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原始社会
根据中国古代史所概括的中国原始社会,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开端、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解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中国原始社会
中国历史开端
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南方古猿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祖先
手足分工、直立行走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云南元谋人
1965年发现 距今约170万年
陕西蓝田人
1963~1964发现 距今约80万~65万年
和县人
1980发现 安徽 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头盖骨
北京周口人
资料最丰富 1927开始 接近现代人的平均脑量
旧石器时代早期(打制石器)
采集食物和捕获水生动物是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
用火很普遍 把人从动物界分开 人类第一次支配自然
血缘家族时期
早期智人(旧石器时代中期)
原始特征逐渐消失
大荔人
1978发现 陕西 距今约20万年
由猿人到古人过渡形态的代表
渭北平原
许家窑人
1973发现 山西 约10万年前
既有原始性又接近现代人的特征
古大同盆地
丁村人
1954发现 山西 距今约10万年
接近现代蒙古人 有明显进步
汾水中游
广东马坝人 湖北长阳人 贵州桐梓人 安徽巢湖人
采集狩猎为主
加工技术较前进步
人工取火
族外婚
氏族制度萌芽
母系氏族社会
晚期智人(旧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5万年
生产工具
弓箭,标志着人类祖先在征服自然的一大进步
骨针,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缝纫工具
装饰品原始艺术萌芽出现
原始宗教产生
氏族公社形成
族外婚是氏族产生的前提
氏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血缘亲族关系是维系氏族成员的纽带
妇女在确定血缘关系、维系氏族生存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是氏族公社原始共产制经济的主持者,是重要的社会劳动者,因此在社会中处于尊崇地位
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驯养、繁殖
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一次飞跃,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分工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遗址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彩陶文化)
1921年发现 距今约六七年前
以关中平原、河东盆地和豫西沿河谷地位中心
半地穴式房屋
1986年河北 距今1万年 早期新石器遗存
狩猎、采集是生存的主要手段
长江流域
大溪文化
距今五六千年
川东鄂西 水稻,稻作农业
河姆渡文化
1973年 距今约7000年
宁绍平原-太湖流域 新石器文化
干栏式木构建筑
良渚文化
马家滨文化,草鞋山文化
其他地区
红山文化,富河文化
打制石器
细石器文化
打制石器的细石器,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
繁荣时期(新石器时代)
农业的发明
栽培粟
农业生产以脱离其最初阶段
栽培水稻
7000年前,对世界物质文明的伟大贡献
粗放型
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新的里程碑
手工业
磨光石器,磨制钻孔技术
骨器的大量使用是河姆渡文化的主要特点
陶器
最具特色
编织、缝纫技术
图腾崇拜与对偶婚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饲养业的发展,使劳动产品有了一定的剩余,私有制产生的基础出现了
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解体
新石器时代后期
距今5000年前
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是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的主要原因
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转变
龙山文化
1928年,距今约5000~4000年
锄耕农业发达
齐家文化
1924年,距今约4100~3600年前
1936年,距今约5000~3700年
石犁
新石器文化
距今约5000~3000年前
经历了父权制确立,私有制生产、发展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社会组织
集体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共产制度下,血缘关系维系氏族组织和成员的基础
宗法制家庭萌芽
农业
石制工具,复合工具
水利灌溉
初步掌握灌溉和施肥技术
水稻种植,南方
饲养家畜
饲养技术水平提高
采集和狩猎仍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
农产品剩余,少数人脱离农业从事手工业
使产品越来越精细,最终导致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使手工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制铜业的出现是突出成就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绢的国家
艺术和宗教
“结绳记事”“契木为文”
绘画,雕刻
原始艺术品
反应了原始宗教的色彩和原始先民的创造能力
私有制
私有制日益发展和巩固
私有财产
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武器,装饰品和牲畜,房屋,劳动产品,土地
多寡不均,贫富悬殊
传说部落
炎帝,神农氏
黄帝,有熊氏,轩辕氏
后世国家雏形已经开始萌芽
由军事民主制到国家诞生的象征
太昊,伏羲氏
苗蛮部落联盟
最初的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国家雏形
世袭王权
神事与民事分离,国家权利和政府机构雏形出现
舜
建立世袭王权的条件逐渐成熟
禹
国家统治机构已初具规模
禅让制
基本原则是选贤举能
子启
王权世袭确定
开始了我国文明时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