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教育史)
教资和教师招聘所用的中国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包含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家等。
该模板是一个关于散文创作技巧的思维导图,详细列出了散文在表达时所采用的各种修辞方法、表达技巧以及艺术特色。
新教师三年的职业规划,内容涵盖了从目标前导到目前弱势再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全过程。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框架,旨在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资和教师招聘的重点:赫尔巴特和杜威,干货满满,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中国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
教育思想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
仁
内在的道德准则
主张仁者爱人
礼:外部的行为规范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起点公平
古代朴素的教育平等观(孔子的有教无类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公平û)
教育作用
社会作用:庶、富、教
教育的两个先决条件是庶和富
人口(劳动力)、财富(生产力)、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个人作业: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教学原则与方法
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评: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
因材施教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学、思、行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学并重,学以致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思、习、行(结合前二者并称)
孟子
教育思想
人性论:性善论
人人皆可为尧舜,圣人与我同类
教育目的:明人伦
扩充“善性”
培养目标: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
人性论:性恶论
教育作用:化性起伪
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
教育过程:闻—见—知—行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听到、看见(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
墨家
教育目的:建设“兼爱”社会,主张“非攻”
教育内容的特色与价值:科学技术教育和思维训练能力
知识的来源:亲知、闻知、说知。(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类推和明故)最为重视——说知
道家
教育思想:绝小无忧、道法自然
教育目的:“上士”“隐君子”
学记
地位
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第一部教育文献
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教育教学问题
教育学的雏形——起源
教学相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尊师重道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观)
藏息相辅
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豫时孙摩
禁于未发之谓豫(预防性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及时施教原则)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循序渐进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如:同学间讨论法
启发诱导
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不躐等
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