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诸子百家
后世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诸子 指的是先秦时期各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
孔子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号称“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纂成儒家经典《论语》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等,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
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荀子
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时人尊称”荀卿“。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被称为“后圣”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主张“礼法并施”;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唐朝时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上,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庄子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
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成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墨子
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期人
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提出的墨家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韩非
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后称“韩子”或“韩非子”
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孙武
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
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国国都郢城,几乎灭楚。
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盛典”,是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子兵法》 1.来源:作者为春秋吴国将军孙武 2.主要内容: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3.历史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盛典”,是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家 指的是各个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儒家
来源(时期 创立者)
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
代表作品
《论语》、《孟子》、《荀子》
思想主张
提倡以仁为中心的礼、义、忠、恕、孝、悌、中庸等道德观念,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教育
影响/地位
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道德,在纷乱当中凝聚了力量,是中国古代最庞大的文化核心
道家
来源
又名道教,由老子创立
老子、列御寇、庄子等
《道德经》、《列子》、《庄子》
《道德经》 1.来源(作者、别名、成文年代):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老子》《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2.主要内容:《道德经》文本以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3.历史意义: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等,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
是中国古代主要宗教思想流派之一,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法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
申不害、商鞅、韩非
《韩非子》
主张法治,反对礼治。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影响
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特点是注重实际需要,不尚空谈
墨家
兴起于春秋末期,活跃于整个战国时期,汉初终中绝。创始人为墨翟,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
墨家以尚同为政治主张的核心,以“兼相爱”为道德思想,以“交相利”为伦理原则
其在政治、经济、哲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人学、军事学、伦理学、宗教学等方面,均有其影响与贡献
杂家
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
吕不韦
《吕氏春秋》、《淮南子》
《吕氏春秋》 1.来源: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 2.主要内容:文风平实畅达,寓言丰富多彩,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虽有上千家,其中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诸子百家中流传最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其思想已不同程度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