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二版)第一章内容。本章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语文课程名称的确定和语文课程名称的歧义。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第一节语文与语文课程
“语文”与“语言”
语文
①作为词语的语文
②作为学科的语文
③作为课程的语文
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
(二)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课程主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2.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3.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4.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语文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及其作用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的含义
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2.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国家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体要求。 课程目标是由专家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 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 的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而教学目标又是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目标的作用
1.作为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桥梁
2.作为课程与教学实施的方向
3.作为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依据
语文课程目标解析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及特点
1.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
①语文课程目标的层次
②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2.现行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
「贯串九年义务教育」
「划分五个领域」
识字与写字
阅读
口语交际
写作
综合性学习
「着力语文素养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全面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融合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情感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内容
依据国家对人培养的总要求,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特点, 从语文课程的角度来规定的义务教育对象的总体培养要求。(P10)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制定依据
首先,语文课程总目标是根据我国现阶对人才的要求制定的,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的基本国情。 其次,语文课程总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征。 再次,符合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发展需要和认知水平。(P11)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分析
首先,目标设计的着眼点是语文素养 其次,十大目标各有侧重 再次,三个维度相渗透,融为一体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学段目标
1.层次分明,衔接紧密
2.夯实基础,着眼发展
3.关注情感态度,强调习惯养成
小学语文课程发展
一、我国古代蒙学教育
(一)蒙学与古代小学语文
(二)古代蒙学教育的内容
(三)古代蒙学教育的特点
1.以认识为主的综合性教育
2.小班化因材施教
3.注重文道结合
4.循序渐进的养成教育
二、我国近现代小学国语教育
(一)近代小学语文教育
1.后经文时期的近代小学语文教育
2.国文时期的近代小学语文教育
(二)现代小学语文教育
1.五四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
2.国统区的小学语文教育
3.解放区的小学语文教育
三、我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小学语文教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小学语文教育
2.“大跃进”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
3.国民经济调整期的小学语文教育
4.“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
(三)新课改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
1.世纪之交的“语文大讨论”
2.新课改实验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
三个阶段
课程标准的研制阶段(1999-2000)
实验阶段(2000-2004)
推广阶段(2004-2005)
3.新课改反思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