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有机化学: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必备!有机化学第三章立体化学基础学习笔记思维导图分享!什么是手性分子?什么是对应异构?一张思维导图帮你解决这些问题!下图包括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外消旋体的拆分、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和构型标记等内容。适用于天大课本,如有疑问或者哪里写错,欢迎留言讨论。
编辑于2021-03-31 10:56:52有机化学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烯烃和炔烃结构
烯烃
CnH2n
sp2杂化
SP2轨:有三个,分别为c-c、2个C-H键。
π键
两个C剩下的p轨垂直于σ键所处平面,两个p轨侧面相互重叠,形成π键
炔烃
CnH2n
sp杂化
sp轨:1个c-c,一个c-H
π键
两个c各余下两个p轨,每个c上p轨相互垂直,且都垂直于σ键所在平面
π键的特性
交叠程度比σ键小,π键键能比σ键键能低,易断裂
不能旋转,会断
π键比σ键活性大
电子云在成键原子周围分散成上下两层,原子核对π电子束缚较小,π电子云有较大流动性;σ电子云只在原子核之间
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4个及以上的烯烃和炔烃都有同分异构
c架异构
官能团(不饱和键)位次异构
同c数烯烃炔烃比烷烃构造异构复杂
构型异构
顺反异构(炔没有)
7个c以下,环烯烃,顺比反稳定
烯烃和炔烃系统命名
分子内最长链做主链
若最长链含重链,称某烯或某烷
若主链含重链,给重链最小编号,编号写在“烯”、“炔”前
如:2-烯
取代基位次、数目、取代基写在母体前(重c链也可能是支链)
p59例:3-甲亚基己烷、5-甲基己-2-炔
主链c原子超过10个,称“某碳烯”、“某碳炔”
环烯烃
主体环某烯,1、2位次为重碳,取代基放母体前
如:4-乙基环戊烷p60
桥:取代基与主体间加“二环[ . . ]”;螺:取代基和主题间加“螺[ . ]”
烯基/炔基
主体为“烯基”,烯基碳为1号开始命名支链
烯烃顺反异构命名
顺反异构
两个相同原子或原子团位于双键同侧
书写时,先写顺/反
只适用于双键两侧有同原子或原子团的
Z-E标记法
适用于所有烯烃
较优先集团在同侧为Z;异侧为E。
同侧标(Z);异侧标(E)。
原子顺序越大,则较“优”
例:I>Br>Cl>S>F>O>N>C>D>H>:
例:-C(CH3)3>-CH(CH3)2>-CH2CH3>-CH3
例:-CH2Cl>-CH2OH>-CH2NH2
烯炔命名
分子内最长碳链为主链
烯在前,炔在后
若烯炔位置一样时,双键优先小编号
例:丁-1-烯-3-炔
烯烃和炔烃物理性质
无色,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递增
C2~C4的烯/炔:气体;C5开始是液体
相对密度小于1
sp2/sp:s轨道成分比sp3中成分多,价电子收到束缚越大,碳原子电负性越大。
电负性:三键碳原子>双键碳原子>饱和碳原子
偶极:烯烃炔烃分子偶极较弱;末端炔比末端烯烃略强;有对称中心的烯烃和炔烃偶极矩等于0
沸点:顺式异构>反式异构,因为顺式异构具有弱极性,分子间偶极-偶极作用增加
熔点:反式异构>顺式异构;因为反式对称性好,晶格排列比顺式紧密,熔点高
检验液态烯烃和炔烃纯度:看折射率,电子越容易极化,折射率越高,烯烃和炔烃折射率比烷烃大。
烯烃和炔烃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α–碳原子: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C),α-Η活泼,所以易发生加成反应
催化氢化
催化剂:铂pt/钯pb/镍Ni
顺式加成
催化加氢看空间位阻,顺序:乙烯>一取代>二取代>三取代;乙炔>一取代>二取代>三取代
同时存在叁键和双键:叁键先加成(因为sp电负性比sp2电负性强)
控制三键加成到双键,不往下加成:加Lindlar催化剂/p-2催化剂(又称Ni2B)
控制只进行反式加成:金属Na/Li,加液氨溶液
氢化热:多数为放热反应,1mol不饱和烃氢化放出的热量为氢化热
氢化热越高,说明原不饱和烃内能越高,越不稳定
顺式异构体氢化热较高,内能大,稳定性低
烯烃氢化热大小:R2C=CR2<CH2=CH2
炔烃氢化热大小:RC三CR'<HC三CH
超共轭效应:σ–π超共轭(C-H的σ键,和C=C中两个p轨肩并肩交叠形成π键)
