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中特概述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总结来啦!下面的这份思维导图内容完整,条理清晰,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作了完整的归纳,包括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等内容。
编辑于2019-06-11 01:21:4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2. 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3.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4. 民主主义的提出: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首要对象)
封建主义(地主阶级是社会基础)
勾结,压迫掠夺人民
官僚资本主义
6.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实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2.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个体农业
手工业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资本主义工商业
用和平赎买的方式
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间:1956年
4.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 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做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2. 两类社会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前者是分清敌我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前者采用专政的方法,后者采用民主的方法。
3.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4.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毛泽东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1.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
2. 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
3. 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4. 回答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条件,共同富裕是目的
5. 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出了系统概括。
7. “三步走”战略
1987年4月首次提出
1981-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1991-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
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8.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
坚持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核心,始发站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首次实践:香港、澳门问题
一国两制是为台湾问题提出的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中心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4.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1. 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 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 如何实现中国梦
i.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ii. 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iii. 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3. “两步走”战略
i. 20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ii. 2035-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 经济建设
a.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2. 政治建设
a.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基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基本方式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
d. 基本政治制度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e.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3. 文化建设
4. 社会建设
5. 生态文明建设
a. 核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i. 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生态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ii. 决胜小康的三大攻坚战
a.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b. 坚决打好精神脱贫攻坚战
c.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d. 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 全面深化改革
i.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汇总过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根本途径
ii.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a. 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b. 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c. 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d.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iii. 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
a.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b.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c.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d.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e.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 全面从严治党
i.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ii.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 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2. 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 新型外交关系
i. “新”在相互尊重
ii. “新”在公平正义
iii. “新”在合作共赢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建设持久平衡、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
3.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i. 本国角度:作为大国,我国的稳定对世界的稳定有着积极的影响
ii. 国际角度:发出了我国解决世界争端的声音
4. “一带一路”
i. 丝绸之路经济带
ii.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5. “一带一路”的意义: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6. “一带一路”具体措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结合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i. 这是由科学社会注意的理论逻辑决定的
ii. 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
iii. 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决定的
2.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i.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
ii. 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基本保证
iii. 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来源
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i. 伟大斗争
手段
ii. 伟大工程
保障
关键
iii. 伟大事业
主题
iv. 伟大梦想
目标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代条件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革命前途 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动力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