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化学:糖代谢
生物化学专业学生必看!本思维导图涵盖本科阶段糖代谢各个反应,包括糖的储存,合成和分解途径,体内糖代谢的重要循环。知识点详尽,复习必备,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糖代谢
糖的无氧氧化
糖酵解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糖-6-磷酸
己糖激酶
肝脏中是葡糖激酶
不可逆,需ATP
葡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
果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
磷酸果糖激酶-1(PFK-1)
需ATP,Mg2+
不可逆
果糖-1,6-二磷酸裂解为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
糖酵解耗能阶段,一分子葡萄糖两次磷酸化消耗2分子ATP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需K+,Mg2+
糖酵解产能阶段,两分子磷酸丙糖经过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转变成2分子丙酮酸,生成4分子ATP
净生成2个ATP
乳酸生成
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
乳酸脱氢酶催化
糖的有氧氧化
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
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
由柠檬酸合酶催化
柠檬酸合酶对草酰乙酸的Km很低
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a-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
第一次脱羧反应
脱下的氢由NAD+接受生成NADH,产生2.5个ATP
a-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
第二次脱羧反应
脱下的氢由NAD+接受,产生2.5个ATP
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成1个GTP或ATP
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琥珀酸脱氢酶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辅因子是FAD,与氢结合生成FADH2
生成1.5分子ATP
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脱下的氢由NAD+接受,生成2.5个ATP
2分子乙酰辅酶A共产生20个ATP,此过程在线粒体内进行,4次脱氢,两次脱羧,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最终获得30或32个ATP
磷酸戊糖途径
两个阶段
氧化阶段生成NADPH和磷酸核糖
葡糖-6-磷酸脱氢酶(关键酶)
基团转移阶段生成磷酸己糖和磷酸丙糖
需要3分子磷酸戊糖
受NADPH/NADP+比值的调节
NADPH对葡糖-6-磷酸脱氢酶有抑制作用
葡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受比值调节
比值升高,磷酸戊糖途径被抑制,比值降低则被激活
是NADPH和磷酸核糖的主要来源
提供磷酸核糖参与核糖的合成
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代谢
NADPH是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
NADPH参与羟化反应
NADPH用于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合成是将葡萄糖连接成多聚体
葡萄糖活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
葡糖-6-磷酸变构生成葡糖-1-磷酸,再与尿苷三磷酸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和焦磷酸
糖原合成的起始需要引物
以糖原蛋白作为葡萄糖基受体
UDPG中的葡萄糖基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
由糖原合酶催化,形成a-1,4-糖苷键
当长度达到11个葡萄糖基时,分支酶将约6~7个葡萄糖基转到临近糖链上,以a-1,6-糖苷键相连
糖原的分解是从非还原性末端进行磷酸解
糖原磷酸化酶分解a-1,4-糖苷键释出葡糖-1-磷酸
只能作用于a-1,4-糖苷键,对分支的a-1,6-糖苷键无作用
脱支酶分解a-1,6-糖苷键释出游离葡萄糖
葡聚糖转移酶转移3个葡萄糖基
a-1,6-葡糖苷酶水解a-1,6-糖苷键
肝利用葡糖-6-磷酸生成葡萄糖而肌不能
主要存在与肝脏,饥饿时肝糖原分解,维持血糖稳定
糖异生
三个阶段
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支路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支路
第一个反应由丙酮酸羧化酶催化
辅因子为生物素,CO2先与生物素结合,需消耗ATP
活化的CO2转移给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
第二个反应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将草酰乙酸脱羧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消耗一个高能磷酸键
将草酰乙酸运出线粒体
经苹果酸转运
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后运出线粒体,在细胞质中又被重新氧化成草酰乙酸
此过程伴随着NADH从线粒体到细胞质的转运
经天冬氨酸转运
草酰乙酸转变为天冬氨酸运出线粒体,在细胞质中又被重新氧化成草酰乙酸
无NADH的转运
果糖-1,6-二磷酸水解为果糖-6-磷酸
由果糖二磷酸酶-1催化,是磷酸酯水解反应不生成ATP
葡糖-6-磷酸水解为葡萄糖
由葡糖-6-磷酸酶催化,是磷酸酯水解反应
糖异生和糖酵解的反向调节主要针对两个底物循环
第一个底物循环调节果糖-6-磷酸与果糖-1,6-二磷酸的互变
果糖-2,6-二磷酸和AMP反向调节第一个底物循环
果糖-2,6-二磷酸是肝内糖异生与糖酵解的主要调节信号
第二个底物循环调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丙酮酸的互变
丙酮酸激酶受别构调节和磷酸化修饰调节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受激素诱导的含量调节
丙酮酸羧化酶受乙酰辅酶A的别构激活
生理意义
维持血糖恒定是肝糖异生最重要的生理作用
是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
肾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肌收缩产生的乳酸在肝内糖异生形成乳酸循环
糖的无氧氧化生成乳酸进入血液后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又被肌摄取构成乳酸循环
血糖调节
维持在3.9~6.0mmol/L
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主要激素
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是升高血糖的主要因素
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两次磷酸化
三个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