σ偏离原来轨道,电子离域到π键,降低了烯烃内能,使其稳定,所以C=C相连甲基越多越稳定
σ的离域使π键电子云密度升高,所以烯烃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和α-氢原子取代
离子型加成反应
发生了共价键易裂;包括了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速控步骤决定亲核还是亲电
碳正离子机理的亲电加成
p69机理
碳正离子是sp2杂化,有一个正离子p空轨道
为什么叔丁基碳正离子稳定
三个甲基碳原子都是sp3杂化,sp3杂化碳原子电负性比sp2杂化中心碳原子电负性小,甲基给电子基团稳定中心碳正离子
叔碳正离子有9个C-H的σ键与碳正离子中心p轨发生σ-p超共轭,稳定了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稳定性顺序:3°>2°>1°>CH3+
常有碳正离子重排
机理p 71
正电荷喜欢在光棍c上呆着(3°的C)
马氏规则(H加H多的c上)
实质:优先生成比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炔烃
主要生成同碳二卤代物
控制加一分子卤化氢,这是制备卤代烯烃的一种方法,产物是反式加成
卤化氢加成顺序:HI>HBr>HCl:HCl键最不易断
烯烃
不对称烯烃和极性试剂反应
与冷、浓硫酸加成
与硫酸(HOSO3H)生成硫酸氢烷酯(ROSO3H)
硫酸氢烷酯溶于硫酸;且是易吸潮的固体,难以分离
可用来提纯饱和烃及卤代物(例:烷烃不溶于硫酸,可用浓硫酸洗涤烷烃和烯烃混合物,可除去烷烃中烯烃
硫酸氢烷酯溶液用水稀释并加热,得醇和硫酸
此为大规模制造醇的方法,称为烯烃的间接水合法,或称硫酸法
硫酸是二元酸,可与两分子乙烯加成,生成硫酸二乙酯
与水、醇加成
p74机理
生产低级醇的方法,称为直接水合法
烯烃的二聚反应
条件:与稀硫酸(50%),100°C下(与上式浓硫酸反应加以区分)
p75机理
逆反应,碳正离子去质子,得烯烃
作用于长链烷烃转变成小分子烯烃
烯烃与烷烃的加成
条件:在酸性催化剂条件下(H2SO4或HF)
p76机理
经由三元环状正离子的亲电加成
烯/炔与卤素加成
烯:生成邻二卤代物
炔:生成四卤代物
在与一分子卤素反应之后,由于卤族元素比c元素电负性大,卤族元素吸引电子使得双键c电子云密度降低,不利于继续与卤素加成,所以易控制炔只加成一分子卤素
广泛用于分析烯烃炔烃,常采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现象:溴的红棕色消失
卤族加成中,只有氯溴有实际意义,反应中氯比溴活泼
p78机理:三元环状正离子中间体,是共价异裂离子型反应
得到反式加成产物
反应速率
烷基取代的乙烯比纯乙烯与溴加成速率快
与卤族反应,炔比烯慢
所以叁键双键同时存在,双键先反应
带-COOH反应慢
其他三元环正离子加成
烯烃与氯/溴,加水
相当于烯烃与次卤酸反应
第一步生成环状卤正离子中间体;第二步谁进攻卤正离子
第二步也可能是卤负离子进攻卤正离子,会有副产物生成
p79机理
马氏规则
烯烃与亲电试剂反应
如ICl、RSCl
第一步生成正离子环状中间体;第二步负离子与正离子亲电加成
反式加成
经由三元环状正离子的亲核加成 羟汞化-脱汞反应
反应物:烯烃与醋酸汞[Hg(OOCCH3)]2/Hg(OAC)2
第一步:两反应物在四氢呋喃水溶液中,相当于-OH和+HgOAc与碳碳双键加成;第二步:HgOAC被H取代
马氏规则
若第一步不用水溶液,用醇、氨、酸,则反应生成醚、胺、酯
p80机理
经由三元环状正离子的亲和加成 炔烃水合反应
又称库切罗夫反应(Kucherov)
炔烃在硫酸汞和硫酸溶液催化下,经由汞正离子机理与水发生亲核反应最终生成醛和酮
重排:烯醇式和酮式的互变异构
由乙烯产生的烯醇容易重排成乙醛;其他炔烃重排成酮
p81机理
经由碳负离子机理的亲核加成
条件:在碱催化下,炔容易与ROH、RCOOH等进行亲核加成
从结果看,是在醇或者羧酸分子中引入一个乙烯基(通称乙烯基化反应)
p82机理:ROH、RCOOH分别变成负离子,再去亲核
碳负离子稳定性:RC三C`>RCH=CH`>RCH2CH2`(与碳正离子相反)
原因:α-C连甲基太多,给电子太多,使中心负碳离子更不稳定
自由基加成反应
马氏规则
溴化氢与不对称烯烃加成(碳正离子亲电离子型加成)
反马氏规则
在过氧化物存在下,溴化氢与不对称烯烃反马氏
过氧化物:ROOH/ROOR
过氧化物有较弱的-O-O-键,受热易均裂,引发试剂生成自由基
p83机理:过氧化物链引发
稳定性:3°>2°>1°>CH3·,类似于碳正离子自由基
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溴化氢,氯化氢键强难生成原子,碘化氢生成碘原子,但不活泼。
