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刑法概说
刑法之刑法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从罪刑法定,平等适用,罪刑相适应,刑法溯及力,对外国刑事判决的消极承认,外交豁免,国内犯,国外犯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整理归纳,思维导图中数字是刑法具体条款,清晰明了方便记忆,可用于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及法学考研等方面的学习。
新自然法法学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当代自然法的概况、自然法与人权理论、法律的道德性理论等内容,可供您学习参考。
历史法学派是18世纪末期在德国兴起的法学派别。因反对古典自然法学派,主张法律由历史传统形成而得名。代表人物有胡果(GustavHugo,1764—1844)、萨维尼等。认为法律并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法律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自发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渊源首先是习惯而不是立法;等等。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习惯法,反对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意志的立法。至19世纪后期,该学派渐趋衰落。
民法-物权法-物权变动思维导图。内容包括:物权变动模式、区分原则、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物权变动是指物权的发生、转移、变更和消灭。物权变动是物权法上的一种民事法律效果,和其他民事法律效果一样,物权的变动也是由一定民事法律事实引起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刑法概说
概念
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广义:刑法典、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 狭义为广义之一
性质
阶级
刑法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必将随之消亡而消亡
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
刑法的阶级性质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
法律
所规定的特定性
所保护社会关系范围的广泛性
民法、经济法等部门法保护和调整的则只能是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强制方法的严厉性
谦抑性
刑法不应将一切违法行为都当做处罚对象,仅应以具有刑罚处罚必要性之危害行为为处罚对象
渊源
刑法典
我国现行的刑法典是1979年颁布、1997年修订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
专门、全面、系统地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的法律文件
单行刑法
专门规定某种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刑罚的法律文件
附属刑法
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非刑事法律文件
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根据
法律根据《宪法》
宪法序言或条文中全局性、方向性和根本性的规定
宪法条文中保护性、义务性或禁止性的规定
不可违宪,全部无效或与宪法抵触部分无效
实践根据
同犯罪作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我国的实际情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和我国的治安情况(特别是犯罪情况)
任务
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解释
是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刑法解释对正确理解和运用刑法具有重要意义
原因
刑法条文具有抽象性
为使抽象的法条适用于具体案件
刑法条文具有稳定性
为使司法活动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在条文内容的允许下作出新的释义
刑法条文用具体文字表述
存在含糊或不明确之处
分类
以解释的主体为标准
立法解释(正式解释)
司法解释(正式解释)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对刑法本身需要明确的界限,或者为解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作出的有关刑事司法的解释的原则性分歧而进行的解释
学理解释(无权解释)
专家、学者
是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理论基础
以解释的方法
文理解释
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在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论理解释
扩张解释
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限制解释
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狭于字面意思的解释
书P53
当然解释
是人都知道
体系
编、章、节、条、款、项
刑法全面修改特点
基本实现刑法的统一性和完备性
较好的贯彻了刑事法治原则,加强了刑法保障功能
立足本国国情与借鉴外国立法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刑法的创制
建国初期
先后制定了一些单行刑事法律
1950年——1954年9月
制定两个草案:《刑法大纲草案》《刑法指导原则草案》
1954年10月——1956年11月
刑法典正式起草工作开始
1957年6月28日
因“反右”斗争的进行和法律虚无主义的抬头而搁浅
1961年10月——1963年10月9日
“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开始,未能公布
1978年11月(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要指导作用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7月6日公布,1980年1月1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