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这是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的思维导图,认识活动及其规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实践的观点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物质第一性是所有唯物主义哲学的共同主张,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科学的实践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全部旧哲学的基本分野。 (科学的实践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全部旧哲学的分水岭,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确定性奠基的确切标志)
实践既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的、能动的活动
实践不仅构成了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而且是人类所面临的一切现实关系和矛盾的总根源,因而也是调整和改变这种关系、扬弃和克服这种矛盾的基本动力
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体现在各个方面
P36—P37
自然观
历史观
辩证法
认识论
价值论
实践与世界
实践的本质与类型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生存的基础
其次,实践是人的意识活动的基础
最后,实践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首先,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其次,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实践的内在矛盾
规律的客观性与活动的目的性的矛盾
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矛盾
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
实践的基本类型
物质生产实践是首要的实践活动
社会政治实践是形成和改造各种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科学文化实践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这三种实践类型既各具不同的社会功能,又密切相关。
实践的结构与过程
主体
从事现实实践活动的人
基本形态
个体主体
群体主体(最主要)
具体形式:家庭、班组、团队、阶级、政党、民族、国家等
人类主体
客体
指一切作为主体活动对象的事物
特征
实践客体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实践客体是一种进入主体活动领域并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
类型
是否为实践所创造
天然客体
人工客体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个领域相区分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
物质性客体
精神性客体
中介
物质工具
语言符号
实践的主体、客体与中介是历史地变化着的,因而实践的基本结构也是历史地变化着的。
过程
实践目的的确立
主体通过中介或手段作用于客体
实践结果的检验和评价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实践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自在世界和属人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客观世界
“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
自然存在
不依赖于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
社会存在
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但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主观世界
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既包括意识活动的过程,又包括意识活动过程所创造出来的观念,即意识活动的成果。
主体意识的内容
主体意识的状态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自在世界
属人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人类活动尚未涉及的自然界
属人世界
又称人类世界,是指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世界
人化自然
人类社会
自然世界与属人世界的关系
认识活动及其规律
认识的基础与本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能动反映是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的观点阐述人的认识活动及其规律,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
认识的运动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
形成实践理念
把实践理念具体化为实践方案
落实实践方案的中间实验
在小规模实践基础上,对作为实践主体的群众进行组织和宣传
实践与认识的循环发展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需要正确地理解已被实践所证实的理论的作用
还必须正确地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深刻理解实践检验真理的辩证发展过程
实践标准确定性的表现
实践标准不确定性的表现
逻辑证明与时间标准
科学预见与实践标准
真理的发展规律
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真理
在解放思想中发展真理