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化学:溶酶体
整理了生物化学中溶酶体的相关知识。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溶酶体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0.025~0.8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溶酶体
溶酶体的主要形态结构及化学特征
高度异质性
大小差别显著:最小者直径仅50nm,一般直径200~800nm, 最大者直径可达数微米
不同细胞中所含溶酶体数量差异巨大
不同溶酶体中,所含水解酶的种类不同
溶酶体的共同特征是含有酸性水解酶
所有的溶酶体都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裹而成的囊球状结构小体
均含有丰富的酸性水解酶,其中酸性磷酸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
富含两种高度糖基化的穿膜整合蛋白lgpA、lgpB(溶酶体膜蛋白大多为糖蛋白,寡糖链末端均患有唾液酸,等电点低呈酸性,膜内表面带负电荷,酶可保持游离)
膜上嵌有质子泵,可依赖水解ATP释放出的能量将H离子逆浓度梯度地泵入溶酶体中,以形成和维持溶酶体囊腔中酸性的内环境
高度同源性
溶酶体的形成与成熟过程(P119)
1.粗面内质网中合成,内质网内N-连接糖基化,形成甘露糖糖蛋白;再经出芽形成 膜性小泡,向高尔基体形成面转运;
2.转运到高尔基体CGN中进一步加工 :甘露糖-6-磷酸化 mannose 6-phosphate, M6P 标记,形成溶酶体水解酶重要分选识别信号;涉及以下两种酶: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转移酶、N-乙酰葡萄糖苷酶
3.在高尔基TGN形成内含溶酶体酶的披网格蛋白分泌小泡 (通过和受体结合,被分 选)
4.与晚期内体结合,低pH导致溶酶体酶和受体分离
5.脱磷酸,成熟溶酶体(内体性溶酶体)
M-6-P 过程
存在非M-6-P 过程
溶酶体类型
不同的功能状态
初级溶酶体(通过其形成途径刚刚产生的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消化泡)
自噬溶酶体(自体吞噬泡)
异噬溶酶体(异体吞噬泡)
吞噬溶酶体
作用底物均为细胞外来物,二者无本质区别
三级溶酶体(后溶酶体/终末溶酶体)
形成过程的不同
内体性溶酶体
吞噬性溶酶体
功能
分解胞内的外来物质及清除衰老、残损的细胞(细胞内消化)
使可能影响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外来异物和丧失了功能的衰老、残损的细胞器得以清除,有效的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也有利于细胞器的更新换代
具有物质消化和细胞营养功能
机体防御保护功能的组成部分
参与某些腺体组织细胞分泌过程的调节
在生物个体发生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