协同加成反应
硼氢化反应
烯
B类似C,但B最多只能结合3个H
B外电子2,3结构,只能进行sp2,有一个p空轨,易与电负性强的C相连
由于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易产生同侧顺式加成,B原子易进攻取代基少的双键C原子
烯烃经硼氢化反应生成烷基硼,通常分离不出,通过加H2O2+NaOH+H2O
-BH2变成-OH(连取代基少的C上)
烯烃间接水合制备醇
炔
炔烃经过硼氢化得到烯基硼烷
变成顺式烯烃
由于烯键碳原子电负性大,且C-B键极性强,可直接酸化加氢得顺式烯烃
变成醛/酮
醛
在H2O2+NaOH+H2O
乙炔或端炔得到醛
注:只有一个c变成-C=O,因为是烯烃变醛酮,只有一个不饱和度
酮
其他炔烃得到酮
环氧化反应
烯
烯烃与过氧酸(R-CO-O-OH)
一个O与烯烃成环
拿掉过氧酸里一个O,另外两个O成酸
双键碳原子连给电子基团越多,烯烃与过氧酸反应越容易进行
活性:R2C=CR2>R2C=CHR>…>CH2=CH2
炔
无
高锰酸钾氧化反应
烯
条件
高锰酸钾、氢氧化钾、冷的(温和)
顺式邻二醇
Baeyer实验-高锰酸钾紫色消失,产生褐色二氧化锰沉淀,用来鉴别碳碳双键化合物
1、高锰酸钾,氢氧化钾,热的/2、或者在酸性条件下(激烈)
断裂,生成含氧化合物
端位成CO2,非端位成醛酮
断键c的C-H键变C-OH
炔
条件
高锰酸钾,水,常温,中性(温和)
生成α-二酮(两碳原子相连,邻位双酮)
高锰酸钾,水,碱,再加酸(激烈)
断裂,端位生成CO2
非端位生成酸
臭氧化反应
烯
断键,简单粗暴两个c分别加双键O,成醛酮,其他都不变(不存在端位问题)
炔
断键,简单粗暴变酸,其他不变(不存在端位问题)
催化氧化反应
在活性银的条件下,乙烯变成环氧乙烷(其他烯不行)
工业上制环氧乙烷的主要方法
在PbCl2-CuCl2,H2O条件下,乙烯变乙醛,丙烯变丙酮
环境友好型
聚合反应P90
由少数分子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叫低聚物
由许多分子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聚合物,称为高聚物
有两种或以上不同单体聚合反应,叫共聚反应
α-氢原子的反应
反应原因:1、sp2比sp3电负性大,收到诱导效应,α-氢原子有活泼性。2、α碳上的σ键与π成σ-π超共轭,使σ键上的电子离域,变活泼
卤化反应
低温加成,高温取代(双键未被破坏)
若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则在低温下也可进行取代反应(双键不破坏)
氧化反应
在钼酸铋条件下,丙烯烃中,α-碳原子被氧化成丙烯醛
在异丁烯中,被氧化成α-甲基丙烯醛,继续被氧化生成α-甲基丙烯酸
若条件是氧气+NH3,则丙烯生成丙烯腈(CH2=CH-CN)
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炔氢的酸性
杂化碳原子电负性越大,与之相连的氢原子越容易离去
乙炔酸性比乙烯乙烷强,但比水弱
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应用
乙炔或端炔烃不同,能与碱金属或强碱反应,生成金属炔化物
碱金属例Na;强碱如NaNH2
金属炔化物有炔基负离子,既是强碱,也是强亲核试剂
能与卤甲烷或伯卤代烷发生亲核取代
与仲卤代烷和叔卤代烷进行上述反应时,主要生成消除产物
炔烃的鉴定
乙炔或端炔烃分子中的炔氢可以被Ag+、Cu+置换,分别生成炔银和炔亚铜
乙炔银白色沉淀,乙炔亚铜棕红色沉淀
两种物质干燥时受撞击会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完需要立即用酸处理
可用此来鉴别乙炔或端炔烃
烯烃炔烃的工业来源和制法
低级烯烃
石油裂解气
此方法大规模生产乙烯、丙烯
乙烯产量时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炼厂气
乙炔的工业生产
电石法(电石:CaC2)
生石灰和焦炭在高温炉加热中生成碳化钙CaO+3C👉CaC2+CO
部分氧化法
甲烷加氧气部分氧化裂解生成乙烯
烯烃的制法
醇脱水
醇与H少的邻碳分别脱OH、H
卤代烷脱卤化氢
在KOH醇溶液中,加热
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
炔烃的制法
二卤代烷脱卤化氢
乙炔和端炔烃的烷基化
使有端炔的炔链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