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基础知识之一
本导图分享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概述、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学概述,教育学起源与发展。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收藏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教育基础知识 ①
教育概述
教育概念
教育一词的由来
中国 《孟子.尽心上》
教育的概念
广义
包括,社学家
狭义
学校教育
教育要素
教育者
学校教师是教育是主体,主导作用
受教育这
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
中介
形式与内容
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独特性
目的性、意识性
社会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历继生民独立
教育功能
作用对象看
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
作用方向看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作用呈现
隐性功能和显性功能
教育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教育起源的学说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利、能
心理起源说
孟禄
劳动起源说
米、洛
教育的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1.无2.融合3.简单4.宗教
古代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
明人伦、骑射、军事
西周
国学、乡学
礼乐为中心、文物兼备的六艺
孝为根本,礼乐射御书术
外国
古印度
婆罗门教、佛教
僧侣唯师
古埃及
文士学校
文字书写能力
僧侣、吏为师
斯巴达
培养军人
雅典
培养商人和政治家
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非街道专刻象
春秋战国
私学
汉代
官学、私学
察举制、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九品中正制
隋唐
分科教学
科举制
宋
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为教材
明
科举制,八股取士
清末
1905年废除科举
西欧
教会教育
教会七艺 三科四学
培养僧侣
骑士教育
骑士七艺
培养骑士
近代社会的教育
近代社会教育发展特征
国家重视教育,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始于16世纪德国
教育世俗化
教育法制化
20世纪后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点
全民多现身
教育终身化
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终身教育
教育全民化
教育民主化
全部人接受同等教育(机会均等,资源均等,结果均等)
教育的自由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古代中国学
孔子
墨子
孟子
道家
学记《礼记》
古代西方
古希腊三哲
苏格拉底
第一次提出启发性教育原则
柏拉图《理想国》
寓学习于游戏
现实世界走向理想世界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教育最高的目的就是追求美德
“教育遵循自然”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古代罗马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培根
1623,首次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因此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
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提出“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
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课程
教学原则
康德
《康德论教育》第一次在大学教教育学
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发展,才能生存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教育心理学化”最早提出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卢梭《爱弥儿》
1.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2.第一次发现儿童
洛克《教育漫话》
1.“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是教育之故” 2.倡导绅士教育
斯宾塞《教学论》
1.教育是为了完美生活做准备 2.实质教育论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科学教育学之父
把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教材
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4强调:系统知识、课堂教学、教材、教师
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首次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育与道德养成为最高目的)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
以儿童为中心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强调教材与教法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在做中学”
五步教学法: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苏联
马卡连柯《教育诗》
集体主义教育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凯洛夫《教育学》
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杨贤江《新教育学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五育”,“以美育代宗教”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布鲁纳《教学过程》
1.结构主义教学理论,2.倡导发现式学习
瓦根舍因
案例教学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
掌握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