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ndroid-病理学 第四章:炎症
炎症(inflammation):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反应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的防御反应,但是有的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发生在透明组织的炎症等等。
该导图纤细阐述了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内容丰富,描述详细
严格按照课本归纳,内容详细,重点突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第四章 炎症
概念与病因
1. 概念
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
2. 病因
致炎因子
理化性因子
生物性因素
最常见
异常免疫反应
基本病理变化
三种病变可同时发生
变质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2. 炎性介质
概念:炎症过程中产生并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分类
细胞源性炎症介质
血管活性胺
组胺;5-HT,扩张细动脉,收缩细静脉内皮细胞
花生四烯酸代谢物
PG(前列腺素):致痛发热;LT
白细胞产物
氧自由基、溶酶体成分
细胞因子
NO和神经肽P物质
扩张血管,传导疼痛
血浆源性炎症介质
激肽系统
缓激肽,作用同组胺
补体系统
C3a、C5a等
凝血和纤溶系统
作用
①扩张血管
②白细胞趋化作用
③组织损伤
④发热、致痛
渗出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粘膜表面或体表的过程
2. 血流动力学变化
细动脉短暂收缩→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
3. 形成条件
①炎区组织内渗透压明显增高
②静脉淤血,毛细血管内液体静压升高
③血管通透性增加
4. 分类
液体渗出
渗出液
区别:漏出液:相对主动,蛋白多;渗出液:相对被动,蛋白少
影响
①(好处)防御作用:稀释中和毒素等②(坏处)压迫器官,机化等
白细胞渗出
概念:各种白细胞渗出到血管外的现象
步骤
①白细胞边集、附壁
轴流内白细胞进入边流
②白细胞黏附
③白细胞游出
游出后叫炎细胞;以阿米巴样变性运动(有主动部分)游出
④趋化作用
⑤白细胞在局部作用
吞噬作用:①识别和黏附②吞入③杀伤和降解
免疫作用
组织损伤作用
释放溶酶体酶、细胞因子等损伤内皮细胞等
增生
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量增多,多见于急性炎症修复期或慢性炎症,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
2. 分类
实质细胞增生
如慢性肝炎肝细胞增生
间质细胞增生
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的增生
类型
按局部基本病变的性质
1. 变质性炎
以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好发于实质器官;如急性重型肝炎、流行性乙脑炎
2. 渗出性炎
浆液性炎
血清渗出
成体腔积液
特殊(黏膜上):卡他症状
纤维素性炎
纤维素渗出
黏膜上
假膜性炎
固膜性炎
浮膜性炎
心包腔上
绒毛心
化脓性炎
特点
①中性粒细胞渗出②坏死组织被酶水解液化
蜂窝织炎
脓肿
表面化脓和积脓
出血性炎
3. 增生性炎
急性
少见
如①伤寒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②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
非特异性增生性炎
增生细胞种类取决于发生的部位
粘膜:炎性息肉
组织深部和器官:炎性假瘤
特异性增生性炎
巨噬细胞增生
感染性肉芽肿:多核巨细胞
异物性肉芽肿:异物巨细胞
表现和结局
表现
1. 局部
红: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
肿:充血渗出物积聚
热:血流加快
痛:神经末梢受压、炎症因子
功能障碍
2. 全身
发热
外周学血白细胞增多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
血沉加快
结局
1. 痊愈(损伤<抗损伤)
①完全痊愈②不完全痊愈
2. 迁延不愈(损伤>抗损伤)
3. 蔓延扩散(损伤>>抗损伤)
局部蔓延
淋巴道播散
血道播散
菌血症:有细菌,但不繁殖不作用
毒血症:毒性代谢产物入血
败血症:毒素引起全身中毒
脓毒败血症:败血症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