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体寄生虫学:线虫
寄生虫的蠕虫章,介绍了六种对人体危害严重线虫,分别是蛔虫,鞭虫,蛲虫,钩虫,丝虫,旋毛虫,重点关注其生活史与致病。
编辑于2021-03-17 15:34:14线虫
概论
形态
雌雄异体
雌虫大于雄虫,雌虫尾端多尖直,雄虫尾端多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交合伞
体圆柱型,两侧对称
具假体腔
体壁和内脏器官间无体腔膜,故为原体腔
消化道完整
生殖系管道
雌虫
雄虫
横截面
生活史
基本发育阶段
虫卵
幼虫
成虫
分类
直接型(土源性线虫)
间接型(生物源性线虫)
生理
虫卵孵化与幼虫蜕皮
成虫期营养与代谢
致病
幼虫致病损害(移行过程损害)
成虫致病损害(营养、机械性、毒性及免疫损害)
蛔虫/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形态
成虫
p
虫卵
受精卵
未受精蛔虫卵
生活史
土源性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
小肠(成虫)【寄生】——>
粪便(虫卵)【离体】——>
外界(感染期虫卵,蜕皮1次)——>
口(感染期卵)【感染】
——>小肠(幼虫)
——>肠黏膜-静脉-肺泡(2、3次蜕皮)
——>逆行支气管-咽部-消化道-小肠(童虫,4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
致病
幼虫
移行造成组织伤害,引起肺蛔虫症亦称蛔蚴性肺炎
成虫
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损伤肠粘膜
超敏反应
并发症,钻孔引起肠穿孔,扭结成团引起蛔虫性肠阻梗
诊断
流行
防治
鞭虫/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
形态
成虫
虫卵
生活史
盲肠(成虫)【寄生】——>
粪便(虫卵)【离体】——>
外界(感染期卵)
——>口(感染期卵)【感染】
——>小肠(幼虫)
——>盲肠(成虫)
致病
机械性损伤+分泌物刺激+虫体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
肠粘膜出血、炎症、溃疡、慢性贫血
诊断
防治
与蛔虫相似
蛲虫/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
形态
成虫
雄虫交配后死亡,一般不易见到
虫卵
生活史
结肠/回盲部(成虫)、阴道尿道(雌成虫)【寄生】
肛周(卵、雌成虫)【离体】
口、肛周、阴道、尿道(感染期卵)【感染】
致病
雌虫产卵后可进入阴道、子宫、输卵管、尿道、腹腔、盆腔等部位,造成异位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感染方式
吸入感染、间接感染、逆行感染、肛门-手-口途径
肛周搔痒及继发性炎症
蛲虫性阑尾炎
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诊断
流行
防治
钩虫 /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和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形态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成虫
长约1 cm,活时淡红色,半透明,死后灰白色
顶端有1个发达的角质口囊,呈圆形或椭圆形
虫卵(两种虫卵不容易区别)
壳薄,无色透明 卵内多为2~4个细胞,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两种钩虫的鉴别
口囊比较
交合伞比较
生活史
小肠(成虫)【寄生】——>
粪便(虫卵)【离体】——>
疏松潮湿的土壤(杆状蚴,以土壤中的细菌和有机物为食)
——>蜕皮2次后,毛囊、汗腺或皮肤(丝状蚴,口孔封闭不进食)【感染】
——>皮肤黏膜进入静脉、肺、逆行支气管至咽、吞咽入消化道(幼虫)
小肠(成虫)
致病(根据其感染移行记忆)
幼虫致病
钩蚴性皮炎、丘疹、痒疙瘩
呼吸系统病变,咳嗽、血痰、哮喘
成虫致病
消化道症状,出血、食欲亢进却营养不良、异嗜症
贫血
钩虫以血液为食,且吸血量远超过食量
释放抗凝素,致使伤口渗血
更换咬附部位的习性,导致伤口增加
婴幼儿钩虫病(母体感染,通过胎盘或乳汁感染)
诊断
饱和盐水浮聚法(首选方法,但不能鉴别钩虫的具体类型)
钩蚴培养法: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但需5~6天,可做虫种鉴定
流行
防治
阿苯达唑
旋毛虫 /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形态
成虫
幼虫囊包
生活史
小肠(成虫)、肌肉(幼虫)【寄生】
食用肌肉(囊包蚴)【感染】
胃肠粘膜(幼虫——>成虫)
(成虫——>幼虫)转移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到骨骼肌才能进一步发育【离体】
特点
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
无外界的自由生活阶段,必须通过【更换宿主】使虫种延续
保虫宿主有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狼、狐等野生动物
致病
侵入期
肠粘膜炎症反应,浅表溃疡
幼虫移行期
肌肉疼痛,支气管、消化道、心、脑等全身各处炎症反应
囊包形成期
炎症消退,肌痛持续
诊断
由于人是最终宿主,且不通过外界生活传播,故而诊断困难
病原学诊断:活检法,肌肉、残食取样
免疫学诊断:IFA、ELISA
流行
防治
丝虫 / 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和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
形态
乳白色,细长如丝线
幼虫——微丝蚴
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生活史
淋巴组织(成虫)【寄生】
血液(微丝蚴)【离体】
蚊虫叮咬(微丝蚴)——蚊胸肌(腊肠期幼虫)——丝状蚴(感染期幼虫)
蚊下唇叮咬(丝状蚴)【感染】
淋巴系统(成虫)
特点
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出现于外周血液,这种在外周血中呈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之夜现周期性,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高峰时间 班氏微丝蚴晚上10时至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晚上8时至次晨4时
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为库蚊,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为按蚊
马来丝虫多侵入浅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既侵入浅部,也侵入深部淋巴系统
输血不会造成感染(微丝蚴无感染能力)
致病
急性淋巴丝虫病
淋巴结炎(肿大)、淋巴管炎(红线)
慢性淋巴丝虫病
浅部淋巴
象皮肿(四肢、阴囊、乳房等)
深部淋巴
鞘膜积液
乳糜尿
马来丝虫不寄生在深部淋巴组织,所以马来丝虫病仅表现有象皮肿
微丝蚴血症
带虫者:感染者无任何症状,但血液中出现有微丝蚴
隐性丝虫病
微丝蚴不出现于外周血液,但可能存在于内脏器官和组织(肺、淋巴结)的丝虫感染
诊断
首选厚血膜法:取末梢血60 µl(3大滴)涂成厚片,干后溶血镜检
实际运用:海群生白天诱出法
防治
灭蚊防蚊是控制丝虫病的关键措施(严重感染区,海群生加在食盐之中)
治疗
海群生
严重者(鞘膜积液)需要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