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思维导图,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要从整体上讨论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即本体论 )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即认识论)
在哲学基本问题中,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回答本体论问题才能回答认识论问题 同时,回答本体论问题又不能离开认识论,任何一种本体论都是通过一定的认识路线形成的, 都包含着对人的认识的本质、功能和过程的回答。离开认识论的本体论只能是缺失理论论证的独断论。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生活来看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从哲学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无法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从哲学发展来看
哲学要从整体上讨论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是哲学的两大阵营又叫两大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发展中的三个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 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如水、气、火、土。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或半截子唯物主义)
把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 看作世界的本原,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发展中的两个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 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 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本原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
形而上学一:是印上有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对象的哲学。由于传统哲学通常是以这种方式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因此人们往往把传统哲学称作“形而上学” 。二: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即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矛盾的运动,联系等各个方面进行考察,从而系统的
没有游离于唯物、唯心主义之外的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二者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 不能表述为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状态问题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唯物主义可知论
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为前提的反映论的可持论,即认为人的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现实世界
唯心主义可知论
是以肯定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为前提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认为存在同一于思维,用精神的本原性来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可知论
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可知论,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说成是独立于人类精神之外的“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
以英国哲学家贝克莱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可知论,则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说成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和“物是观念的集合”。这表明,无论是唯物主义哲 学还是唯心主义哲学,它们各自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都是统一的;在唯物主 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斗争中,不仅贯穿着本体论方面的斗争,而且贯 穿着认识论方面的斗争。
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英国哲学家康德和德国哲学家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