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罗马的兴起
伊达拉里亚王政时代和罗马共和国的历史.古罗马通常指从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
史前时代(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按照历史年代,中国远古文化包括了史前文化时期、夏、商、西周的大部分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本章重点探讨现代人类的起源以及原始人类的生活与 社会组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罗马的兴起
早期罗马共和国
共和国的建立
过程
前510,驱逐塔克文及其家族,建立共和国
伊达拉里亚反扑,波尔辛纳率军进攻罗马
前5世纪,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主要机构设置
两个执政官,权利相等,***一年
最高统治权
元老院——成为权力中心(决议最后需要元老院的批准)
森都利亚大会
贵族势力的壮大以及对平民的压迫 (贵族在掌握政权后发展成为有排他性的特权阶级)
执政官选自贵族,元老院也由贵族把持
平民有权参加森都利亚大会,但享受的政治权利是不完全的
平民不可进入元老院出任高级官职
宗教职务被贵族垄断
贵族内部实行联姻,严格自动封闭起来
由平民充当的重装兵取代贵族的骑兵为主力——为平民反对贵族提供了条件
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共和早起罗马社会斗争的主要内容)
撤离运动
以集体退出公民公社和军队作为斗争手段,迫使贵族做出让步
第一阶段BC494-BC367:平民以保护自身的切身利益作为斗争的主要目的
BC494第一次撤离,保民官
BC474 平民会议(起初只对平民有效)
BC451-450 十二铜表法
BC449 瓦列里乌斯和荷拉提乌斯——规定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平民决议。特里布斯大会取代森都利亚大会
BC445 坎努利优斯法 废除平民与贵族不可通婚禁令 BC445军政官可有平民当选
BC367 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
占有公有土地最多500优格
执政官之一必须由平民担任
高级市政官,独裁官,执法官陆续对平民开放
第二阶段BC367-BC287:主要涉及到平民对政治权利的争取
BC326 波提利阿法 废除债务奴役制
BC287最后一次撤离 重申平民决议对全体公民有效——胜利结束
影响
平民在法律上取得了罗马公民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全部权利
军事移民,公有地的分配,债务的减少,土地集中缓和,小农经济得意得以恢复维持,增强军事力量
高级官员对平民开放,富有平民与贵族融合成为新贵
罗马国家制度日臻完备
对意大利的征服及其统治政策
征服过程
三次维爱战争,控制了第伯河流域广大地区
高卢
三次萨莫奈战争,意大利中部地区落到罗马手中
进入他林敦海湾,除高卢占据波河流域以外,意大利半岛其余地区都臣服于罗马(南部意大利)
统治政策(分而治之)
部分土地收归国有进行移民,建立罗马公民殖民地
一些拉丁城市获得完全罗马公民权,称作有投票的公社
一些自治城市有部分罗马公民权,称作没有投票权的公社
拉丁殖民地 有拉丁权
同盟者(地位按与罗马签订的条约而定),内部保留独立自主,但丧失外交权
结果
使得被征服者之间产生矛盾和分裂,从而防止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反抗,并加强和巩固罗马对意大利的长期统治
罗马军队
不断完善过程
王政前期武装力量以氏族部落为基础
前6世纪,重装步兵方阵制,公民兵制
共和初期
前4世纪,卡米路斯军事改革
实行军饷制
废弃按财产等级安排队列原则——三列队
统一改进武器装备
基本单位
军团:执政官是最高司令官 指挥官是军事保民官 必须建造营地 十一抽杀律
政治制度
王的权利大部分转归执政官,首脑和军队统帅
增设新官职,分担执政官的部分权利(检察官,执法官,财务官,高级市政官),所有高级官职无薪俸
同官阶职位都实行双位制和多位制
元老院实际成为最高行政和监督机构
公民大会:平民会议吸收贵族参加,形成不分等级和财产资格的特里布斯大会,平民会议后来仅限于解决纯属于平民等级的问题。公民大会实际是最高权力机构,但具有很大局限
伊达拉里亚文明和王政时代的罗马
意大利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自然环境
适宜农牧业,缺少港湾,以波河和第伯河最为重要,不便航行
早期文化
青铜文化
前2000,特拉玛拉文化,意大利北部,火葬
亚平宁文化,土葬
铁器时代BC1000
以维兰诺瓦文化为代表,火葬 财富增长导致社会的分化,说明原始社会以近末期
亚平宁文化进入铁器时代
城市居民
罗马人祖先拉丁人在第伯河建立罗马城
前8世纪,伊达拉里亚人到意大利
前8-6世纪,希腊人向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大规模移民
BC5 北高卢逐渐占据波河流域,成为当地居民
伊达拉里亚文明
前8-7世纪,伊达拉里亚人逐渐过渡到阶级社会(7世纪起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和阶级的分化)
前7世纪,出现了城市国家,实行贵族政治,全境12个城市国家结成联盟(仅有宗教性质),伊达拉里亚人始终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各城市皆独立自主,各自为政
前6世纪,伊达拉里亚势力达到鼎盛,入主罗马,建立塔克文王朝(由于内部纷争和外遇强敌,最终衰落),后罗马兴起,伊达拉里亚城市国家相继被征服
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
由殖民而来(前8-6世纪),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东部遍布希腊殖民城邦,大希腊
希腊人的殖民与腓尼基-迦太基人和伊达拉里亚人发生冲突
罗马城的起源和王政时代
罗马城的起源
起源
亚平宁文化与维兰诺瓦文化相融合
概括
前8世纪,各自组成公社
前7世纪,分散的山村公社逐渐走向联合——七丘联盟,四区之城。只是氏族部落聚居地,不是城市
前6世纪,受伊达拉里亚文明影响,建立塔克文王朝,出现城市
王政时代
从前753罗慕路斯建城到前510塔克文被推翻,先后七个王统治—-王政时代,是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
王政前期(前8-7世纪)军事民主制 开始分化,逐渐形成氏族贵族
库里亚大会 3个特里布斯(部落),每个特里布斯分为10个库里亚(胞族)
王 军事指挥权,审判权,宗教权,终身制不世袭
元老院 咨询机关
王政后期(前6世纪塔克文王朝)
社会进一步分化
奴隶制发展
出现平民阶层:享有不完全的公社成员权利,后来的平民可能被排除在公社之外(无权性,私有性,依附性)——平民贵族等级矛盾加深
王的权利不断扩大,逐渐凌驾于元老院和库里亚大会之上,赛尔维乌斯创建王制
赛尔维乌斯改革
背景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增强罗马实力,调整社会内部关系
内容
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三个氏族部落———居民权与公民权开始走向一致
对公民及其财产进行普查,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
创设森都利亚大会(公民大会)—富有公民在大会中居于统治地位
社会等级和阶级分化后有产者重新组织起来和实行统治的组织形式
森都里亚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改变了以氏族制度为基础的武装力量,在地域和财产原则基础上创建公民兵,作为国家公共权力的体现来维护新生国家
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以地域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