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核酸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核酸思维导图,包含组成成分、核酸一级结构、DNA高级结构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1-06 11:18:23核酸
发现核酸
1869 核素 Miescher
1944 肺炎球菌转化 Avery
1953 双螺旋结构 Watson Crick
1958 中心法则 Crick
60年代 RNA
70年代 DNA
至今
除少数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外,多数生物遗传物质为DNA
原核生物“染色体”由一个环状DNA分子和少量蛋白质构成
真核生物染色体由DNA和约等量蛋白质构成
组成成分
戊糖
第一位碳原子与碱基形成糖苷键——核苷
嘌呤形成有顺式和反式
嘧啶只有反式结构稳定,顺式结构存在空间位阻
核苷酸
核苷的磷酸酯
作用
1.核酸结构单位
2.能量携带
3.酶辅因子
4.能量传导
腺苷酸AMP
与一分子磷酸结合=ADP
再加一个磷酸=ATP(三磷酸腺苷)
1.生物体能量代谢
2.ATP在所有生物系统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中起关键作用
3.UTP参与糖的互相转化与多糖合成
4.CTP参与磷脂合成
5.GTP参与蛋白质合成
脱氧核苷酸dAMP
哺乳动物细胞中3',5'-环腺苷酸(cAMP)激素发挥作用的媒介物——第二信使
260nm吸收峰
糖环的4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突出的原子偏向C-5'一侧——内式(反之——外式)
含氮碱
RNA主要 胞嘧啶C 尿嘧啶U
DNA含 胞嘧啶 胸腺嘧啶T
均含 腺嘌呤A 鸟嘌呤G
修饰嘧啶(微量碱基/稀有碱基)
经过化学修饰过的产物
异构体
酮式
正常生理pH下的主要
烯醇式
核酸一级结构
各核苷酸残基沿多核苷酸链排列的顺序
3',5'-磷酸二酯键
DNA的二级结构
DNA双链的螺旋形空间结构
X射线衍射数据
碱基成对(Chargaff规律)
DNA滴定曲线
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碱基之间的互补关系(碱基配对)
成对碱基平面之间的Π电子云形成碱基堆积力——螺旋桨式扭曲
窄角形成小沟 广角形成大沟——特异性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B-DNA Z-DNA A-DNA
DNA高级结构
环状DNA的超螺旋结构
进一步扭曲成超螺旋DNA(共价闭环DNA)
一条链断裂形成开环DNA
线性DNA
负超螺旋DNA
正超螺旋DNA
意义
1.形成高度致密状态得以装入核中
推动DNA结构的转化以满足功能的需要
真核生物染色体结构
核小体(核粒):双螺旋DNA分子盘绕组蛋白
常染色体:间期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中压缩程度较低的,转录活性高
异染色体:反之
非组蛋白(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高迁移率蛋白、转录因子、DNA聚合酶、染色体骨架蛋白——参与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调控
DNA和基因组
转录:生物体可用碱基配对的方式合成与DNA核苷酸序列相对应的RNA
信使RNA(mRNA):指导蛋白质合成
翻译:mR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核糖体RNA(rRNA)
基因:遗传学将DNA分子中最小的功能单位
间隔序列:基因之间有一些序列,既不转录RNA,也不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
基因组:某物种所含的全套遗传物质
病毒和细菌基因组的特点
操纵子:功能相同的基因常串连在一起,有共同的调控元件调控并转录成同一mRNA分子,可指导多种蛋白质的合成
正链病毒: 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可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负链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要先合成与其碱基序列互补的RNA才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双联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要以双链RNA的负链为模板合成正链RNA,用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随后合成负链RNA,构成双链RNA并和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
逆转录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要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与其碱基序列互补的DNA称作互补DNA,再由cDNA转录生成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重叠基因:一段核酸序列可以编码多个肽链
质粒:细菌含有的小的环形DNA
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基因组较大
不存在操作子结构
基因簇: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可以排列在一起
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重复率高达10的六次方——被称为 卫星DNA
中度重复序列:数十至数十万个拷贝
散步重复序列:与其他序列间隔排列
短散步元件SINE
长散步元件LINE
转座子:一些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移动
串联重复序列:列成串排列在一个区域
小卫星序列(小卫星序列DNA分布在常染色体内)
