脱自我界线的发展可能,跨越了个人的意识。(第四势力)
文化心理学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家关心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把生理学看成是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
研究的问题主要有:脑与心理的关系、心理免疫学、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主要有:临床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法和脑成像法等。
行为主义
20世纪50年代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领域中,如程序学习、行为治疗或行为改善、生物反馈技术。
精神分析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批后弗洛伊德主义者将精神分析理论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
与弗洛伊德的不同:后弗洛伊德主义者更关注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而不是主要以精神异常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而不是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把青年期看成力比多活动的高潮时期,而不是过分强调力比多在儿童时期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的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它主要研究认知功能的脑机制、学习训练与脑的可塑性、脑发育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等。在21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人本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
人本主义重视人的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提出积极心理学的主张,关注个体和团体的积极因素,如积极人格、积极情感等。
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运用进化论的思想对人类心理的起源和本质进行研究,强调自然选择对人类普遍行为倾向的塑造
过去现在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的产生、哲学是父亲、实验生理学是母亲、生物学是媒人
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很短的历史
历史
见实验心理学-概述
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1917年北京大学首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1920年,东南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