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菌结构
干货分享!微生物学的知识众多而繁杂,下图从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细菌的结构 两个大方面进行总结,每个方面都做了更加详细的介绍,内容十分详细,收藏起来学习都将会快人一步哦!
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的病毒,也是赋予宿主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物质。噬菌体必须在活菌内寄生,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其取决于噬菌体吸附器官和受体菌表面受体的分子结构和互补性。噬菌体是病毒中最为普遍和分布最广的群体。通常在一些充满细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动物的肠道里,都可以找到噬菌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细菌结构
基本结构
细胞壁
两类细胞共有——肽聚糖(黏肽)
革兰阳性菌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革兰阴性菌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磷壁酸
分类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脂磷壁酸)
功能
协助肽聚糖加固细胞壁
G+菌的主要抗原
作为黏附因子,与致病性相关
提高酶活性、调节自溶素活力、噬菌体吸附受体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外膜
组成
脂蛋白
脂质双层
脂多糖(内毒素)LPS
脂质A
毒性糖磷脂
无种属特异性
毒性中心
核心多糖
具有属特异性
特异多糖
寡糖重复单位构成的多糖链
有种或型特异性
缺失——细菌从S型变为R型
少数G-菌
LPS结构不典型
脂寡糖(LOS)——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与细菌的致病性相关
G-菌菌体抗原所在
保护作用
外膜蛋白有助于营养物质摄取、具有酶活性
维持固有外形,保护细菌抗低渗
参与内外物质交换
多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免疫应答
某些成分与致病性相关
抗菌药物重要作用靶点
与细菌耐药性有关
特殊
L-型细菌
类型
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原生质体
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原生质体
培养条件——高渗低琼脂(软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
菌落特点——中间较厚、四周较薄的荷包蛋样细小菌落
具有可回复性
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
细胞膜
特点
不含胆固醇
形成特有结构——中介体
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馅、卷曲形成的囊状物
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与细菌的能量代谢及细胞分裂有关,有拟线粒体或拟纺锤体之称
主要参与物质的扩散与运输、细胞呼吸、生物合成、细胞分裂和分泌等
重要的表面蛋白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
参与细胞壁肽聚糖合成的转肽酶或转糖基酶,也是青霉素的作用靶点
蛋白分泌系统
多种细胞膜蛋白、外膜蛋白和辅助蛋白
参与细菌合成蛋白的分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感受器激酶及效应调控蛋白
感受外环境的信号变化,并对此作出反应
细胞质
细菌新陈代谢的场所
重要结构
核糖体
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和RNA
数量多
常与m RNA联结成多聚核糖体
两个亚基聚合成的完整结构
质粒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但携带重要的遗传信息,控制某些特定的遗传特性
胞质颗粒
细菌营养贮存物或代谢产物,但不是其恒定结构
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的一种主要成分)
由RNA和多偏磷酸盐组成
嗜碱性强,着色深
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用于细菌的鉴别
核质(细菌染色体)
无定形的原始细胞核,由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反复回旋卷曲盘旋形成,呈超螺旋结构
细菌核质为单倍体,是细菌遗传物质的基础
特殊结构
荚膜
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液性物质,与细胞壁表面牢固结合,边界清楚,厚度大于等于200nm
化学组成
多数是多糖,少数菌的荚膜为多肽
荚膜多糖分子组成和构型的多样化使其结构极为复杂,成为血清学分型的基础
形成条件
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在动物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易形成
细胞失去荚膜,其菌落会由S型或M型变为R型
保护细菌抗吞噬、抗干燥、抗有害物质损伤
帮助菌体黏附,参与生物膜形成,引起感染
贮存营养,堆积代谢废物
与细菌的抗原性有关
鞭毛
许多细菌在菌体表面附着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
单毛菌
双毛菌
丛毛菌
周毛菌
结构
自细胞膜长出,游离在细胞外
基础小体
钩状体
丝状体
鞭毛蛋白
决定细菌的运动性
细菌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常向营养物质处前进,逃离有害物质
有些与致病性有关
鞭毛蛋白又称H抗原,可鉴别细菌
菌毛
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附着的比鞭毛更细、更短、更直的丝状物
电镜下才能观察到
由菌毛蛋白围绕中心轴呈螺旋状排列,形成管状结构
菌毛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其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
分类(依据功能)
普通菌毛
较细,遍布菌细胞表面,每菌可达数百根
作为细菌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感染的发生
可用血凝试验鉴定
性菌毛
仅见于少数G-菌,每菌约1~4根,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中空呈管状
由F质粒(致育因子)编码,也称F菌毛
是遗传物质转移的载体,也是某些噬菌体吸附于菌细胞的受体
芽孢(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杀死)
某些细菌生长达稳定期后,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均见于G+菌
形成
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营养缺乏时,芽孢基因才被激活,有的还与氧气含量和温度有关
芽孢一旦受某些刺激,可重新发芽形成新的菌体
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核心+多层厚膜
核心是其原生质体,含有细菌主要的生命基质
各层膜均含水量低,酶活性差,代谢处于停滞状态
对热、干燥、辐射等不利因素具有强大抵抗力
各层膜形成的致密球体
含水量少
皮质中的吡啶二羧酸(DPA)与钙盐结合后能提高酶的稳定性
具有惊人的休眠能力,可保持活力数十年之久
医学意义
医学上判断灭菌效果的依据
发芽成繁殖体则具有致病性及繁殖能力
鉴别细菌
造成实验室及药物制剂车间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