微卫星序列(微卫星DNA/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简单串联重复序列SSR)
rDNA
低度重复序列
假基因:某些基因由于突变丧失了表达活性
单一序列/非重复序列
有断裂基因
内含子:基因中不编码的居间序列
使真核生物基因成为不连续基因或断裂基因
外显子:编码的片段
RNA的结构和功能
tRNA
占总量15%
将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mRNA复合物的相应位置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三叶草二级结构/四环四臂结构
三级结构 倒L型
rRNA
占总量80%
mRNA和hnRNA
mRNA占总量3-5%
代谢活跃,寿命较短
前体在细胞核内合成,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整个基因均被转录,形成分子大小极不均一的核内不均一RNA(hnRNA)
剪接和加工转化为成熟的mRNA
snRNA和snoRNA
核小RNA(snRNA)
均与蛋白质连在一起,以 核糖核蛋白RNP的形式存在
核仁小RNA(snoRNA)
参与rRNA前体的加工,部分snRNA及tRNA中某些核苷酸的甲基化修饰
asRNA和RNAi
反义RNA(asRNA)
抑制mRNA的翻译、DNA的复制和转录
RNA干扰(RNAi)
双链RNA抑制特定基因表达
非编码RNA(ncRNA)的多样性
按功能
催化RNA(cRNA)/核酶
大部分参与RNA的加工和成熟
类似mRNA的RNA
是细胞的生长分化,胚胎的发育,肿瘤的形成和抑制密切相关的调节因子
指导RNA(gRNA)
知道mRNA转录产物中加入U的过程
tmRNA
翻译时可以作为转运氨基酸,又可以合成肽链的模板
端粒酶RNA
真核染色体端粒复制模板
信号识别颗粒(SRP)
与细胞内蛋白质转运有关
微小RNA(miRNA)
在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及个体发育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干扰RNA(siRNA)
在RNAi途径中介导靶mRNA的降解
在细胞内
细胞质小RNA(scRNA)
细胞质有关蛋白质合成
Cajal小体(CBs)小RNA
参与核糖甲基化和假尿嘧啶形成
大小
21-25nt的ncRNA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
100-200nt的smallRNA
细菌细胞的翻译调节因子
大于10000nt的ncRNA
参与高等真核生物的基因沉默
可做遗传物质 可实现通常由蛋白质完成的使命
核酸的性质和研究方法
一般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都通常为酸性
DNA纯品为白色纤维状固体
RNA纯品为白色粉末
微溶于水
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用乙醇沉淀核酸
两性解离性质
变性,复性,增减色效应,分子杂性
熔解温度
离心分离
序列测定
酶水解
酶按作用的底物
核糖核酸酶RNase
牛胰核糖核酸酶
核糖核酸酶T1
核糖核酸酶T2
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 Ⅰ
牛脾脱氧核糖核酸酶
水解部位
内切核酸酶
外切核酸酶
非特异性核酸酶
RNA,DNA都可以水解
RNA稀碱水解
测定RNA的碱基组成或除去溶液中的RNA杂质
紫外吸收性质
增色效应
将核酸水解为核苷酸,紫外吸收值增加30%~40%
应用
核算定量分析及纯度鉴定A260/A280
纯RNA=2.0
纯DNA=1.8
蛋白质或者酚污染<1.8
降解>2.0
同一条DNA有不同吸收性质max=260
碱基起吸收作用
变性后A260上升(碱基暴露)
核酸结构的稳定性
碱基对间的氢键
三级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
碱基堆积力
碱基平面间的范德华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的统称
环境中的正离子
消除静电斥力
核酸的变性
双链核酸的变性
双螺旋区氢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形成单链无规线团状态的过程
只涉及次级键的变化
熔解温度Tm
紫外吸收的增加量达最大增量一半时的温度值
影响因素

DNA序列的复杂性越小,Tm越小
与G-C含量成正比
离子强度较低的介质中,Tm较低
碱性增加,Tm增加
氢键增加,Tm增加
变性后生物学功能丧失,紫外吸收增加,溶液粘度下降,浮力密度增高
核酸复性
复性
变性核酸的互补链在适当条件下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
退火
变性核酸复性时需缓慢冷却
减色效应
复性后,核酸的紫外吸收降低
影响因素
复性的温度 Tm-25°
单链片段的浓度
单链片段的长度
单链片段的复杂度(越多越难)
溶液的离子强度
核酸分子杂交和DNA芯片
分子杂交
退火条件下,不同来源的DNA互补区形成双链,或DNA单链和RNA单链的互补区形成DNA-RNA杂合双链的过程
探针
通常对天然或人工合成的DNA或RNA片段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
Southern印迹法/Southern杂交
电泳分离的DNA片段将凝胶转移到适当的膜(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
Northern印迹法/Northern杂交
电泳分离后的变性RNA吸印到适当的膜上再进行分子杂交的技术
DNA芯片技术/DNA微阵列
核酸的序列测定
F.Sanger提出 链终止法
1.用凝胶电泳分离DNA单链片段
2.用合适的聚合酶可以在试管内合成单链DNA模板的互补链
新发展的高通量测序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循环芯片测序法
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称核酸降解
不少小分子RNA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和催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