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马原2023年版本第五章思维导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本图适用于考研 政治 马理论。
编辑于2023-10-26 21:49:3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世纪70年代以前:自由竞争阶段
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生产集中与垄断形成
生产集中
资本集中
垄断
概念
产生原因
实现形式:垄断组织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复杂和激烈的原因。
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但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社会生产复杂多样,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全部包下来。
垄断条件下竞争呈现出来的新的特点。
竞争目的上
竞争手段上
竞争范围上。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概念:金融资本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
金融寡头
概念
统治形式
经济:参与制
政治:上层建筑,个人联合
文化:掌握上层建筑。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
含义
来源
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加强。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控制市场。
其他国家劳动人民剥削掠夺,从国外获取利润。
国家政权
垄断价格
含义
主要形式
垄断高价:出售商品,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生产资料规定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但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运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
形成过程
形成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深化
社会矛盾
主要形式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企业。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宏观调节
微观规制
板托拉斯法:立法
公共事业规制: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
社会经济规制: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积极作用
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突破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通过国家收入再分配手段,改善和提高劳动人民生活水平。
加快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消极作用
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性质。
没有根本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垄断资本的发展
时代背景:普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与瓦解。
金融自由化与内容创新
主要内容
影响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金融资本带来的社会问题。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扩展的经济动因
将国内过剩资本输出,谋求高额利润。
将部分非要害技术转移到国外,取得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扩展的基本形式。
借贷资本输出
生产资本输出
商品资本输出
实现形式:跨国公司
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
对资本输出国
对资本输入国来讲
积极作用
不利影响
垄断资本的国际组织。
形成
国际垄断同盟的认识
早期的国际垄断同盟主要是国际卡特尔。
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变化
作用
积极作用
局限性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帝国主义五个基本特征。
帝国主义的实质
对内:参与制和同政府的个人联合。
对外:经济,政治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经济全球化
概念:生产,科技,分工,社会化,国际化。
表现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跨国公司的发展
经济体制变革和国际经济组织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更多的就业机会。
国际贸易发展
跨国公司的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
负面影响
地位收益不平等,不平衡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增加经济风险。
对发展中国家
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
问题是金融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
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其实质
变化的主要表现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私人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占足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人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开始采取一些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
职工参与决策
终身雇佣
职工持股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
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来提升经济竞争力
通过福利制度改革,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
通过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释放经济活力
经济危机形态的新变化
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
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
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繁爆发
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
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经济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
金融危机频发,全球经济屡受打击
政治制度的变化
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生劳分社经政
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原因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发生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发生变化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峙不同于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发生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变化的正确认识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的科学性
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征
科技创新加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化
产业结构的调整
生产组织和劳动形式的变化
新经济形态的出现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日益显现
金融垄断寡头化
金融垄断国际化
经济虚拟化,产业空虚化
社会阶级层级结构呈现复杂性,多样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科技,文化传播等超级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经济
文化
世界大变局下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经济发展失调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
福利风险增加
债务负担过重
政治体制失灵
西式选举往往难以选贤
政党利益可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民主陷阱会阻碍国家治理
传统精英政治走向衰落
社会融合机制失效
社会极端思潮抬头
社会流动性退化
社会矛盾激化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进步性(相比较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
资产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社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